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6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探讨研究《中古丧葬模式与礼仪空间》

 [复制链接]
源自:光明日报  : 李梅田
  中国墓葬考古的历史几乎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同步,从早期郭宝钧、陈公柔等对商周墓葬的研究,到杨树达、杨宽、俞伟超等对汉墓的研究,再到当代的考古研究者大多用墓葬资料来诠释古代丧葬礼制、建构物质文化史,或用来辅证传世文献记载的政治、社会、人物等。这些当然是墓葬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如建立了各时期的墓葬编年体系,为新出墓葬及出土文物的断代提供了依据,丰富了历史研究的内容等。我们在此把墓葬当成一种人文研究的素材,聚焦于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思考──人类的死亡与生命。+ b7 S6 @( H5 ^# B% l3 V http://www.phoer.net
  战国秦汉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思想发生巨大变迁的时期,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死亡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丰富的墓葬材料和大量的传世文献使这一时期成为死亡考古研究的极佳范例。针对中古时期墓葬考古的实际,把墓葬当成古人处理死亡方式和对待死亡态度的遗存,主要是基于三个关键概念:丧葬空间、丧葬仪式、丧葬观念。其中,丧葬空间是处理死亡的礼仪空间,包括地面墓园和地下墓室两部分,在空间功能上又包括埋葬空间和祭祀空间,通过归纳空间形态,构建每个时期的丧葬模式。丧葬礼仪是墓葬遗存反映的丧葬行为,从静态的考古遗存观察动态的人类活动,从空间形态复原古代丧葬礼仪的场景,历史文献中对中古丧葬礼仪的详细记载,为我们复原丧葬行为和场景提供了便利条件。丧葬观念是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中古时期受到儒家、玄学、道教、佛教等多重影响,各个时期对待死亡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这些在丧葬空间、器物、图像等方面都有着具体表现。  w& D# s0 O5 @+ w" Z, z- Y  r- G http://www.phoer.net
  可以说,从墓葬考古的视角出发探究古人的生活,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切,也是考古学所独有的由死及生的探索古代社会的路径。
http://www.phoer.net 5 b! }: i% s0 g# `  D; Q  (作者:李梅田,系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再轮回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再轮回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再轮回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再轮回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再轮回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再轮回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01亿美元,较7月末下降442亿美元,降幅为1.38% 住建部等两部门:推进2023年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08:25,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