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61|回复: 0
 阿玛尼卿 发表于: 2023-4-30 15:17:06|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3年] “造血”能力不足 险企增资发债忙“补血”

 [复制链接]
源自:贝果财经
源自:中国经营网

d1cf-f1b2c8fd8642ffcd27d8b369042d3238.jpg
  本报记者 杨菲 何莎莎 北京报道
  伴随着负债业务的增加以及偿付能力提升的压力,险企补充资本的需求持续旺盛。
  今年以来,太保产险、国寿财险、阳光保险、华贵人寿、爱心人寿、利安人寿等10余家险企通过增资、发债方式密集补充资本。
  近日,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农险”)股东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中原农险已启动第二轮增资扩股,计划增发股份数量18.91亿股,总股份增加至40亿股,注册资本将达到40亿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何小伟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增资、发债主要目的很简单,就是解决资本不足和偿付能力下降,这是根本性目标。发债就是借钱,公司当下可以利用的资金就增加了。所以,险企的偿付能力危机得以缓解,面临的监管压力也可以暂时缓解。”
  密集“补血”
  今年以来,多家险企通过增资、发债的方式“补血”。具体来看,1月10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国寿财险增加注册资本90亿元。同月,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同意爱心人寿注册资本从17亿元增至20.2亿元。3月,太保产险、阳光保险和瑞再企商,分别增资4.78亿元、11.5亿元和1.01亿元,注册资本分别增至199.48亿元、115.02亿元和7.7亿元。4月11日,贵州银保监局批准华贵人寿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加至20亿元。
  除股东增资外,险企还积极通过发债的方式补充资本。3月以来,农银人寿发行了35亿元资本补充债;利安人寿发行了10亿元资本补充债;太平再保险发行了13亿元资本补充债。太保产险于3月、4月分别发行了70亿元和30亿元金融债。
  新元智库创始人刘德良向记者表示,险企增资和发债是为了增加资本金和流动资金。之所以目前出现密集“补血”的现象,主要源于几方面原因。第一,市场情况比较好,1到3月份,社会融资的增长比较快,超过去年同期,所以整个社会在目前的资金面比较宽松;第二,当前利率水平比较低;第三,险企需要增加一些流动资金,用于业务拓展。近两年,险企的营收情况普遍不太理想,可能对前期可使用的资金也有影响。此外,作为一些产业投资的主要资金供给方,险企还要承担促进经济增长的责任。
  “在近几年宏观经济发展增速下降的背景之下,无论是保险行业还是居民,均表现出来一些颓势。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对保险需求可能出现了阶段性的下降;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看,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并不是太好,所以能够获得的资金也相对有限。”何小伟指出。
  此波密集增资、发债,实际上与去年开始施行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以下简称“偿二代”)二期工程具有直接关联。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偿二代”二期工程开始执行。该规定明确了保险集团的偿付能力监管要求,防范保险集团偿付能力风险,促进保险集团提高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受其影响,为完善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保险公司加快进行资本补充。
  东方证券指出,“偿二代”二期工程的实施对于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产生较大的下行压力,但大型险企凭借丰厚的资本实力仍能实现远高于监管红线的偿付水平。因此,“偿二代”二期工程对其整体影响有限,各大险企会依旧根据自身战略需要来推动业务发展,而部分资本实力较弱的中小险企或将通过调整资产配置与负债结构,或通过资本募集来满足监管要求。
  对于头部险企和中小险企来说,刘德良指出,发债需要经过评级,规模一般不超过净资产的40%,通常中小险企的发债能力比大型险企的发债能力要低一些,但是这也要看险企的资产质量和信用评级情况。
  当前,监管方面也在不断拓宽险企的资本补充机制。
  为完善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机制,提高保险业风险抵御能力,缓解“偿二代”二期工程下的资本压力。去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可通过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补充核心二级资本,进一步拓宽了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
  近日,中国太平成功发行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7.76亿元)永续次级资本证券,初始年分派率为6.40%。此外,据悉,另一家险企30亿元的永续债也正在进行中。
  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郝联峰撰文指出,2018~2022年,险企平均每年增加注册资本431.60亿元。“随着注册资本增加和资本实力增强,险企承保能力不断增强,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承保能力不足而被动分保、被动限制业务发展等情形。”
  “造血”能力待提升
  尽管当前险企资本补充需求旺盛,但险企的增资、发债也存在一定难度。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中国保险业风险评估报告2022》中指出,保险业资本供需不匹配将导致保险公司特别是中小保险公司资本压力增大。从需求端看,保险业对资本的需求持续增加;从供给端看,社会资本进入保险业的意愿降低,外部资本供给减少,表现为增资发债金额下降、非上市保险公司牌照热度降低等。
  在此背景之下,提升险企自身的“造血”能力才是稳固其长久发展的根基。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数字化领域专家、金融产业研究人士袁帅曾表示,依靠股东增资或发债并非治本之策,是饮鸩止渴之举,保险业企业考虑如何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创新业务模式,开拓新增市场业务渠道,吸纳新型市场经济所需人才才是险企长久发展之根本。
  对此,刘德良表示,险企主要的收入现金流包括保费收入和对外投资的投资收益。在目前保费收入增速较慢的情况下,对于险企而言,更要注重减员增效、降低和控制成本;在投资收益上,要把握好投资方向,控制投资风险。
  然而,“造血”能力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并非易事。何小伟认为,对寿险公司而言,在负债端发完产品并非“一劳永逸”。事实上,在目前的市场中,保险公司在负债成本方面的竞争很激烈,彼此的成本相差不多,可能有些公司还比较激进。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想要“造血”就只能发力投资端,而这就取决于保险公司投资端的收益是否相对较高,能够覆盖其成本,也就是所谓的利差益。(注:即资产运用的实际利益率,大于责任准备金计算所采用的预定利率时所产生的利益,若是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就是利差损。)利差益越多,险企的“造血”能力就越强,但是对国内的寿险公司来说,特别是近两年,环境并不是很有利。
“对很多保险公司来讲,如果它的负债成本比较高,投资又没有太高收益,事实上其面临的困难是很显而易见的。能盈利的保险公司本就不多,能够实现较大规模盈利的保险公司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造血’能力其实是建立在诸多条件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的苛刻性。事实上,对很多追求扩张的公司来讲,比如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或者比较激进的公司,提升‘造血’能力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何小伟进一步说道。
对于自身有足够强“造血”能力的险企,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理论上说,保险公司“造血”能力强,不需要进行增资和发债,比如有些保险公司资本金本来就比较雄厚,业务目前铺展也不是很大。还有些情形是,一些保险公司可能发展得相对稳健,不去刻意追求要做大规模,在负债端也始终比较克制,这种情况下,其偿付能力的约束较弱,对资本的渴求度也并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公司对风险控制的要求相当高,公司的数量也比较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阿玛尼卿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阿玛尼卿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阿玛尼卿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阿玛尼卿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阿玛尼卿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阿玛尼卿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8 22:28, Processed in 0.4524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