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3年缅怀丨姚文忠:摆渡20载,提灯40年,陶研事未了,斯人已离去

 [复制链接]
源自:红星新闻

  他的前半生,就是站在讲台上的摆渡人,成全和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他的后半生,就像是基础教育的提灯人,把陶行知思想播撒在一所又一所校园。
  5月13日,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发布讣告:全国著名基础教育专家、著名陶行知研究专家姚文忠先生因病救治无效,于2023年5月13日3时2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84岁。
  姚文忠简介:
  生于1940年3月5日,中共党员,成都师范学院教授。曾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学教师进修研究中心小组成员、四川省中小学继续教育专家组专家、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等职。出版或发表《特别教育论》《学校诊断》《物理教学及心理学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学校管理》等众多著作和论文,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爱戴。
  姚文忠
  在成都乃至整个四川基础教育圈,提起姚文忠,有这样一句话,“几乎没有哪个中小学老师没有听说过他,几乎没有哪个中小学校长没有见过他”。
  姚文忠先生与成都商报、红星新闻以及红星教育已有多年深厚交情,除了日常采访,在红星教育举办的“教育影响城市”成都基础教育EPC年度盛典中,姚文忠先生曾连续数年作为评审组委会委员参与评审,并就盛典的举办予以悉心指导。
  今天,我们采访了多位成都基础教育人,并回顾追忆他与红星教育的相交点滴,以此缅怀这位四川基础教育界的摆渡人和提灯人。
  他的前半生──
  摆渡基础教育
  “看到最开阔和真实的中国基层教育”
  姚文忠的中学时代,是在成都树德中学度过的,此后,他考入西南师范学院,并在1958年正式加入教师行列。
  此后的约20年时间,姚文忠任教于乐山市犍为县。这期间,他教过最偏远的小学和中学,不过,在姚文忠后来的自述文章中,这段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日子,却是他一生都十分怀念的。
  姚文忠
  1973年,我从一个乡初中调到另一个区的完中任教。到完中上班那天,我先是登上小山头,回望刚刚穿过的古老街道,沧桑感一下子就在心中升起来,在车水马龙的故乡没有这种感觉。远远望去,掩映在杂树林中的,就是我将任教的完中。那里树不高,树色浓绿,能够把校舍荫蔽在自己怀里。我身上已经走得汗淋淋了,心里却感到清凉,格外动情。
  虽然由乡初中调到区完中,也没有所谓升调的快乐;倒是道路两旁,山坡上目送我离去的学生使“恋情”久久不能消退,发觉自己泪目了。
  到了新学校,我问校长:“可以看看学校的实验室吗?”很干脆,他把我交给实验员。实验员更干脆,指着一串钥匙道:“所有钥匙都编了号,你自己看。”
  看到柜子里的设备仪器,足够上课用的,我高兴得想唱歌,9月的烦热一扫而光。这个学校的设施设备井井有条,一尘不染。联系校长的言行,我看到了深藏在这所优秀农村学校的希望。
  ──节选自《八旬教师姚文忠:我一直怀念在农村学校教书的日子》
  原发表于《教育导报》2021年第27期
  农村任教,条件差,生活苦,但是姚文忠说,自己的态度一贯就是“直面人生”,读书遇到困难不愁,工作分配遇到挫折不愁,教书期间遇到困难也不愁,“怨天尤人没有用,去解决问题才有用”。
  他的后半生──—
  提灯基础教育
  “陶研事未了,斯人已离去”
  1980年,40岁的姚文忠从乐山犍为回到了成都,并入职四川教育学院教育教研室,从此,这位教学生的先生,成了“教老师、教校长”的先生。
  此后数十年,从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教科所等主管部门,再到成都七中、川大附中、新都一中等中小学,姚文忠不但参与了大量教育课题的研究,也下到一线,参与了多所学校的办学探索实践,足迹遍布全川,“主要就是跟中小学交流两点:学校该怎么办,书该怎么教”。期间,姚文忠也撰写了大量文章和专著,成为四川基础教育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全程亲历者和参与者。
  有成都校长这样形容姚文忠,“在成都乃至整个四川教育圈,几乎没有哪个中小学老师不知道姚老,几乎没有哪个中小学校长没见过姚老”。
  姚文忠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并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
  姚文忠
  在由成都市教育局指导,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红星教育共同举办的“教育影响城市”成都基础教育EPC年度盛典中,自2018年起,已经近八旬高龄的姚文忠多次担任评审团成员。
  数百份评审材料堆在桌上一尺多高,一评就是两三天,但每年的评审邀约,姚文忠都爽快应邀,“主流媒体愿意发挥媒体的力量,记录城市教育的进步印记,引导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的关注,助力成都教育强市的打造,意义重大,我很高兴参与其中”,“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与千家万户关系密切,从来都不仅仅是学校一方的事情,无论是孩子的培养,还是教育的发展,都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参与。”
  姚文忠的徒弟徐磊回忆,去年以来,姚老的身体就已经不如从前,但生病期间,姚老仍然坚持参加了多场学术会议,并一直牵挂着他所研究的学校的整体质量提升研究课题以及四川、新疆两地的学校结对发展等相关内容。
  “今年自元旦后,姚老的病情加重入院……即使这期间,姚老也一直都非常乐观,经常惦记着他那些没做完的项目和课题”。
  在姚文忠的多个头衔中,他最看重的是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这也是他人生后半程的30余年里,他所花心血最多的,“希望以陶行知研究会为现代中国教育做更多的事情”。
  2007年,恰逢四川省陶研会从重庆迁入成都20年,姚文忠填了一首《卜算子》,词的最后一句,是“陶研事未了”。
  徐磊念及此,不甚唏嘘:岂止陶研事未了,还有好多基础教育的事未了,待到送别姚老后,团队会把姚老没做完的事情继续做好、做踏实,“人走灯不灭,这也是对姚老最好的纪念和告慰”。
  红星新闻记者殷建文中部分专访内容致谢《教育导报》 编辑:柴畅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终南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终南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终南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终南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终南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终南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献给母亲节:母亲,是一辈子的贵人 “徽”聚517 | 企业致辞—中兴通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16:55,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