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61|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8 20:00:3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重庆潼南县发现明代纪年墓葬

 [复制链接]
中国文物报讯  近日,重庆潼南县在镇级公路建设中,在崇龛镇白沙村梁家嘴发现一处明代纪年墓葬群。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收获颇丰。
  梁家嘴墓地共计墓葬10座,出土文物24件。其中最有价值的有藻井顶式雕刻、纪年题记及买地券等。墓葬分布密集,叠压打破关系较为复杂。

  墓葬均为石室墓,平面呈长方形,结构有藻井顶式和平顶式。藻井顶式墓较精美,以M3为代表。长方形双室相连,相邻壁共用。墓葬全长360、宽340、通高330厘米,由墓道、封门墙、墓门、墓室、棺台、藻井、侧壁龛和后壁龛组成。藻井顶、壁龛、圭脚等雕刻纹饰工艺精湛。左室藻井壁上有大明成化庚寅年的造墓题记。墓室棺台与后壁之间的两端设置有石质莲花纹豆形座,其上放置随葬品。墓壁基座下部为长条形衬石,上部为圭脚,饰如意云头纹。在圭脚上面开凹槽。两外侧壁均有2个长方形壁龛。前龛阴线浅刻莲花纹开光,中刻圆环,圆中涂朱砂,有太阳之义;后龛阴线浅刻芭蕉扇。共用壁上开2扇镂空的漏窗,左右室以漏窗相通。前漏窗中有圆形窗户,窗口刻云纹,左面阴刻“日”字,并涂朱砂,右面阴刻“月”字;后漏窗作双合四抹隔扇,透雕斜双交四棂花,绦环板透空,裙板刻字,左刻“清气”二字,右刻“坟莹”二字。后壁上均有壁龛,龛为仿木结构,两侧为柱,柱上施柱头科;柱间有枋,枋呈拱形,上施平身科;其下有雀替,雕刻云纹。龛内浮雕神位牌,牌座为须弥座图案,神位两侧及顶刻如意云纹。左龛神位阴刻“康宁福寿堂”,牌位两侧阴刻“元亨生万岁、利真保千秋”;右龛神位阴刻“富寿荣华轩”。左室后龛内放有“掌墓符命”买地券,右室后龛内放有“墓中亡人契券”买地券。室顶部均为二层叠涩方形藻井构造。左室藻井顶为莲花纹宝盖顶,于圆形开光内凿带莲花边圜形井顶,井顶中心团花外凸,上刻右旋四出纹,周围一道6组对应分布的3幅云纹饰。右室藻井顶为华盖宝盖顶,于圆形开光内凿圆边圜形井顶,井顶中心团花外凸,上刻右旋四出纹,周围饰4组3幅云纹饰,顶内刻着伞形纹饰。藻井顶圆形开光外均满刻云纹,云纹多作3幅云纹饰。在左室藻井后侧第一层井壁正面楷书阴刻“大明成化庚寅年季冬月戊寅日明星黄道竖造”题记。

  出土文物较丰富,主要集中在M3,择要介绍如下。

  石买地券2件。《墓中亡人契券》,出土于M3右室,券面呈梯形,朱砂书契,字体为楷书。正面券额书“墓中亡人契券”,契正文计20行,竖书,每行字数不等,字径约1.5、字距约0.6、行距约2.3厘米。背面竖书“亡人杜氏入地契,合同为照”。因风化,局部朱砂已经剥落,字迹不清,内容不能全读。石券长37.5、宽34.3、厚3厘米。

  《掌墓符命》券,出土于M3左室,券面呈长方形。用朱砂书契,字体为楷书,正面券额书“掌墓符命”,契正文计11行,竖书,每行字数不等,字径约1.8、字距约0.7、行距约1.8厘米。背面画八卦,八卦图两侧书“左青龙  右白虎”,中书“中”。因风化,局部朱砂已经剥落,字迹不清,内容不能全读。石券长31、宽24、厚3厘米。

  另有金指环、银指环、银簪、铜挖耳、“正隆元宝”铜币、瓷楼阁式塔形罐、瓷碗、瓷灯盏、带座石雕豆形器、陶罐等随葬品。

  M3规模宏大,构造复杂,纹饰丰富,有明确的修造时间和下葬时间,是重庆地区明成化时期石室墓的标准型墓葬。墓室的建造时间是“大明成化庚寅年”,第一次下葬女主人的时间是成化十一年(1475),第二次下葬男主人的时间是成化十九年(1483)。第一次下葬时间与建造墓室时间相距5年,第二次下葬时间与第一次下葬时间相距8年;说明M3在男、女墓主人生前建造,是典型的“生基”墓。出土器物的排列组合清楚,是明成化年间重庆地区墓葬随葬器物的标准组合器物。M3隔墙漏窗上的“日”、“月”刻字和M9后壁龛的火焰纹有明教文化的因素。

  M3出土石质朱书买地券,更是难得的文献资料,买地券对男女墓主人及墓葬地理有所记载。墓中女主人杜氏,为安岳县仁风乡人,壬午年(1402)正月二十八日出生,成化十一年七月二十二日卒,享年75岁。墓中男主人姓王,成化十九年十月十四日卒。其子王秉玲,是建造墓莹和安葬的主持者。墓葬所在地在明成化时属潼川之白沙院,与今名基本相同。 (林必忠  刘春鸿)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耿纪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耿纪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耿纪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康巴地区民族考古综合考察成果盘点 [转帖]重庆白鹤梁题刻水下保护工程进展顺利
2# 四姑娘山
 楼主|耿纪朋 发表于: 2006-10-18 20:27:2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2005-6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2:14, Processed in 1.045202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