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喇叭河生态影像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536|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文物·古迹四川石棉三星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复制链接]
  中国文物报讯 三星遗址位于四川省石棉县丰乐乡三星村,地处大渡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三面环山,一面靠水,大冲河从遗址北部流过。三星遗址A区主要指三星村一组,B区主要指田家村一组,以大冲沟为界。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三星遗址先后发现了一批石器、青铜器。2003年在瀑布沟水电站建设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地进行了考古调查。为全面了解三星遗址的文化内涵以及建立大渡河中上游地区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今年4月11日~5月17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400平方米。共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木骨泥墙建筑1处,商周时期圆形干栏式建筑和长方形干栏式建筑各1处、灰坑12个,墓葬4座、并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石核、细石器等物。

  一、新石器时代晚期堆积。其主要集中在第8层、H10、H11和F5,出土陶器和石器,陶器以夹粗砂红褐陶为主,纹饰主要是绳纹、附加堆纹、篮纹、方格纹等,器型均为平底器,包括敞口罐和直口罐。石器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器、石斧、石锛以及船形石核、柱形石核、扇形石核、三棱形石核、楔形石核等和大量的细石器。同时发现了一座木骨泥墙式建筑(F5),平面呈长方形,现存面积约16平方米,其结构为房子四周墙基挖沟槽,沟底掘柱洞和小槽子,柱间立小木(竹)棍,再于沟内填土埋实,小棍上编缀竹条,然后涂草拌泥。
  这是首次在石棉县境内发现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堆积,对大渡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出土的大量的细石器及石器对进一步研究四川地区的细石器文化传统及其西南地区的细石器文化的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二、商周时期的堆积,这是三星遗址的主要内涵。堆积厚度约1米,遗迹主要有灰坑和房屋,其中这一时期的房屋以干栏式建筑为主,本次发掘清理了一座圆形干栏式建筑(F2)和一座长方形干栏式建筑(F3)。
  F2平面呈圆形,直径4.8米,总建筑面积约25平方米,周围分布着10个柱洞,里面分布着4个柱洞,从柱洞大小推测该建筑应在3层以上。F3平面呈圆形,长5、宽2.6米,总建筑面积约14平方米,周围分布着8个柱洞,从柱洞大小推测该建筑应在2层以上。
  出土器物主要是陶器和石器,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为主,大部分为素面,只有少量的绳纹和弦纹,器型以平底器和尖底器为主,包括罐、缸、高柄豆、灯形器、圈足豆、小平底罐、瓶、捏瓣器柄等。石器选材较为普遍,器形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石片石器、石斧、石锛、石刀、盘状器以及船形石核、柱形石核、扇形石核、三棱形石核、楔形石核和少量的石器残件等,同时各层伴出有大量的细石器。出土陶器与成都平原地区的十二桥文化早期(即12、13层)出土的陶器风格较为相似,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大渡河中游地区的文化与十二桥文化的关系以及“蜀人南迁”的历史有重要作用。
  以三星遗址为代表的大渡河中游地区的商周文化,主要分布在大渡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其典型的遗址还见于汉源麻家山、麦坪、桃坪等遗址。主要内涵与成都平原地区的十二桥文化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其又表现出自身的发展特征,如生产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细石器,与成都平原地区以磨制的“斧、锛、凿”为主要的生产工具判然有别,同时十二桥遗址常见的尖底器在大渡河中游地区并不很流行,主要流行平底器。鉴于此,考古人员认为将以三星遗址为代表的遗存,命名为“三星类型”,有助于解决十二桥文化的分布、内涵及其发展。
  三、本次发掘还清理了2座唐墓、2座宋墓和1座石结构建筑。唐墓均为竖穴土坑墓,将人骨、随葬品和棺材放在墓室后,进行焚烧。随葬品有釉陶碗、四系罐和“开元通宝”铜钱。
  大渡河中游地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其文化特征有着自身的文化因素,大量细石器的出土就是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特征可能来源于“富林旧石器时代文化”,而与我国北方地区的细石器文化有着不同的特征。三星遗址的发掘是大渡河中游地区的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完整堆积,对建立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具有重要作用。 (陈卫东 周科华)
  (2006年7月28日2版)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耿纪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耿纪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四川资阳兰家坡汉墓发现铜车马 [转帖]四川汉源麦坪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11:44,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