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耿纪朋|查看: 6428|回复: 40

[转帖]中国书史

 [复制链接]
31#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9:24|只看该作者
  《农书》36卷


  清干隆武英殿木活字印本。 19公分xl2公分。半叶9行21字。线装。
  元代王桢撰。元代元贞至大德初,王桢在旌德(安徽)、永丰(江西)任县尹时,积极倡导改良农具,种植桑麻、棉花等各种经济作物,并开始撰写《农书》。同时,他还改进了活版印刷术、写出《造活字印书法》一文,附于《农书》之后,成为我国最早最系统介绍活字印刷术重要的文献。
32#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9:4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泥版试印初编》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翟金生泥活字印本。17.4公分xll.1公分。半叶8行18字,上下黑口,左右双边。线装。
  翟金生字西园,安徽经县人。雕版印刷费用巨大,很多人的著作,因无力刊行,以致被埋没。翟金生看到这种情况,便按《梦溪笔谈》所记录的泥活字进行制作研究。终于在道光二十四年,用泥活字印出了自己的诗集。为表示纪念,取名《泥版试印初编》。翟氏自称为“泥斗版”。道光二十八年(1848),他又印成了黄爵滋的诗集《仙屏书屋初集》。这是现存古代泥活字印本的实物,弥足珍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3#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19:55|只看该作者
 黄河全图

  清中期彩色绘本。图向左东右西;图纵29公分,横635公分。采用中国古代传统形象画法,绘出了自青海星宿海至苏北入海口之黄河全程及沿岸山脉、府州县城庙宇,溪流湖泊等,走向自然清晰。图中特别详细地标绘了河南怀庆府以下黄河两岸大堤、险工及扫霸,是一幅黄河河工图。
34#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20:10|只看该作者
 长江图

  清末丁应门彩绘。图向左东右西;图纵51公分、横1499公分。采用中国传统山水画法,形象生动地绘出自武昌黄鹤楼至长江口的长江沿岸山川大势走向和省城、府城、县城、村镇、险要、驻汛地、炮台及江中行船等,并一一标注名称。城镇间详细注记里程。图上还附有借地名为词的七言“路程歌”24首。全图绘画气势宏伟,色彩艳丽,是馆藏较早较好的一幅长江巨幅画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5#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20:27|只看该作者
 舍利偈颂

  为《论藏》界论之一,清刻本,收集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经文以傣文拼写巴利语。
  傣族信奉小乘佛教,所诵经典多用贝多罗树叶,经加工后,用铁笔刻写而成,所谓贝叶经即是。古人咏贝叶经者甚多,柳宗元诗:“闻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李商隐诗:“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所说的“贝叶书”、“贝多”即指此类经典。
  贝叶经以贝叶作书,贝叶重叠,上下以板相夹,用绳串结,故称梵夹装。此种装帧形式随佛教而流传,对我国藏、回纥、蒙古、满等民族的佛教典籍影响很大。
36#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20:44|只看该作者
 《新青年》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上海益群书社发行。1916年2月出至第l卷第6号休刊,同年9月1日复刊,改名《新青年》,期次从第2卷第l号起。
  《新青年》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敦的束缚。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绉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以及胡适最早的一批白话诗作。同时,该刊还注意吸收外国优秀文化遗产,先后译载了屠格涅夫、王尔德、莫泊桑、契柯夫的作品。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7#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21:06|只看该作者
  《每周评论》

  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陈独秀主编,周刊。自第26期起由胡适接编,每周评论社出版发行。 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政府查禁,共出版37期。
  该刊旨在"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内容侧重时事评述,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先后出版了对于新旧思潮的舆论、山东问题,对于北京学生运动的舆论等专号以及罗素的讲演《我们所能做的》、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等重要文章。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旗帜,在国内文坛有广泛的影响。
38#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21:25|只看该作者
 《古小说钩沉目录》

鲁迅手书。

  1909年8月,鲁迅结束日本留学生活后回国,开始辑录巳散佚的唐以前的古小说。工作约在1911年基本完成。历时两年多。定名为《古小说钩沉》。全书共辑录36种先秦到隋代的古小说,分为五集,此为其目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9#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21:40|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手稿


  本文写于1934年9月25日,收入1937年7月出版的《且介亭杂文》集中。文章指出:中华民族仍有许多“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在,这些人正是民族的脊梁。
40#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7 00:21:53|只看该作者
 《春》

巴金著,手稿本。

  本书为巴金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的第二部,写于1938年。上海开明书店1938年3月铅印出版。
  本书通过一个大家庭的没落和分化,揭露了封建势力的害人,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及与这种家庭的决裂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12:5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