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7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12-1 18:53:4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臧克家在重庆

 [复制链接]


  为了打造重庆文化与文学,我的母校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立了抗战文史研究中心。硕导们鼓励学生的毕业论文选择与重庆文化(学)相关的论题进行研究。因为抗战文化是重庆文化的重头戏,所以我选择了臧克家诗歌与抗战后期的重庆文学。
  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著名的诗人,是新诗重量级人物。他1942年来到重庆,当轮船到达朝天门的时候,望着岸上的楼台屋宇,臧克家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当时的重庆非常繁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一下船,臧克家就被陪都重庆的大气所震撼了,后来他曾用“红尘万丈的渝市”来形容重庆的繁华。
  他和朋友上岸后,一直徒步近20里,从朝天门码头走到歇台子。当时中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设在张家花园65号。文协分给他一间房子,推开西窗,可以看见古寺残照,水波山色,夜里常听见小贩的叫卖声。他同好友姚雪垠经常在晚饭后出去散步,很多个黄昏,他们在嘉陵江岸边的土冈上看夕阳、江帆与江北古城:天际归舟、风帆、渔夫、山色、荒村、两岸的灯火与渔火……他把这些美景都写进了他的诗篇中,我觉得《当记忆在头上飞翔》写得最美。
  抗战开始后,臧克家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奔命于各个战区。到达重庆后,他在文协从事了一个挂职领薪但比较闲的工作,生活稳定下来,加上重庆浓郁的文化气息,他的诗思如泉涌,写下了他一生自己都无法超越的经典诗集《泥土的歌》。此外,还写了长篇爱情史诗《感情的野马》和诗集《生命的秋天》、《民主的海洋》等。抗战结束离开重庆前夕,他出版了现代诗歌史上被视为“讽刺诗双璧”之一的《宝贝儿》。该集以重庆人般敢爱敢恨的火辣口吻直斥当局的黑暗,读来令人畅快淋漓。
  臧克家在文协住了一年后搬到了歌乐山,居住在歌乐山大天池6号。他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称他还没清楚它(指歌乐山)便爱上了它。那里有小道、星光、蔓草、萤火虫、修竹、狗吠……歌乐山的静美激发出臧克家的乡土诗歌情愫,写出了很多精美的诗篇。他和他的那些农民邻居相处得非常融洽,后来把他们都写进了他的诗歌、散文与小说中。
  重庆生活的四年是臧克家文学的高产期,也是他文学事业的巅峰。重庆为他的“攀峰”提供了很多的外在条件,臧克家也为重庆文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重庆文学带来了大气、温馨、热辣的渝派文风。
  1946年他离开重庆去了上海,但重庆并没有在他的记忆中老去,他还常常在访谈与著作中多次提到重庆留给他的美好印象,而且,他有一首诗歌的名字就叫《重庆人》。
  

  黄俊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重庆的别称 成都辞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7:39, Processed in 0.234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