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42|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杨轻抒 发表于: 2003-10-22 23:02:1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走在民间的庞统

 [复制链接]
如果顺着陈寿的历史行进的话,我们会发现庞统的人生路程要长上数十公里而达到古雒城,就是今天因发现三星堆而闻名的广汉;会发现广汉城北的金雁桥,至今回响着张任与刘备军队激战的呐喊,庞统正是古雒城下被流矢所中,不治而亡的。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更愿意找一条叫传说或者戏说的小径走进一些记忆,比如按着罗贯中的路走。于是他们相信庞统是因为立功心切,冒险过落凤坡中埋伏而被人射杀,而且还主要是因为与刘备换马──敌人本非要射杀庞统,而是冲着刘备去的──庞统实在是代主而亡,忠心可鉴!因为如此,百姓对庞统这个天才军师──虽然还没有过多地表现出天才的一面──才多一些别样的亲近,那份亲近中有那种对忠义之士固有的崇敬,同时也有对庞统替主冤死的三分怜惜。于是虽然如今的白马关前并无庞统尸骨(据说庞统真正葬于落凤坡),却修了祠,上了香,种了森森古柏,营造出了一股子至今也不曾流散的三国蜀汉苍茫大气。无论从南还是北向白马关,脚下踏着的都是古蜀道青石板上独轮车(鸡公车)留下的旧迹,一条窄窄的车辙载了三国的烽烟与金戈铁马之声,如一种火焰至今不曾熄灭。白马关陇蜀古驿道,乃“京师往来孔道秦蜀要冲,南到益州百八十里,北到长安千八百二十里”。从落凤坡上来,现存古驿道数百米,而进关之后,还存数百米。古驿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实只是谁家小孩在沙滩上留下的痕印,但是也许紧紧贴着大地的原因,也许更因为与庞统有关的原因,当地人在两头架了木马挡道,只准看不准踏,说是怕路被毁了。因此,千百年来古驿道总算留下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印迹。而像如我们这些后来人,才可能顺着这些古驿道走近一些埋藏千年的刘备们庞统们的怀想。从白马关到北到落凤坡,路有庞统衣冠冢,当地人俗称血坟。可能衣冠冢太雅了些,而血坟这两个字一看就触目惊心,何况一想到血,大家就更能想起庞统的冤,对这位忠义之士更加多了崇敬之情。于是当地人只告诉你哪里是血坟,说这话的时候把血字说得很重。历代对庞统的惋惜都源于忠义这一角度,同时惋惜的还有天不助刘备,天不假庞统建功立业之机会,陆游过白马关时留有《鹿头山过庞士元墓》:士元死千载,凄恻过遗祠。海内常难舍,天心岂易知。  英雄千古恨,父老岁时思。苔藓无情抱,秋来满断碑。陆游的诗代表了历代知识份子、掌天下者的共同心态,而老百姓是不会想那么多的,老百姓更关心一个人本身,在老百姓心中,庞统只是一个人,一个冤死的忠义之士,而民间对忠义之士从来都是钦敬有加的,也不管这人是谁,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人是归属于哪一方哪一阵营。比如庞统,跟刘备北来,而当时的蜀汉正统群君王是刘璋,真正的忠义之士应该是那个射死庞统,被擒之后宁死不降的张任。然而就在罗江县古北云盖山上,有一荒冢,据说就是张任之墓。墓早已被人掏空,冢前残存的香火也是路人上山顶寺里上香时顺便点上的。张任太强悍了,不足以让人亲近,而庞统不是。老百姓容易把一个人神化,但同时也常常把一个本被传为神(在《三国演义》里庞统是被上天注定要死于落凤坡的似乎神的人)的人还原成普通人,比如庞统。老百姓把庞统当作普通人,而不是像同为刘备军师的诸葛亮在老百姓心中始终是神。在白马关附近的村落,很少听到关于庞统的神话传说,也没有什么显灵之说。庞统祠里塑了一红一白两匹马,除了那匹枣红马上搭了“红”(红布)之外,就再也找不到其他什么可以让人感觉神神道道的东西了。而给那匹枣红马搭“红”,更多还是出于一种尊重心理,这是老百姓一种普通的表达亲近的方式。祠墓前有一碑,刻的是陈寿撰《庞靖侯传》,而坐在祠墓前的却是两位弹竹琴的须发花白的老人,老人属于卖艺的那一类,他们弹竹琴唱庞统故事,却不强卖,你愿掏钱就掏,不愿掏也罢了。老人年纪虽大,却声音宏亮,唱庞统故事也不见悲壮雄奇之声,倒像是民间唱家中哪位老一辈一般,亲近多于顶礼膜拜。听蒙古人唱《嘎达梅林》时你一定要弯下腰去,而听庞统故事,你可以坐下来,放平心态,看他们弹竹琴的手势,仿佛翻谁家一部线装家谱。虽然庞统并非葬于白马关,但祠内却有一墓,独一无二的一座墓,像一位大将军的头盔,威重美观。墓高二米有余,直径约三米,下呈矮圆柱状,上为伞形,全用青石覆盖,坚固无比。“伞沿”石角分八面挑出,角首都有复杂精镂的石雕,“伞顶”又雕一宝塔。墓碑书云“汉靖侯庞士元之墓”,字体刚劲匀称。该碑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到今天仍然毫无破损,且像一面华贵的屏风一样雕琢精美。墓虽然威重美观,却少了神灵迹象,看来老百姓注定要以另外一种方式让庞统活在自己心中的。白马关属鹿头山,古代由秦入蜀都最后一道关隘,也是蜀都最后一道屏障,“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道尽了白马关的重要地位和无限风光。历代诗人在白马关都留有名篇,而独唐代诗人郑谷的《蜀中》只写风光不写刀光剑影:“马头春向鹿头关,远树平芜一望间。雪下文君沽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江楼客恨黄梅后,村落人歌紫芋间。堤月桥灯好时景,汉庭无事不征蛮”。我想,也许这样秀美的风光与老百姓心中对庞统的怀念更切合一些。白马关的古柏相传为张飞所种,故又称张飞柏,可惜900余株张飞柏现已仅余200余株。然而在祠外,在秋天,却有另一种植物把祠堂围了起来,那就是当地人俗称的救军粮或者红军粮、红籽,一种比黄豆略小的果子,深秋时结成一簇簇一团团,色红,入口初是一点点涩,后有一丝丝甜味,据说红军爬雪山时这是主食。是与不是不必深究,但鹿头山白马关原本应是古柏森森笼起千年的血气的,却不料被这种红色的果子装点成了一种秋意红似火的景象,真的让人意外。尤其是祠西坡下倒湾古战场内,这种红色的果实漫山遍野都是,让人更觉得这祠墓的主人其实不是神,不是天上的星宿,而是穿行于老百姓日常生活之中食着人间烟火的一个身材咯显高大的普通人。不知当地人是不是拿这种果子来做什么用,或者根本就是任其生长,但在白马关,在秋意深处,这种强烈的反差却让人突然多了几分温暖。秋雨迷漓,傍晚的时候关内突然起雾了,站在关门楼上,关前道光年间罗江知县杨周冕手书的“挂镜台”三字也少了些萧杀之气,而不远处不知谁家的鸡突然叫了起来,让人感觉原来这庞统就本就活在这些普普通能的老百姓中的。而在挂镜台不远处,一对母女不知在说什么,站在秋雨里久久不曾离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杨轻抒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杨轻抒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杨轻抒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杨轻抒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杨轻抒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杨轻抒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忍耐 十大明星闹巴中:“农行之夜”大型明星综艺晚会
2# 四姑娘山
 王俊 发表于: 2003-10-28 18:02:1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不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8:57,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