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5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奥燕 发表于: 2016-6-2 08:31: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6年于凡高而言 艺术和文学都是现实

 [复制链接]
源自:东方早报(上海

  《凡·高书信全集》主编莱奥·扬森(Leo Janson)在接受《艺术评论》专访时谈到《凡·高书信全集》的特点,他认为:“在他那些极具文采的书信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凡·高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样真诚又强烈的愿望赋予书信中的语句动人心魄的力量。”
  姜岑

您认为《凡·高书信全集》具备哪些特点?
  《凡·高书信全集》主编莱奥·扬森(Leo Janson,下简称“扬森”):这部书信全集具备多方面的特点使得它变得非常具有可读性和参考价值。凡·高不仅具备绘画才能,同时他也具备优秀的文学素养,有很多自己的独特见解。他的文笔非常好,是一名具有天赋的写作者。在凡·高那个时代,家庭成员之间通过书信往来交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凡·高的书信中所体现出的优美文采一部分源自于他的写作天赋,还有一部分得益于他的家庭文化背景。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凡·高的父亲是一名牧师,所以凡·高的成长离不开对《圣经》的耳濡目染,而《圣经》的语言特色又对荷兰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与其说凡·高的文学天赋是与生俱来的,我认为更多的是由于他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都沉浸在一种具有特色的语言环境中,深刻掌握了自己母语的精髓。此外,凡·高本人虽然具备天赋,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不断思索和进取的人。在凡·高看来,上帝赋予人活着的生命,人也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生命的价值,以此来达到对上帝的回报。信奉新教的凡·高希望能够帮助到周围的人,对他们产生影响,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其他人做出贡献。
  凡·高对自己有很高的认知和追求,他是个有思想的人,他希望通过努力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并发现自己的才华。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凡·高在最后成为艺术家之前曾尝试过多种不同的职业,通过这些职业来不断探寻自己生命的目标和归属。凡·高还是个热爱学习的人,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看了非常多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从中来寻找生命与艺术的启示。对凡·高而言,艺术、文学、生活,这三者其实是一回事。换句话说,文学是现实,我从书中读到的东西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我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感悟,又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得以表现。艺术借助于图像的形式,而文学则借助于文字的形式,两者都能表现现实。凡·高就把自己定位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中,他把生活中的弟弟比作神话中的英雄,在他看来,一部小说并不是虚构的,它就是真实存在的现实,艺术所试图表现的都不是想象中虚构的事物,而是现实。对凡·高而言,每件事物都是真实的。
  为了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凡·高从事过画廊职员的工作,但最后失败了,因为他不能够顺从雇主的那些想法,他的那些强烈个性使他无法去适应与他完全不同的观念和行为,他想要为人们提供服务和帮助,也想要成为一名好的雇员,但是要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来进行。
  在凡·高的书信中,他也写过自己面临的这一问题,为什么自己就不能顺从雇主、为什么会对艺术产生如此强烈的兴趣?在他那些极具文采的书信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凡·高迫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样真诚又强烈的愿望赋予书信中的语句动人心魄的力量。
  最后,凡·高终于成为一名艺术家了,在这之后他经历了很多思想上的斗争和挣扎,在精神上也经历过忧郁,对自己也产生过质疑。在生活上,他觉得自己无法融入这个世界,也无法和周围的人产生共鸣。所有的这些都在书信中通过感人的笔触流露了出来。书信这一形式使得凡·高的经历具有戏剧性,使得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具备了文学色彩,变成了小说式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认为凡·高的书信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单纯的家书,这不仅是因为它是被写下来的这一基本文学属性,还因为它真实丰满地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也是凡·高心目中伟大的艺术作品所必备的属性。无论经历了多少苦难,凡·高终于成为了著名的艺术家。因此,他的书信集也是我们了解这位艺术家真实经历的重要资源,它的重要性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帮助我们了解凡·高的创作才能;第二,凡·高真实的生活经历;第三,凡·高对艺术史尤其是现代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的关于艺术如何被表现、被思考、被解释等方面的见解。所以回到您之前提到的问题,这三点构成了这部《凡·高书信全集》主要特点。

所以我们或许也可以说凡·高是一个文学家。
  扬森:是。而且不是出于刻意的意图和目的,而是出于一种天赋,是完全自然流露出来的。
  艺术评论:有研究表明凡·高非常热爱阅读,并且通晓多种语言。他所阅读的书籍不单单只是关于绘画和艺术理论,还包括大量的文学名著。有没有他特别敬佩的文学家呢?
  扬森:是的,这取决于是他人生中的哪一阶段。粗略地来说,直到他成为一名艺术家,凡·高一直都很喜欢阅读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在成为艺术家之后,凡·高接触到了法国文学家左拉的作品,左拉于是就成为了凡·高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左拉是自然主义小说家,自然主义所崇尚的去真实描绘现实,而不是像浪漫主义那样具备想象色彩的理念也与凡·高的艺术理念相契合。凡·高希望像自然主义所提倡的那样,去关注生活中的人事物,去描绘那些矿工、在田间劳动的穷苦人民的真实生活。

是什么造成凡·高从浪漫主义到自然主义的转变?
  扬森: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凡·高不希望在艺术创作中,无论是绘画、小说还是诗歌,对真实进行删选和剔除,只去描绘美好的部分。只有真实的人和自然才会去引导人们进行深刻的思考。作为一名艺术家,一旦你想要通过艺术作品去传达某种思想,去告诉人们这究竟是在表现怎样的人事物,你就会希望所创造的作品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凡·高将此视为自己的创作使命,通过走进现实,借助绘画的形式把人们的真实生活展现出来从而引起思考,这是凡·高希望艺术所能实现的。而这一理念也正是左拉的作品所传达出来的。而左拉的作品是虚构的,但凡·高的书信和绘画都是真实的。凡·高认为,如果想要正确地再现穷苦人民的生活,首先必须尊敬他们,然后才能描绘他们。

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浪漫主义只是凡·高的一种“兴趣”,而自然主义是他的艺术理想,是他的人生目标?
  扬森:作为艺术理想和人生目标的自然主义这一观点我很认同,但浪漫主义不能简单地视为只是一种“兴趣”,当然我也完全理解您的意思。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凡·高而言,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自然主义,都是严肃的。阅读对于凡·高而言也不是单纯的一种兴趣爱好,像人们在闲暇时间去看个电影或是读本小说那样的消遣。凡·高是出于自我教育的目的进行阅读,他需要在阅读中对个人思想进行丰富和拓展。生活不是一种消遣,它是非常严肃的,正如我在前面提到过,凡·高希望全面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让每一天的生活都具有意义。阅读对凡·高而言还是一种拯救。我们知道在经历过画商和牧师两种职业的失败之后,凡·高的生活陷入了一种消极状态,他的精神状态极度的低落。画商和牧师都无果而终,我的人生究竟该做些什么?在这一期间,凡·高没有工作,时间相当充裕,于是他就开始画素描,把他曾经与矿工和农民们生活的记忆表现出来,此外,就是阅读,不断地阅读和学习。他阅读希腊悲剧、浪漫主义诗歌,阅读莎士比亚、狄更斯,希望从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因此,对于凡·高而言,文学指导着他如何生活,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归属。多亏了文学所带来的丰富大量的信息,凡·高才能通过文学实现对自己的教育,让自己的思想愈加充实。

所以这么看来,凡·高似乎没有“闲暇”时间?
  扬森:对。“闲暇”对于凡·高而言是不存在的。其实可以说,对任何人而言“闲暇”都是不存在的。生活不是一种“闲暇”,尤其是对于当时的那些普通人,平日里都需要工作,甚至活着的每一分钟都会在工作,等工作结束之后,如果你有时间休息,就会想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如今我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我们拥有“闲暇”时间,但是凡·高从来没有。这也和当时的文化与宗教有关。荷兰的新教制度对生活的要求还是很严苛的,上帝总是在观察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所以人们就会一直保持工作的状态。生活不是一种“闲暇”这样的观点也是荷兰新教的一种传统观念。

为什么凡·高没有成为一名成功的牧师呢?
  扬森: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凡·高不具备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虽然他的文笔很好,但身为一名牧师,他需要向人们布道,而老百姓中很多人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所以在布道时你需要对语言进行一定的调整,语言不能太复杂。这儿有一个例子,在他的一封书信中,凡·高有讲述一次自己的布道经历,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凡·高的语言对他的听众而言的确是太深奥了一点,已经远远超出普通百姓所能理解的范围,所以他真的不善于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他的听众。凡·高的个性是强烈而狂热的,他不懂得如何通过讲述来向他的听众传达观点,并获取大家的认同。所以在牧师培训期间,凡·高就已经失败了。教堂没有雇用他。有一种态度会认为,基督都不在乎人们是怎么看待他的,所以我为什么要介意如何向人们传达基督的思想呢?Thomas Kempis的著作《效仿基督》(the Imitation of Christ)所提到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我们都可以按照基督的样式活出来。基督谦逊、包容,他不介意贫穷和卑微,不被生存环境所左右,作为基督徒也可以做到这些。但牧师又有些特殊,他有传教的职责,他需要穿着得体向人们传达基督的思想,需要赢得人们的尊敬。又一次的,凡·高无法让自己遵循这些规则,无法适应传统的惯例。作为牧师,凡·高也依然不注重仪表,穿着旧衣服,也不剃胡子。在他看来,所有这些外在的修饰都没有意义,只有传达出的信息和理念才是重要的。

凡·高的家境其实并不是很贫穷的,但他却画了很多关于贫苦农民的作品。
  扬森:的确是这样。凡·高在乡下长大,居住在罗马天主教地区,他的父亲是一名新教牧师。在那一地区,新教只占据了很小一部分人口。关于画农民这一点,我认为主要是出于画家个人的原因。因为父亲是牧师,凡·高总能够接触到很多来自底层的贫苦人民,他们有着自己的一小块田地或农场,过着平凡又辛苦的生活。很难用具体原因来解释凡·高为什么会对这些贫苦的、卑微的农民产生认同,所以一旦他成为了艺术家,这些农民就成为了他重点描绘的主要对象。此外,凡·高对这些农民是怀有很大的敬意的。在他看来,这些农民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是那样的亲近于土地和自然,他们都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本质。
  凡·高已经断绝了和教堂的一切关系,他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徒,但是在他的内心,他依然希望能够为人民带来帮助和抚慰,所以,他借助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这些农民以及自己对他们的情感。凡·高关于农民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受了法国画家米勒的影响。米勒一直以来都是凡·高的偶像,因为在米勒的画中,人们可以在那些最平凡、最卑微的劳动人民身上发现闪耀着神性的光芒,这些小人物在米勒的笔下成为了英雄。这也是凡·高希望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凡·高就已经很崇拜米勒了,在成为艺术家之后,就更加希望能够像米勒一样来表现贫苦的劳动人民。他觉得自己或许不能成为像米勒一样伟大的艺术家,但至少可以让自己的作品做到像米勒那样优秀。凡·高遵循着米勒的脚印进行艺术创作,这也和他崇拜的左拉所具备的艺术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从贫穷人民身上看到伟大的神性,将自身融入到自然、融入到劳动之中,去挖掘平凡之中的伟大,这也是左拉、米勒以及凡·高共同的创作主旨。
  (采访录音整理 刘清越)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奥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奥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大四学生痴迷用圆珠笔画画 玩出水墨油画版画范儿 虚拟+现实 业界聚焦VR艺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21:54,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