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84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百姓记录|周新雨:为青少年抑郁寻找“解药”的人

 [复制链接]
  △周新雨(右一)和患者沟通交流
  “我还是觉得累,活着也没意思……” 4月13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穿着黑色短袖的女孩低着头,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着医生的问话。
  坐在她对面的周新雨是重医附一院专攻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专家,他每天都能见到这样的孩子,他们总是被抑郁情绪困扰,找不到出路。戴着眼镜的周医生长了一张圆圆的脸,眼神温柔,他看着了无生趣的女孩,语气缓慢轻柔:“我们先一起试着努力看能不能改变好不好?” 他知道,女孩到医院并不是来抱怨的,她在求助,希望有人能将她拉出泥潭,回到新的生活。
  10年来,周新雨和这些生病的孩子朝夕相处,为他们寻找回归生活的道路。

牵头全球未成年抑郁症药物研究
成果改写国际临床医学指南

  △周新雨在门诊坐诊
  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目前,全球范围内公认的有效药物为氟西汀,这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写进了抑郁症治疗的官方指南里,而在2016年以前,面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并没有针对性药物。
  带来这个巨大的改变的研究项目,牵头人就是当时刚博士毕业不久的周新雨,这是他在执业生涯中送给抑郁症孩子的第一个礼物。
  2014年,26岁的周新雨正在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读博,师从国际知名神经病学专家谢鹏教授,抑郁症是谢教授当时的主攻研究方向之一,周新雨也对此有兴趣,但一直找不到研究的详细思路。
  有一次和导师一起上门诊,彻底改变了周新雨的医学人生。前来看门诊的是一个只有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儿,女孩和父母一起从农村来到重庆中心城区的三甲医院,女孩已经几度轻生。
  “我们不知道她怎么了?也没打也没骂呀!”孩子的决绝让父母绝望,而女孩自己对生命的漠然也让周新雨震惊,女孩手臂上全是一道道划痕,触目惊心。她说,“我不觉得痛,心里比这痛多了。”
  当时,青少年抑郁患者不多,也没有针对青少年抑郁治疗的药物,“大家都是用成人药物治疗,基本就是黑暗中摸索。”周新雨说,用成年人的治疗方法治疗了几个月,女孩的病情毫无进展。周新雨和同事们找遍了全球关于抑郁症治疗的文献,居然都找不到一个关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用药的建议,“那我们就自己找出来。”
  △周新雨和团队成员进行实验研究
  就这样,周新雨带领团队开始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优化治疗方案的研究,启动了“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大数据研究”项目。这个项目持续了3年,周新雨和团队伙伴夜以继日,他们将目标放在全球,从全球20多个国家收集公开及未公开的青少年抑郁症相关临床试验数据,从市场上已经应用的10多种抗抑郁药物中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研究寻找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真正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伴随着研究的进行,周新雨的伙伴越来越多,不仅有国内的科学团队加入进来,牛津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的相关研究团队也加入了进来。最终,在周新雨团队的牵头下,全球首个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试验数据库建立了起来。同时,通过系统的海量数据分析研究,周新雨团队最终确认,氟西汀被证明是目前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唯一有效且安全的抗抑郁药。
  2016年,周新雨带领团队将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综合医学期刊《柳叶刀》上,论文发表后,迅速获得了全球医学界的关注,这是全球范围内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用药的重大进展。很快,氟西汀被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的权威医学指南收录为青少年抑郁建议用药,同时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和我国药监局等纷纷改写了药物说明书,明确该药可以用于中重度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

走进乡村和校园
他想解救更多“写诗的女孩”

  △周新雨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幅画和诗
  在周新雨的相册里,一幅画和一首诗被珍藏。
  画上是一颗没有发芽的种子,埋在土里的根是一团黑线。
  诗里写着“你是坏种子,不发芽、不长大,也不结果。你该被打碎,你枯死,被烧焦无妨,就永远留在孤独中吧,你不会变好。”
  写诗的女孩只有10岁,周新雨见到她时,她的眼睛里全是泪水,还有和诗里一样的绝望。周新雨想要治好她,治好每一个在心里写这些诗的孩子。
  “童年本应该是美好的,我告诉她和他们,会发芽、会长大,不是他们的错,是泥土出了问题。”经过大量的调研研究,周新雨和团队发现,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年龄段正在降低、发病率在升高,而大多数“不发芽”的孩子,都受到了来自生长环境的巨大影响。
  △周新雨外出义诊
  2016年,周新雨正式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后,多次前往那个乡村义诊,他发现,许多乡村长大的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容易被忽略。为此,他牵头成立了重医附一院“阳光心语”关爱贫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由300余名精神科的医生、护士和医学生组成。
  几年来,他们先后走进重庆市多个区县的20余所中小学校,为贫困留守儿童开展免费心理健康筛查及义诊,对有严重抑郁倾向的孩子开启绿色就医通道。志愿服务队还专门编写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分发给孩子和学校。

未来
寻找儿童抑郁的预防和治疗“标准”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较为严重的社会现象。2021年,第一个有关“中国少年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的流调报告”公开发表,流调结果显示:在6~16岁的在校学生中,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抑郁障碍占3.0%。
  周新雨率团队也利用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平台,对重庆市16个区县200多所学校、约20万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体检”,“我们必须更快地采取行动,做更多事来拯救孩子。”
  在重庆医科大学的实验室里,周新雨的研究团队几乎从不会在晚上10点前关灯,作为导师的周新雨很忙,科研、教学、门诊,周新雨经常都是步履匆匆地在医学院路的两头奔忙。
  两天前,已经忙得首尾不见的他还抽空想着给学生们“减负”,“尽量10点前下班,不要熬在实验室!”而周新雨自己,几乎不会在12点前回家。
  △周新雨在工作中
  周新雨和学生们正在忙着进行“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早期预防”的研究,儿童青少年抑郁是长时间形成的,它与原生家庭创伤、校园伤害等都有关系,家庭和学校是预防孩子抑郁的“主要战场”,“从源头找到预防方法,才能真正让孩子免受抑郁之苦。”
  与此同时,另一项重要研究也正在进行,周新雨带领团队正在通过研究寻找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治疗的标准流程,“大家不要再摸着石头过河,只有找到了标准,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才能科学推广,才能真正帮到更多的孩子。”
  周新雨希望,通过他和同道中人的不懈研究,最终能为抑郁症的孩子找回生长的沃土,让他们不仅能发芽,还能肆意生长,努力开花,最终结出人生甜美的果实。
⊙记者:石亨 ◎摄影:甘侠义 视频编辑 王善昆

⊙编辑:饶治美

  责编:石亨
  审核:吴忠兰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筱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筱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筱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筱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筱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筱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TOD模式对于改善交通有何作用?中学生将研究对象对准了它 你刷到的爆款短视频可能是这软件作假的 抖音获赔100万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4:37,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