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498|回复: 0
 陕西人 发表于: 2023-4-25 11:13: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10年学艺传承让濒危剧种焕发新生

 [复制链接]
源自:三秦都市报
e45c-377fcacbaeef53e18db21f5244f3c9bc.jpg
汉中市南郑区多名青年演员通过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形式,推广稀有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桄桄的故事走红网络。图为青年演员们在老师指导下练功。本报记者 陈卫平 摄</p>
c4b7-996b36a2368c9305b7c4a8b1c90b6487.jpg
d85b-c81ce0b2bbe9ed51cd9b86a9d0eddd08.jpg
ca43-f6d1a334cfd41c11d6c862683a552430.jpg
  这些天,汉中市南郑区多名青年演员通过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形式,推广稀有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桄桄的故事走红网络、冲上热搜。
  51位“00后”青年演员不忘初心坚持十年传承、拯救濒危戏曲的执着,更是感动了许多人。
  51名年轻学员登上传承戏台
  “汉调桄桄作为汉中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我们有责任把它弘扬、传承下去。”4月20日上午,在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赵红主任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2013年,为更好地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拯救汉调桄桄这一濒危剧种,经南郑县委、县政府研究,通过严格选拔,从汉中各县区招收来60名新学员,成立南郑县艺术班,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这些新招来的学员当年均年仅十二三岁,在不耽误文化课的同时,剧团请来陶和清、许新萍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和众多老艺人,对学员们进行汉调桄桄的专业培训。
  2019年,结束在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3年多的深造,最终有51位学员回到了南郑,登上了传承汉调桄桄的戏台。
  “在传承、保护汉调桄桄这门艺术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都很关心,给予了大力支持。孩子们都很刻苦,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年的初心。这些老艺人们更是付出了无比的辛劳,功不可没。”赵红介绍,这些年,中心深入挖掘剧种特色,打造桄桄经典剧目,先后编排汉调桄桄传统剧目20余个,编排现代歌舞节目50多个,获得各类奖项40余个。
  凭借扎实和专业的基本功,中心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区表彰。先后参与了汉中市、南郑区历年春节晚会的彩排、演出及录制。承担中国最美油菜花节、茶叶节,饮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演出。每年完成公益演出50余场,省、市文化惠民演出120余场,文化和旅游部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100场。2020年,现代红色历史剧目《红色交通线》参加陕西省第九届艺术节展演。2021年,折子戏《挂画》参加中国秦腔优秀剧目展演,受到文化部和陕西省政府表彰。
  通过短视频直播弘扬传统文化
  “我是13岁进的艺术班,主攻武旦,兼学小花旦。学汉调桄桄十多年,是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不断地成长。”排练间隙,健谈的青年演员李雅芝和记者聊了起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如何能在演出之余,利用自己的专长宣传推广汉调桄桄及戏曲知识,成了李雅芝等青年演员思考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雅芝等在抖音平台上看到,平台对戏曲等传统文化的推广力度非常大,一些小一点的地方戏在平台上也非常受欢迎,直播效果非常好。
  2022年10月,在赵红的支持下,李雅芝、王乙妃分别以“汉调桄桄·青栀子”“Yi妃”的网名注册了直播账号。并通过短视频、直播的形式推广汉调桄桄及戏曲知识。
  在直播间里,李雅芝通过对汉调桄桄旦角的唱腔和念白等知识的讲解、演示,结识了许多网友和戏迷朋友,她还专门建立了粉丝群,让大家在群里面交流戏曲知识并解答大家的问题。
  “以前我的视频浏览量并不高,自从我把练早功等日常短视频放在主页后,浏览量一下就上来了。有的视频有7000多的点赞,60多万的浏览量。”王乙妃告诉记者,这些天每次到外面演出,特别是演出前化妆准备工作的时候,自己就会开启直播,直播间里常常会很热闹,王乙妃发现喜欢戏曲的年轻人明显多了起来。
  相比李雅芝、王乙妃,古欣的直播账号要开的早一些,目前“汉中欣哥”粉丝量已经达到8.4万。其中“一字马”“棍花教学”等精彩短视频均成为爆款。前段时间,有一位当地的小学生通过家长联系,前来拜古欣为师,学“棍花”,更有网友从重庆赶来学“棍花”。
  有网友留言:“这些‘00后’青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为她们点赞。”看到这些,李雅芝说姐妹们都很开心。
◎ 文/图:本报记者 陈卫平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陕西人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陕西人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陕西人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陕西人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陕西人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陕西人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4-30 21:34,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