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87|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天文星 发表于: 2016-6-14 12:31: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创新作文大赛冠军高考同题作文展示

 [复制链接]
  【大赛冠军高考同题】行路漫漫,阅世茫茫
  (文/重庆巴蜀中学 傅敏乐)
  课堂阅读固然遴选精华之作,但寻章摘句的任务之下,美文难逃臂断肢残之祸,更何谈素质之养?
  课外阅读诚然允我天地广博,但走马观花地翻阅之后,吾辈难辨野鹜鸿鹄,又遑论素养之升!
  故在我看来,社会实践当是提高语文素养之不二法门。古谚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不论是放逐于林泉幽壑之间,抑或是机辩于处世判事之际,我们都能藉此提语文素养再上层楼。
  “行万里路”──忘情于万里迢遥,于袅袅木叶间舞我生命蹁跹。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在张潮眼中,山川风物竟都是造物者的墨渖淋漓。纵使天资聪颖、博通经史,但张潮并未让自己的书卷素养就此桎梏于半尺书案之上。“名走四海”岂不可成素养之宏大境界?负箧曳屣远泊天涯岂不可寻语文之宽阔天地?
  塞北戈壁辽夐,自有江南所缺的狂狷豪迈之气;滇黔偏僻荒徼,更添士族不晓的悲民悯农之意。如此踏遍山河万里,方能于满腔缣素文气之外更添挥洒文脉的潇洒一重。
  如若张潮仅安身于半亩方塘之中,《幽梦影》断然不会成为清言小品的又一高阶;若非亲身涉足穷乡僻壤之间,其字里行间的郁郁不平之气,何以冲出山水烟霞的薰烟?
  可以说,没有亲身实践,不去千里求索,“张潮”其名,永远都只能是腐儒的一张呆滞面具,哪里晕的开半点“清初坊刻三大家”的高远心气?其语文之素养高界,哪里还能容他玩阅“一览众山小”!
  然而,再奇崛的风光都有朝一日云销雨霁,“行到水穷处”之后便免不了“深林人不知”的萧索。而孰不知人有万变,红男绿女的悲欢亦不逊于一场磅礴的史诗级大戏。其中深奥,足够玩味一生。
  “阅人无数”──游走于世情尘嚣,于知人论世时现我人情练达。
  “经验补读书之不足。”培根一言,着实点透语文修养之奥义。对渊博之人,诚如读百科全书,三言两语中,便可窥得大千世界之一隅;对风雅之人,恰似览名人诗文,推杯换盏间,便可沐文气一缕;对谨饬之人,如若捧圣贤经传,举手投足间,即可感规矩方圆;对滑稽之人,则更像阅传奇小说,觥筹交错中,即可扫阴翳烟云。
  “人生的前四十年是学教科书,后四十年是为它写下注解。”世间之人多矣,世间之事多矣,倘阅得无数人事,岂不若身临其境,更可用一辈子的岁月尝到九世代的酸辛?
  而甘苦倍尝之后,曾绞尽脑汁也解不了的诗谜、强作愁态也悟不出的境界,岂不会豁然开朗?
  眼界既宽,境界既高,我语文的素质修养,岂不也至“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更高之层?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上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阅历之深浅,遂成语文素养之深浅。吾心所愿,唯有投身于社会实践,行遍万水千山、察得世事洞明,以登临语文素养的最高层。
  不惟书,崇笃行。仰之弥坚,素养弥高。

名师点评
  因为昨天要上课,所以接近凌晨,傅敏乐才在手机上给我们“摁”出了这篇作文;手机的屏幕很小,但小姑娘的心里却装着整个世界。
  同样是写“语文素养提升”的高考同题作文,来自北国倪峥的文字强在气势,单刀直入,有理说理,教你必须去信;而傅姑娘的文字和语气没有这么硬,同样的道理,她的套路是心思细密,百转千回,教你最后不得不信。
  一个中学生合格的语文阅读量是1000万字,不管是傅敏乐还是倪峥,能将文字运用到如此得心应手的程度,首先是我们不曾见到的苦读、苦练。很高兴傅敏乐能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给我们指出另外一条路;这条路的路标,配得上熬更守夜在手机上1000个字的输入。

高考作文全国卷Ⅱ 试题:
  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的整体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字三种形式的内容,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End──
  【大赛冠军高考同题】我的行囊
⊙作者:郭童童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第一中学

  旅游团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总是往背包里塞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无论有用没用,都能找到说服自己带着它的理由,于是便心安理得地带着,直到旅行结束,才意识到行囊里这些东西,究竟是有必要,还是只是单纯地占用空间。
  人生一段旅行,行囊里总会装着很多东西。我的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即使你准备了也不一定用到;但有些东西,会是你受益终生,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自学生时代起,就向往着大学校园美好的生活。会有如茵绿草,会有书声琅琅。不会有小学时代强迫记忆的单词,不会有初中时期背不完的之乎者也,不会有高中时期做不完的受力分析。一切美好的想象,到最终汇聚为对未来的向往。不知不觉地,行囊里就多了“向往“这个美好的物事,每每在我失落,想要停滞不前的时候,是它激励我重新抬起头来,昂首前行。
  多少次挑灯夜读,看着一连串的符号,心生放弃。但脑海中又浮现出如茵绿草,又听到书声琅琅。向往实在是美好的东西──它让我重新揉着惺忪睡眼,重新在知识的世界中跋山涉水。
  我的行囊中还有一件东西,它是“艺术”。自小喜爱绘画的我,从我会握笔开始就一直在画画,直到现在。我喜爱艺术,它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我的行囊中。陪伴我这么多年。这么多年了,却不觉得它有什么用处,母亲也告诉我说,现在画这些东西,不如到大学去搞──到时候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谁也不会阻止你。因此──到现在为止,我真的没从我的绘画技能上得到太多好处。这么讲,会不会有些失落呢?不过,我坚信,我深深坚信着。不久的将来,一定有我大显身手的时候。所以,“艺术”,迄今为止,它仍在我的行囊里安静地等候着。
  欺骗。谁不会欺骗呢?我敢打包票,这世界上绝对没有们百分百不说谎话的人。无论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还是善意的谎言──其最本质的,都是欺骗。人会欺骗,因此欺骗也是行囊中的一部分。与“向往“相反,欺骗地多了,它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只会空留一个诚信空洞,在社会上难以立足。
  逃避,容忍,坚毅,赞美……等等,都是我人生旅途行囊的一部分。它们之中有的像“向往“一样,伴随我终生,使我受益终生;也有的像”艺术“一样,虽然早有准备,却不一定有什么用处。
  但这么长一段旅行,到底如何,也不是个定数。我需要做的,只是勒紧行囊的袋子,把它稳稳地扛在肩上。

◆ 点评
  这是一篇分析透彻且颇有深度的佳作。从立意来看,通篇围绕“我的行囊里乱七八糟的东西”铺展开来,紧扣“行囊”这一意象,深度剖析了“行囊”中装载着的关于作者的理想、艺术、逃避、坚毅、乃至欺骗等等既矛盾又统一的“东西”,并通过对这些使其受益终身,或者没什么用处的“东西”,传达了作者对生命没有定数的感悟,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行囊内东西无论好坏都不能舍弃的理性思考。全篇语言实而不华,行文流畅从容,展现出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

高考作文山东卷试题:
  我的行囊,在人生的路上,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已经准备却没有用到,有些没准备却用到,有的马上就要用,有的一直陪你走到最后。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天文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天文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天文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天文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天文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天文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新阅会邀《旋风少女2》主创举办暑期阅读分享会 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绍华被“双开”
2# 四姑娘山
 楼主|天文星 发表于: 2016-6-14 12:31: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大赛冠军高考同题】别让教育披上功利的外套
⊙作者:郝元丽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

  昔者,千万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金榜题名,封官加爵。
  今朝,莘莘学子“分分计较”千百天,只为升入重点,考进高校。
  当分数成为衡量孩子的唯一尺码,当教育成为功名利禄的催化剂,当童真不再,耐心褪去,留下一颗浮躁的心灵,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两种遭遇,两种人生,叩问着我们灵魂。
  记忆的齿轮在岁月中飞转,每一次停留,只简单一瞬,却受益匪浅。
  在那个科举成风的年代,千万子弟寒窗苦读,引来的只是“岁月无情,人被催老”。孟郊满腔热血,满怀豪情。却也抵挡不住世态的炎凉,命途的多舛。两试进士不第,不惑之年过后才走马上任溧阳县尉。”昔日龌龊不足云,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他牵着颤颤巍巍的母亲,吟唱《游子吟》时,我看到的不是金榜题名的喜悦,而是无法让母亲安享晚年的无奈。“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聊斋先生身处没落地主家庭,四考举人而不及,古稀之年才赴青州补为岁贡生。范进中举后的疯疯癫癫,孔乙己的麻木不仁。无不是一叠厚厚的问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还是有那么几个人洗尽历史的铅华,沁心彻骨之气扑面而来。
  陶渊明隐匿山水,采菊东篱。一杯清茶,一把锄头,一张宣纸,一支竹毫,在自然的怀抱里,暖了心灵,醉了人生。李白放浪形骸,散发弄舟,于繁华的盛唐中开出一朵“青莲”。贵妃研磨、力士脱靴,他不屑一顾;摧眉折腰,侍弄权贵,他毅然辞绝。羡慕他们的豪放,陶醉他们的的洒脱。
  现代化的列车飞驰而过,窗外的风景映入眼帘。
  在那繁华帝都,在那惊艳东海,高楼大厦,灯红酒绿,有多少年轻人挤破头颅,只为寻得方寸之地?童年的自由也烟消云散。“小屁孩日程表”让我们大跌眼镜,“虎爸狼妈”也层出不穷。花一样的年纪应当有花一样的甜美。却被缚上了“分数,求学,功名”的绑绳。没有了昔日的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总想一夜成名。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数风流人物,还应看今朝。我们需要的不是车子、票子、房子,而是每一位天使都可以张扬个性,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在风急浪高的今天,脑海中间挥之不去的还是那些伟岸的身影。那是徐立平,用心雕琢导 弹固体发动机,不慕名利,不畏艰辛。“大国工匠”尽显风采。那是故宫文物修复的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想让那些尘封损坏已久的宝贝重新“焕彩生辉”。
  很喜欢龙应台的这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读书学习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活得有价值,有尊严。
  我看到,夏凉雨后,黄昏柳下,一群孩子在池边看鱼儿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我看到,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一群少年在自己感兴趣的舞台上谈笑风生。
  我看到,春去秋来,寒暑易节,一群青年在自己擅长的岗位上创造价值,为中国梦助航。
  - END –

名师点评
  行文质朴,是郝元丽一贯的风格,也是她在大赛中受到教授们青睐的原因之一,在茫茫华丽的文字雕工中,用最简明直接的语句和文字脱颖而出,对当下进行审势,用最淳朴的情感推动文章发展,这是她的路,毋庸多言,坚持,明辨,韧性,随着时间的积累,文字技巧的华丽外衣只需穿脱之间,相信她会有一个更新的蜕变。

2016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
图片
  【大赛冠军高考同题】难掩
⊙作者:黄萌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你说你已经八千七百六十个小时没有写出新文章了。
  这句像是从千年前焚书堆飘来的青烟似的抱怨熏得我打了个喷嚏,你皱皱眉头,用下巴点了点马尔克斯用的纸巾卷,示意我取一张好解决那些四溢的病菌。你像胎儿一样蜷缩在辜鸿铭坐过的太师椅上,左手卷着一本柯律格的长物,右手包着一帧渭南诗选,耳朵后面别着鲁迅写呐喊时吸过的香烟,目光越过我的肩膀看向柯南道尔曾在房间里摆设的骷髅。
  你百无聊赖地向胃里灌着易卜生味的咖啡,说这个纵欲的时代没有人再去关注个性化的诗人。弗朗索瓦的灵魂已经不再流浪,阮籍的毛驴跌下悬崖摔死了,艾伦金斯堡的河马被煮熟了。生活里充斥着微信的表情和iPhone的蓝调。你的个性把你背叛,你的读者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把你抛弃。
  为什么不尝试新方法呢?我试探性地问。现在是最坏的时代,但也是最好的时代。人类生存的最高意义已经被来自德国的革命家诠释,新鲜的血液正在涌入这个苍老又年轻的国家的命脉。你的个性曾经帮你吸引了群众,虽然暂时被现代化的巨擘所遮掩,但你可以选择创新,在崭新的面容和潮流中重展你的雄光。
  你笑笑,目光飘向书柜上陈忠实的白鹿原。创新?你鼻子帮你出了口气,这个词语在当代是多么泛滥,就像红嘴巴的娼妓,睡在一个又一个禁欲主义者的嘴唇上。怎么创新?
  我揉揉你的眉头──你还记得那个黑发的德国人托马斯曼吗?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既要精通现实,也要精通魔法。你首先要相信你是有魔法的──至少我相信有魔法,将魔鬼能变成天使,让荡妇能重回处女,使污浊变得清澈,把哭脸拼成笑颜。
  清澈,把哭脸拼成笑颜。其次,你要关注这个社会,对,这个社会是平庸乏味的,但你不能只看到那些哺乳期的文化侏儒。你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顺水行舟,尝试做一只在台风口飞起来的猪而不是渴死在浅水湾的白鲸。我知道把个性和创新凝为一体在这个时代可能有些困难,但最后践行经世致用进行创新才是最有趣的挑战关卡嘛。
  我听人批驳俗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什么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看看宝黛二人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一句“你说的话我都知道了”饱含多少爱意。亲爱的,时代在变,我们这些社会常青藤上的藤叶也被时代所染色,也在为了生存从时代中不断汲取养分。地上的落叶固然有个性化的金色,但除了聂鲁达还有谁去问它你为什么把自己支付给秋天呢?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作为个体的你所得到认可的途径。李杜文章至今已觉不新鲜,我们的江山需要一批年轻的力量,用新的方式引领风骚百年前年。你已经八千七百六十小时没有写出新文章了,你一年沉醉于你引以为傲的个性而不曾创新,难道你要与司汤达为敌,每年重复着一样的生活吗?
  我最终看到,你的目光投向了窗外。

◆ 点评
  这是江南小妞黄萌给OC文学的粉丝们献上的第二篇作品。上一次是在“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中,她的作品获江苏赛区特等奖。OC文学刊登此文时,编辑取的标题是《这篇作文中点的人,你认得几个?》
  两次,都让我们这些成年人惊叹于她──一个十六七岁的高二女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之强,以及她的阅读面之广,之深。
  两次,我都模模糊糊感觉到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和力量──当然这两篇作文,都并非魔幻现实主义,但却能给人如“魔兽”般的触动。
  在与黄萌的对话中,她说她想给杂志投稿,赚点稿费,因为想买一套博尔赫斯全集──博尔赫斯是拉美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著作等身,所以他的全集很贵很庞大。黄萌妈妈说,这个钱如果是她自己通过稿费的方式赚到,会更有意义。
  魔幻现实主义诞生并流行于相对落后、复杂的拉丁美洲,但黄萌却一直成长在发达、明朗的中国江南。这一点,一直让我有点困惑不解。后来,我想:可能是我以惯常的思维,把文字这个流动的东西进行了格式化,自己划定了牢笼。
  黄萌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就摆脱了一个牢笼。她的文章,千把字,还是命题作文,却很有些恣意汪洋的味道──她点的那些人名、作品、史料或典 故,看似信手拈来,却也没有太多拼凑的痕迹。显然,这得益于她广泛的阅读。有一位名师曾对OC文学的记者说:一个中学生起码要达到1000万字的阅读量。黄萌肯定远远不止了。
  今年高考全国卷中有部分省市的作文题目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黄萌所在的江苏没出这题,但我觉得黄萌只需要把自己读书的经历实录下来,也会很切“语文素养”这个题目。

高考作文江苏卷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天文星 发表于: 2016-6-14 12:31:01|只看该作者
  【大赛冠军高考同题】文学歧长道,实步趋长空
⊙作者:刘亭萱 甘肃省嘉峪关第一中学

  泱泱举国五千积淀,成就了文明一番韵味悠长。厚、瀚、远、炼、弘──朝夕间文学走入私塾门户,造就万千才识过人之士,教育由早先仕官独权至隋唐天子喜雀伸榄枝至如今才子辈出,语文素养千百年来为愈多人所有、愈普遍、愈高。何以修己素养?可谓三面:积、阅、感。
  何谓素养?素,即为向来。顾素养,为平日厚积所得,积,即累。一时欣然提笔,不得一词,盖素昏噩度日不学所得,古来有士大夫不学无术,羞下私塾,难上青天。故学为根本。星陨繁而霄河瀚,细水汇而海壮澜,点滴笔墨绘万卷。厚土所积便是从这细微而始。学亦有方,如今应试如口腹填鸭,只得身饱不得心足。便必将思融汇其中,才食髓知味。故有孔儒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亦警醒世人活于思想,却不可无视这点点忽微所积。
  阅,即读。欲高己素养,则看文人挥笔吐尽苍澜海阔,才得以累积一胸感怀,以作极致行文。看陶潜东篱蹁跹共度流潋,野鹤云闲蒹葭经年,踏遍山河笑歌自若,湖光流色引凤落。看杜甫奈何莽莽然弹指间白头搔更短,空叹年岁残忍浑欲不胜簪。苍颜易老,归墟皆妄。每览昔人所作,方悟道,如此!愈多,愈能多寻与其共鸣。开阔所观,横纵文墨远海。必阅大量篇章,述其所想,悟其所道,将其精髓、文眼收于囊中,开篇则与市井凡夫所异。否则谈吐、走笔苍白无力,限鼻眼观于狭隘笔墨字句,井底之蛙,池中游鱼。
  再便是感。所谓真知自实践来,哲学中固有其意。“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人所诟病、暗讽。社会、时局,往往然奠定其文作基调,使行文其意更深。每感时迁,欣然有得。世殊时异,往往有一番慨叹忧扼,鼓角声声声震破五更寒夜,一柄刀刀刀划破萧风猎猎。西关斩将河边骨,孟姜一曲泣如诉。杜甫历难凄凄乱世,方有其戎马醉卧关山北,凭轩独倚江栏看滚滚涛波,慨然涕泗流。若他于盛唐,雕栏玉砌间醉酒笙歌,这泣涕涟涟亦是矫揉造作。《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且听造化,颓然由命。两晋政治可怖,互倾轧残杀,方才有了暮春初时会稽山修其禊事,才有文人叹出“死生皆浮云”之凝练了郁郁之情的千古名句。又或鲁迅先生文风犀利、字句珠玑如战矛一杆赫赫横扫苍茫浊世,亦是那肃杀时局环境下的洗炼中压抑了满腔的愤愤浩然之情所出。故,若欲深其文意,修其心性,必凝社会实景于其中。
  此三者缺一不可,以致心境高远,莽莽然必与常人相异。相与漫漫文学路,道阻且长,愈通三者,其道为一架飞桥南北,天堑变通途。朝夕间步步登临渺渺长空,踏入万里长歌,挥毫如剑舞茂林,一览众山,挥斥字句,如滚石雷碣,劈山重斧,泻出篇章如壮澜洪波。
  - END –

名师点评
  读罢此文,为作者广博的学识与强大的语言表述能力所折服。文章在解读何谓素养的基础上,从“积、阅、感”三个方面来谈“如何提升语文素养”,见解独到且深刻,眼界颇高,逻辑性强,读来让人有种恍然大悟之感。当然,本文最大的亮点还是在作者的语言表达上,文章语言表述精准、深刻且大气,可谓字字珠玑,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高考作文全国卷Ⅱ 试题:
  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的整体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字三种形式的内容,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大赛冠军高考同题】梁任公先生的一纸国说
⊙作者:倪峥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

  学典习人,躬行其道。
  启蒙之初,当首习《三字经》、《千字文》之要道,此皆前人所遗之精髓。开慧时,悟性极大,方有心得,终效古法,必有益处。先闻任公之书溯至幼年值八九岁,晓背几句少年中国,中国少年,其实便觉句语铿锵,气血沸腾。那时便知爱国,然却不同于今朝。当时爱国,乃是气力朝东岛,擒倭寇之志,略有时人之俗,庸人谈吐,而今朝已经多磨的我方知爱国乃动我疆土,手刃洋侵,辅仁图治,昌我华夏,而此之识也,便得益于任公先生之《少年中国说》。
  初出茅庐,深知世有高山虎险,夜有更漆,雨有更骤,雷有更鸣,物有更奇。然时常有人言我文甚好,古语之风。然则乃任公先生之文感我甚深。“青门种瓜人,左对孺人,顾弄孺子,忆候门深似海珠履杂之盛世”。情语景语,杂之古性情中人之美作。才子风袭,骄人看惯,一脉承屈平太白。墨穷晚辈初见过,欣赏惊奇,方知明清宦场之仕亦可矣有唐宋骚人拨笔之气,涵文之风,便悉心求学。最爱之方是此句“夫以如此壮丽浓郁,翩翩绝世之少年中国,而使欧西日本人谓我为老大者何也?则以握国权者皆老朽之人也,非哦几十年八股、非写几十年白折、非当几十年差、非捱几十年俸、非递几十年手本、非唱几十年喏,非磕几十年头,非请几十年的安,则必不能得一官,进一职”。骈句之我所爱,盖其语中自带刚毅,本有一脉热血,然可泼几人腔气。我常文言写作,几人慕几人儆。之所以欣我,文言之精美然白话之所不及。胡适欲改革革去封建五千载流孽余毒又恨八股因其禁锢。作蝴蝶登报,然蝴蝶未可翩翩飞至自由民主圣洁之殿堂,却坠入惹笑滑稽万丈之深渊。气韵如矣: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虽三岁儿郎而不知美,适之先生败笔亏名耶?晚辈不论。然启超先生之文言晚辈功夫远远不可造极。任公之文通哲道,中山先生是由衷叹矣。
  既文应习典,然后必躬行。人言道,生活处处皆语文。上始八旬翁叟,可道民国世事黎氓左右剑戟含威文字争冲,下至五岁孩童亦晓不闻之语童言无芒道逢相视而笑。该语言文学之一粟插秧人世,难分老少枯幼。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南村老妪通市菜之道,幸事也哉!
  尊师尤必,师传道,师授文,学史于师,学文于师,史通然文镜鉴。知始皇之六合天下一统中华,方可著以《阿房宫赋》知始皇之焚书坑儒,百家罢黜,方可文以《谏逐客书》。知唐玄宗天宝宠贵妃败走六纪,方可书以“一骑红尘妃子笑”。知宋岳武穆风波冤情才可笔下吊忠魂,此善哉为使。
  一文知涵,才气三分。文之添翼,先尊师,再尊古人,然尊世。三尊皆道,文必有更益。而我之善美文,悟梁任公先生的一纸国书,他年,亦做饮冰室主人。
  - END –

名师点评
  根据此次“特等奖写高考同题作文”活动的最初设计,我们是希望看到各个赛区的文字精灵同写一篇文章,有词有曲,有论有述。但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们终究看到的是一组五光十色的文字。
  这是一组高考同题作文,我们一直有些担心:惯于用文字一抒胸怀的少年能否写出尚佳的应试文章?创新作文大赛与高考是否本是陌路?甘肃赛区特等奖刘亭萱昨日在完成了一篇美文后,我们问她,如果是高考,还敢这样写吗?她直言不敢。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该珍惜这些少年今天所呈现出来的不一样色彩和质感的文字。
  尽管是文言文,但倪峥的文字照样舒畅,结构依然巧妙。他年哪位阅卷老师如果在高考场上遇到这样饱满和有力气的文章,还请高抬贵手。

高考作文全国卷Ⅱ 试题:
  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的整体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字三种形式的内容,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 金佛山
 楼主|天文星 发表于: 2016-6-14 12:31:01|只看该作者
  【大赛冠军高考同题】褪去浮华求本真
⊙作者:邱 灿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

  我曾忘记宫商角徵,任凭重金属敲击的节奏震颤鼓膜放肆恣睢;曾虚掩秀榭朱帷,逢春也不过匆匆一眼便任其走远;亦曾弃置菱叶萦波,亦步亦趋在纤尘不染的柏油马路上呼吸着午后沉重的空气。
  于是,我听到了背后重重的喘息。
  我的行囊被道道过分刺目的光击得溃不成军,一块一块坚硬的金属像是毒瘤,在它的身体里发酵滋长,肆虐成一片汪洋。那些我曾亲手抚过的柔软、静静谛听的细声,悄无声息地灰飞烟灭。他的呼吸声越来越重,背带不留情面的绞咬着我的肩膀,两道猩红的血印戏谑我的匆匆。当我再次将金属块扔入其中时,它终于不堪重负,散成一滩碎片。
  我在褪去了一切光色、把黑深邃的令人生畏的深夜,才想起他本来的使命。本应是记下一程山水半程风雪,或是陌上花开午后茶盏,却在我的肩上,在冗杂的令人眩晕的城市里,随我迷失方向。那层坚硬的外壳,那反射了霓虹色彩的光亮,不是他本来的着装。正如大钢琴家霍洛维茨所说:“我用了一生的努力,才明白朴素原来最具有力量。”
  自然而然,是一种无为的力量。身着素衣的女钢琴家,在舞台华丽的灯光中显得格格不入。而她双唇翕动,一句“人,要隐于音乐背后”,惊醒了太多沉睡的心灵。人怎能止于浮华?冠冕堂皇的做作,只能是可笑的形式。在这个真人秀泛滥、“外貌协会”领导的时代,我们被表演欲、虚荣心裹挟着前进在硬化的道路上,原有的价值观在一片扶摇直上的炒作中摇摇欲坠,却不曾回头。
  太多的浮华被装进背包,时代却忘记了人类与生俱来的真实。已经不懂,不懂茶香氤氲出的色彩,不懂采菊东篱时的心境,不懂隐于人潮的风度。是否也该停下匆匆步伐,找回我们遗失的美好?“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被装进行囊伴我们行走的,不该是刺目的灯光、浮躁的人潮、华丽的衣衫,而应是那些来自自然的本真色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千年前便看透了人与自然,大地以它原始的姿态养育了人类。宇宙广袤,人于其间也不过沧海一粟,是以卑微的身份与强大对峙。自然的状态,便是境界之最。
  看尽姹紫嫣红,才明白一切浮华即云烟。我又忆起宫商角徵,推开秀榭朱帷,拾起菱叶萦波。我的行囊不再沉重,大雨滂沱时,我也随他放声高歌。
  - END –

名师点评
  文章开门见山,“褪去浮华求本真”的标题便概括了其论述主旨。在作者看来,人生行囊中本该装着的是悠闲而美好的生活记忆,而层层堆积的“浮华”却让自己不堪重负。文章逻辑清晰、中心突出,从“浮华”的冰冷沉重到深夜的幡然自省,从对“浮华”现象的鞭挞到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都在说明浮华不可取、真实最可贵。文章还将老子的思想巧妙融入文中,让论述更具说服力。文章首尾照应,用宫商角徵、秀榭朱帷、菱叶萦波等意象来表征放下“浮华”后的自然状态,使文章细腻生动、深具古典意蕴。

高考作文山东卷试题:
  我的行囊,在人生的路上,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已经准备却没有用到,有些没准备却用到,有的马上就要用,有的一直陪你走到最后。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大赛冠军高考同题】杨若煊:退他两分又何妨
⊙作者:杨若煊 广东省北江中学

  退他两分又何妨──致一位已逝的英雄
  翻开那页惊心动魄的历史,你威武的身躯又一次跃然纸上。千年的烟尘无法掩盖你傲然的气概。你复活了,又一次驰骋在楚河汉界上,紫电明双瞳,呼吸八千人,可谓风华绝代。可是,你却自刎在乌江边,只留下无尽的遗憾,和阵阵哀号的波涛。
  我曾无数次地想要质问你:为什么要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想想你白手起家之时,身边只有叔父项梁的支持。从一个无名小卒,变成称霸天下的西楚霸王,你是从0分起步,一分一分地积累你的成绩:吴中起兵、鏖战巨鹿……你踏着鲜血,义无反顾地爬升。你的实力爬上了55分,爬上了61分,最后当你大败刘邦于彭城时,你的兵力达到了全盛的状态,精兵百万,四境诸侯皆臣服于你的脚下,你终于获得了满分。
  然而,垓下惨败,挫伤了你的全部锐气,自你揭竿而起那日,你还从未经历过如此的屈辱。四面的楚歌,将士的饮泣将你重重包围;而虞姬的鲜血则洗去了你所有的勇气。你选择了匆匆迎战,又在乌江边绝望地自杀。难道自杀就是你唯一的出路?不,是你的脆弱害死了自己,只因为你用双重标准评判你的成败,西楚霸王!
  虽然垓下之战让你元气大伤,但比起你初出江湖时的势单力薄,这时的你还有二十八个精壮又忠诚的战士和千万江东父老的支持,境况远远好过两叔侄相依为命的当初。但是你没有将自己的现在和窘迫的曾经作比较,你的脑海中只有自己坑杀20万秦军时的痛快,和在咸阳广封诸侯时的风光。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原本冷静的你变得手足无措,你没有心情去仔细想,为什么自己能从零开始,却不能忍受从100分退步下来。
  老人们曾经说过,大多数人可以从贫穷一步步奋斗到富裕,却鲜有人能够忍受从富有变回贫困。因为人总是会将现在和自己最成功的时候比较,比那时过得好,便可喜可贺;比那是过得差,便是自己退步了,引发无限伤感。就像考试也是如此,从55分进步到61分的学生便值得表扬,而从100分退步到98分的学生却受到冷眼相待,都是双重标准在作祟啊!可叹,即使是你,英明神武的项王,也无法逃脱这双重标准的桎梏。
  项王啊,起起落落是人生的必然,如何在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决于你对胜败的态度和评判的标准。古有勾践,今有吴胜明,史上凡能成大事者,都能用客观的态度来面对成败,经得住命运的跌宕起伏。胜败皆为兵家常事,你不必为一场胜仗而沾沾自喜、目中无人,更不要为一次战败而心灰意冷。重建兵戎,整装待发,定会等到卷土重来的一天。最后赠诗一首,与君共勉:
  莫使旧恨空浮江,退他两分又何妨?
  江东子弟卷土来,猛志不降楚霸王。

◆ 点评
  活动进行至此,终于有冠军相应挑战全国一卷试题,广东赛区特等奖杨若煊同学这篇作文,直击题目要害,结果杀流,以“双重标准”破题,全文用项羽做背书,以结果反推,阐述了一个楚怀王自刎江东最简单的内因变化。当今考试题目设置以及阅卷老师的评判标准,也是不断推进变化的时代,考生行文的过程中的动态发展也是吸引老师关注的一方面,考题延伸的方向,结果,反思,产生的选择性问题,都是行文较多可探讨创新的方向。比如,我们的赛区决赛题目之一:“假如今天是你待在地球上的最后一日,那你面对的将会是怎样的情景?你将去向何处?”很多同学谈及地球最后一日的恐怖画面绝大篇幅的描写,被忽略的第二个可以全盘创新的文题会感觉很孤单的,比如:留下来,会怎样?

2016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
图片

【大赛冠军高考同题】背囊
⊙作者:赵远征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琴枕断裂,而汽笛清响。北有极光,南是异乡。”他吟唱。一人,一琴,一只背囊,独行在广袤的土地上。
  从做出这个决定到如今踽踽前行已过十载,他不是没后悔过。只是年少轻狂酿的祸果,终是需要他自己来埋单。
  不去想了罢。他终是断了思想,抬手轻叩。月光清冷,更衬门下人影阑珊。
  等了半晌,那黑铁门里终是走出一个女孩儿。不过十五六岁的年纪,仅是青色的果儿般,倒也可爱。
  “哥哥,有事吗?”话是软软糯糯的潇湘语,人是伶伶俐俐的娇巧人。
  他便是轻笑:“哥哥没钱吃饭,给你唱首歌,你给哥哥一顿饭吃好不好?”
  女孩确是青涩,不疑有他,只是浅浅一笑,然后小跑搬来两只小巧板凳立于铁门前,双目善语,等他开口──
  “出走时青年,灯塔肿胀……”
  “归期九月,故土已老……”
  他突然泪目。
  那是他的家乡啊……江南小巧明媚的笑,不敌家乡厚重深沉的方言;江南细嫩畅快的溪,不敌家乡脉搏清晰的高山;江南来去不定的云,不敌家乡雾霭盘旋的高天。
  是了。他的行囊里,有诗,情,破碎的梦想;有一路认识的人,喝过的酒,听过的故事。唯独没有,他的家乡。
  “北有极光,南是异乡……”
  “灯火摇晃,迟返渔港……”
  面前的女孩儿早闭上那双巧目,只是双手托腮,一脸虔诚,听他吟唱。
  他看着她,想起刚刚的潇湘语,又想到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终是忍不住了,潸然泪下。
  十年来,丢过行李遭过凌辱,他没哭;有过梦想又见证倾塌,他没哭;看过百年一遇的奇景,他也没哭。大概此刻,月亮太亮,而他太凉。
  他忍不下恓惶而落的泪,仓惶逃走,不再理会背后女孩糯糯的惊呼和挽留。此刻的潇湘语,他并不欢喜。
  他只想,九月太晚,就该此刻,我的家乡,哪怕走上一生,我也要再去拥抱你一次。
  “夜色清旷,甲板上星微亮……”
  他在甲板上,看船随鱼群,向月影游去。去想,那山那水那高天,还有粗犷却好客的人,在异乡的江南,化为了梦里的极光。他的步伐,也因此未曾停留过。
  他终于归来了。家乡里温和却不清冷的月,巍峨却不绝情的山,潺潺却不窸窣的水,终是比江南的好。
  他想,他的家乡,也许一直在他不曾离身的背囊里,未有远去。
  - END –

名师点评
  足踏远方,心系家乡。本文作者用颇具诗意的文字,向我们娓娓道来了一个远足他乡的游子,在看遍了异乡的山山水水,饱尝了旅途中的酸甜苦辣之后,终于大彻大悟,选择回到那阔别已久的家乡的故事。文章在立意上独辟蹊径,作者并没有人云亦云地强调“生活在别处”“成功在远方”这样的普世理念,而是让游子转过身来“超脱归去”。这样的情怀反而让文章具有了一种成熟现实的深度,其中,寻根文化在文中的表达也是其亮点之一。

高考作文山东卷试题:
  我的行囊,在人生的路上,行囊里有很多东西,有些东西已经准备却没有用到,有些没准备却用到,有的马上就要用,有的一直陪你走到最后。以此为题材,写800字作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15:14,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