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扬 王向华 张宏平 童顺鸣
石城山兀峰独立,环列如城,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近日,记者从长江第一城 宜宾西行40公里,登临石城山。这里林间石径人迹罕至,寺庙残垣断壁。当地文化人郑启友对记者讲述石达开与清军在此战事,颇为传奇。 1862年11月26日,太平军主力弃高县北上,10万大军占领横江、双龙一带,在捧印场“怀信号”大寨内,设下横江战役指挥所。郑启友指着山腰栈道和寨门说,为了退守石城山,太平军将士在山上修筑栈道3000余米、寨门四道,派精兵强将把守。寨门前悬岩高约四五丈,没有梯子根本上不去。 石达开占领横江一带后,清廷震动,急调大军围堵太平军。北面以重庆镇总兵唐友耕、叙州营都司徐步云、总兵熊焕章、 云南参将杨发贵,以及 屏山、雷波等县团练,由安边而上沿 金沙江北岸设防;南面以 甘肃镇总兵何胜必、云南提督胡中和、提督肖庆高、臬司刘岳昭等率军由高县、庆符、筠连向横江、双龙进攻;两面则由云南金衢、安宝辰,大关冯世兴等扼堵,企图凭借金沙江天险,将太平军消灭于南岸,一时清军云集,声势嚣张。 1862年12月8日,太平军分三路在双龙、回龙、横江镇等地猛攻清军。太平军欲抢渡金沙江,经陆路沿横江而下,向中咀、牛皮滩、马鞍山冲击,但却遭到清军的阻击,被迫转攻为守;水路几十只战船由明滩飞舟抢渡,受到了徐步云水军的拦截,只好顺流而下。太平军激励战士:“誓必渡此金河!兵士之有功者赏军功检点职衔,功高者赏侯爵。”金沙江上炮声不绝,河水被鲜血染红,太平军虽然击沉了清军战船数艘,自身伤亡也重,已无力再渡。两军激战二十余日,太平军锐势消减,只得由高滩坝、大漕峡、伏龙口向横江镇退却。清军乘势向横江、双龙太平军大本营轮番强攻。 1863年1月9日,太平军由双龙场分兵2万,经罗家坳,再克高县城,活捉了知县丁良俊。次日,太平军与清军刘岳昭部于高县玉皇观(今高县四烈乡地)激战,牺牲3000余人,经沙溪退回双龙场。于是,云南提督胡中和率部推至距回龙场仅5里之地;甘肃镇总兵何胜必率部推至横江镇东南25里五宝山(今五宝),太平军由攻势转为守势。12日,清军向横江镇发起全面进攻,“胡中和攻横江之左;肖庆高、何胜必进攻横江之右;唐友耕会同杨发贵率所部及陈庆友、徐步云等驾战船水陆并进,直攻横江。” 两个月争战,太平军屡屡受挫,内部出现裂痕。将领郭集益、冯百年暗中向清将刘岳昭献书请降,约期举火焚寨。胡中和亦探得横江后山有小路可通太平军营寨。于是清军各部约定于1月30日进攻太平军。是日,太平军正与肖庆高、何胜必相持苦战,横江镇后山忽然鼓声大震,胡中和由后山小路破卡而入。太平军腹背受敌,三四万太平军凭借卵石筑起的城堡、战壕奋起抵抗,“三四万人伏墙死拒”。最后他们与10倍之敌激战两个时辰,“铅丸将尽,继以锅铁、碎石”,使清军“死伤不少”。但终因寡不敌众,最后败退至今石城山脚下的横江镇西黄鳝沟、白果坪一带,与此同时,双龙场也遭到了清军的猛攻,郭集益、冯百年与清军将领刘岳昭里应外合,举火焚寨,太平军大本营最终陷落。 横江大战,太平军英勇战斗,一直坚持到弹尽粮绝,牺牲将领近50名、战士近4万人。1863年1月31日,横江两岸太平军的所有据点都失守了,石城山也被迫放弃,太平军遭受了巨大损失,石达开被迫率残部由燕子坡渡横江,退入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