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68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人文明的曙光在东方升起:《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出版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读书
旅美学者李峰教授新作《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近日,旅美学者李峰教授的新作《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一本结合历史学与考古学的重要著作,不同于国内学界的断代方法,以“早期中国”的视角,尝试描述和解释从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历史,并将此段历史放在一个比较的脉络中,思考国家形成、书写的起源、官僚组织、法律和政体、诸子百家、战争性质的演变、帝国的缔造等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问题。
  李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终身教授,专长西周历史与考古。作为一名陕西宝鸡人,他从小生活的地方就是西周历史的中心地区(周原属于宝鸡地区)。1980年代,李峰从西北大学考古系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沣西考古队从事田野发掘,有很好的考古经验。后来,李峰又先后师从中国著名的商周考古专家张长寿、日本东京大学的著名青铜器专家松丸道雄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西周史和青铜器专家夏含夷教授,接受了来自不同学术传统的多重学术训练。
  近二十年间,李峰先后出版了两部颇受好评的学术专著:《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剑桥大学,2006年)、《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剑桥大学,2013年)。中文版分别由上海古籍和三联出版。如果说前书侧重的是西周历史由盛而衰的过程分析,后一书则更多地是一种横向的制度研究,两书互为补充。李峰的研究表现出对各方面材料的充分利用,资料翔实,又有理论分析,特点突出。通过这两部书,他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在学界受到较大关注和积极回应。
  早期中国,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西方汉学,特别是美国汉学当中逐渐形成的一个学术范畴,与国内史学界所讲的先秦史有一定区别。“早期中国”作为研究的时间断限,指的是佛教传入以前的中国文明,也就是汉代灭亡以前中国的早期历史。李峰认为这段时间纵使在东亚大陆上有不同的区域文明,但都可以视为这块大陆上的内在发展过程。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大地虽然也受到外来的影响,特别是外来的技术体系或者是发明的影响,但是中国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是因为自身的原因、按照自身的逻辑进行的一个漫长的、复杂的发展过程:从早期农业社会逐渐发展到早期国家,再从早期国家发展到早期帝国,这是一个自身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
  在当下中国,随着整个中国社会经济腾飞向上,在文化上探寻中国是怎么来的成为国人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早期中国热”。三联书店陆续出版了李零先生的《我们的中国》、许宏先生的《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东亚青铜潮》解读早期中国系列、李峰先生的《早期中国》等,不仅介绍了前沿性的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融合了古文献、美术史、古文字、古地理学等跨学科的成果,对“早期中国”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和独特的视角。
李零、李峰、许宏、李新伟、戴向明等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谈“比较视野下的早期中国”
李零著《我们的中国》
许宏著“解读早期中国”系列
  21日,在“三联·新知大会第四季”活动中,李零、李峰、许宏、李新伟、戴向明等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以“比较视野下的早期中国”为题,带着各自前沿性的考古发现和理论思考,从物质遗存、出土文字和传世文献的勘验互证中,共同探讨了与“早期中国”相关的若干问题,包括文明与国家的起源、社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青铜时代礼乐文化的萌芽、春秋战国的社会整合和华夏意识的渐趋成熟,以及秦汉大一统帝制王朝的建立。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早期中国不仅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奠基,亦为世界文明贡献了独特的起源与发展路径。
  《早期中国》是作者的新著,其特点或可简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1,强调中国文明的连续性与同质性。作者在绪论中明确表示:如果我们把中国历史看作一个整体,那么早期中国是整个历史长河中跨度最长的时期,并且也是社会变化和政治发展最激烈的时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区域范围内的原始文化特质被逐步改变,并且融合成为有特色的中国文明。可见其组织全书的核心在“同”而不在“异”,尽管在早期中国这段历史时期,不同级别和规模的社会组织都曾登上舞台,但李峰聚焦的是趋势性和发展性,即使有对不同区域、不同时代的专门论述,也是为了发现和梳理其中政治、宗教与文化的延续性。因此,不同于国内学界和大众知识领域对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的断代分割讨论,此书表现出一种“贯通”的勇气。这在历史学和考古学领域都是较为罕见的尝试。
  2,广泛运用最新材料。欧美学界以往对于中国古代史的写作多以合著的方式,具体成果展现在《剑桥秦汉史》与《剑桥中国上古史》的出版,然而两本书的不同作者之间不仅观点不同,有时甚至相互矛盾,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新资料太多,而早期中国的研究被划分为历史学、考古学与艺术史等不同学科,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李峰则认为,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看法现在基本上可以建立在当代的史料基础之上,这些史料既包括了物质文明的产物,如遗物、遗迹,同时也包括了当代的书写资料,比如甲骨文、金文和出土文献。作者考古学出身,一方面熟稔出土的古文字与物质材料,另一方面也掌握传世文献,同时深入了解西方的考古学理论,故能够在一个宽广的视角中重新检讨中国文明。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所摘引文献,除少数几篇考古学论文外,均来自非中文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每章章后附有少量推荐阅读篇目,对于想要了解考古学和海外汉学最新研究的读者是非常好的指引。
  3,阅读受众广。《早期中国》的英文版最初撰写时的目标读者是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以及非专业读者,作为非中文世界早期中国研究的一部入门书。作者在前言中表示,要出版一本更好地满足初学中国文明这一关键性时期的学生们所需要的书。与此同时,李峰对早期中国历史的一般性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因此,对历史学专业人士而言,本书可以看作作者参与当前早期中国学术讨论的一部概论,颇有参考价值,值得学界重视。
  此外,李峰认为写作这本书以及研究中国文明早期形成过程有更重要的意义,即对研究世界文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一直认为,研究中国文明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放在一个比较的框架中,把中国文明作为人类共同经验的一部分来进行研究。不仅如此,过去一百多年的这些重大考古发现也可以让我们采用和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研究所共通的一些方法来进行研究。”由于时代和研究资料上的共同性,既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早期文明比如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研究经验,从而得出对早期中国文明更为可靠、更为广泛的一些结论;反过来亦可为世界文明研究贡献独特的起源与发展路径。
《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李峰 著 刘晓霞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
  李峰 著 刘晓霞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刊行
  ISBN:9787108071989 定价:12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早期中国”的视角,尝试描述和解释从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东汉灭亡的历史,并将此段历史放在一个比较的脉络中,思考国家形成、书写的起源、官僚组织、法律和政体、诸子百家、战争性质的演变、帝国的缔造等中国社会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问题。
  作者熟稔出土的古文字与物质材料,也掌握传世文献,同时深入了解西方的考古学理论;在宽广的视角中重新检讨中国文明,强调其连续性与同质性,是一本结合历史学与考古学的重要著作。


<b>
⊙ 作者简介
  李峰,陕西宝鸡人。1983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硕士学位,之后从事西周都城丰镐遗址的发掘。1990年进入日本东京大学,并于次年起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唐氏早期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擅长田野考古、古文字特别是西周金文与文献的综合研究,注重考古学与比较历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探索。2002年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早期中国讲座。曾主持山东龙口归城古城遗址的中美联合调查与发掘。中英文主要著作:《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早期中国:社会与文化史》等。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核废排放,该讨论科学与安全问题 郑州发布105号通告:调整封控管控区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2 14:19,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