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0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神的子民 发表于: 2022-7-6 00:24: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22年专家: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融合发展新模式

 [复制链接]
源自:媒体滚动

▲ 柳鑫林素琴马俊
  本报记者过国忠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在6月28日举行的“全国非遗文化传承职教联盟成立大会”暨“非遗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魏萍说,“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现代非遗人才,引导青年走上匠心筑梦、技能强国之路。”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总量丰富、区域分布相对集中,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非遗文化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金存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传承,制订和颁布了相关政策,设立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把非遗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指眀了发展方向,推动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建设,向世界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但目前非遗文化传承人老龄化现象严重,非遗人才培养方式单一,年轻人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同,致使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已严重制约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创意学院院长李方联认为,要在国家“政策+资金”双重支持下,突出问题导向,加快非遗传承高技能人才培养,做好非遗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推动其向数字化、跨界融合产业化发展,让非遗不只是古老遗产,而是融合当代时尚潮流,拥有当下时代“烙印”,真正实现非遗文化的社会性价值。
  “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能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较为丰富的人才储备及实践场地。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育人资源,把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引入校园,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打造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刘金存说。
  相关专家还建议,要以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为基准,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性改革,加大开发教材力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项目引入课堂,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促进非遗文化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同时,要加强“非遗”教师团队培养,通过校内校外互补型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内容,实现地域非遗文化传承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完美结合,培养出热爱传统文化并具备优秀技能的非遗文化传承者。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举文化传承之旗,聚联盟发展之力,围绕振兴传统工艺,培育乡土人才,深入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融合发展新模式,以创新举措赋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动非遗文化守正创新,努力实现文化传承和职业教育发展互促共赢。”魏萍表示。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神的子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神的子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神的子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神的子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神的子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神的子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高灵敏度探针可检测癌症转移相关生物标记物 贵州易鲸捷攻克分布式数据库核心技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3 04:50,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