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793|回复: 4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6-27 01:08: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16年] 宝钢武钢筹划战略重组 钢企最大合并案拉开序幕

 [复制链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宝钢武钢筹划战略重组 钢企最大合并案拉开序幕
⊙ 记者:赵毅波

  武钢股份6月26日下午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武钢集团正在与宝钢集团筹划战略重组,公司股票明日开始停牌。
  宝钢武钢为中国两大钢铁央企,年产量均在数千万吨,近年合并传闻颇多,不过当事方屡次明确否认没接收到合并消息。而本次两大央企的重组是多年以来钢铁行业最大规模的重组事件,这意味着近期以来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达到高潮。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天朝明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天朝明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6-6-27 14:08: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宝钢武钢筹划战略重组 钢铁业并购重组达到高潮

源自:新京报
K5FX-fxtniax8066949.jpg
钢企最大合并案拉开序幕;此前双方曾多次否认重组传闻
  (记者:赵毅波)武钢股份6月26日下午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武钢集团正在与宝钢集团筹划战略重组,公司股票27日开始停牌。大约同时,宝钢股份也发布了类 似停牌消息。而本次两大央企的重组是多年以来钢铁行业最大规模的重组事件,这意味着近期以来钢铁行业的并购重组达到高潮。

两钢企业绩大幅下滑
  伴随着钢铁行业进入冰河期,企业业绩大幅下滑。2015年,武钢股份以巨亏75亿跃居亏损王,宝钢股份净利10.13亿元,同比下降82.51%。
  在此背景下,国家开始着力推动钢铁行业重组。
  工信部在去年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作为中国两大钢铁央企,宝钢武钢年产量均在数千万吨,也均属于国资委管辖,因此近年合并传闻颇多,不过当事方屡次明确否认没接收到合并消息。
  最近一次6月16日的武钢股份股东大会上,武钢董事长马国强再次否认武钢宝钢合并传闻,并称“武钢股份未来即便真的进行兼并重组,更多会考虑向多元化的方向尝试。针对同行间的并购重组,武钢股份没有太多机会”。
  上钢网高级分析师张磊对记者表示,宝武的合并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目前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毕竟宝钢主要以差异化产品竞争,而武钢与其他钢厂同质化竞争方面也有自身一定优势,所以后期二者的资源投放应该不会做大的改变。

“宝武合并对行业供应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张磊认为,二者合并更大的意义是为行业开创了一个超大型企业合并的先例,如果做得成功,接下来几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将掀起一轮高潮;但如果因各 类问题未处理妥当的话,行业调整也或将因此而延后。所以,从现在起大家的眼光会一直聚焦在二者合并上,但马上引起变革性的连锁反应言之尚早。
  有声音认为,近期钢铁价格在结束了春节后的一波上涨后持续低迷,宝钢武钢的合并将为钢价新一轮行情注入上升动力。
  不过张磊表示,从市场来讲,宝武合并后产能有交叉的部分不多,因此对行业供应不会造成很大影响,而在当前市场供需条件下,引起钢价再次爆发性的上涨显然不太现实。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WSA)最新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16》,宝钢2015年年产粗钢3493.8万吨,武钢2015年粗钢产量2577.6万吨。按照产量计算,两家企业总计达到6000万吨的年粗钢生产能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6-28 08:56:00|显示全部楼层

宝钢武钢重组铸中国神钢 面临人员安置债务挑战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宝钢武钢重组铸“中国神钢”带动去产能进程
⊙记者:靳颖姝 北京报道

  导语
  据光大钢铁的数据,武钢宝钢合并后在取向硅钢及汽车板材的市场份额大约在70%、60%左右。因而,王招华等分析,取向硅钢和汽车板材等产品的价格将会出现上涨。光大团队还认为,有同样产品线的首钢、鞍钢等个股将有望受益。
  传了一年多的宝钢武钢重组合并“绯闻”,终于在26日公告证实。
  继“中国神车”、“中国神船”、“中国神矿”等之后,武钢宝钢两家巨无霸重组也即将掀开“中国神钢”的面纱。业内人士认为,宝钢武钢的重组合并,将有望开启钢铁业的正常化之路,对下一步地方钢企的兼并重组起到借鉴作用。
  “我的钢铁”资深分析师徐向春表示,“重组合并只是第一步,要实现做大做强的效果,还有待后期一系列的工作要推进落实,真正的融合目前看还任重道远、挑战艰巨。”

宝钢武钢“在一起”
  与南北车战略重组时先辟谣后公告的剧情相似,宝钢武钢重组的“绯闻”也在传了一年多并被多次辟谣后,上演剧情大反转。26日,一纸公告确认,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终于“在一起”了。
  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在公告中称,其各自的控股股东宝钢集团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两上市公司均自27日起停牌。
  宝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五位,2015年钢铁主业完成钢产量3611万吨。宝钢集团除了拥有宝钢股份之外、还拥有新疆八一钢铁、广东韶钢松山两个子公司,同时宝钢位于广东的湛江钢铁基地也刚投产不久。
  武钢集团位列中国钢铁企业排名第六位,2015年钢产量近2600万吨,武钢股份外,还曾通过兼并重组拥有昆钢和鄂钢两个地方钢企,以及正在建设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
  如果这两家钢铁央企合并,将产生中国钢铁业巨无霸,钢铁总产量将突破6000万吨。
  27日上午,武钢集团官微“幸福武钢”用元芳问答的方式回应各界关注:“元芳:大人没有详细点的消息吗?大人:看上市公告吧,其他还在筹划之中呢……”
  尽管重组方案仍未确定,但上述两大钢铁巨无霸的合并,势必对中国钢铁产业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的钢铁”资深分析师徐向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宝武合并对深陷产能过剩泥淖中的钢铁行业是一个巨大利好。若实施顺利,对下一步地方钢企进一步重组兼并也将起到示范作用。
  在光大证券钢铁团队26日晚举行的宝武合并分析电话会上,光大钢铁首席分析师王招华指出,宝武能最终合并背后有两大主因,首先是国家部署的钢铁去产能、央企兼并重组的动力推动;其次在行业与公司层面都有诉求。
  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国要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5月18日召开的央企“瘦身健体 提质增效”会上要求,今明两年央企要率先压减10%左右的钢铁和煤炭产能。几天之后的5月23日,在武钢集团考察期间,李克强现场拍板,把武钢集团纳入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试点。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26日在天津参加夏季达沃斯期间回应称,“武钢和宝钢重组,是基于钢铁去产能的考虑。”
  对于合并对钢价后市的影响,目前大多认为短期内影响不大。据光大钢铁的数据,武钢宝钢合并后在取向硅钢及汽车板材的市场份额大约在70%、60%左右。因而,王招华等分析,取向硅钢和汽车板材等产品的价格将会出现上涨。光大团队还认为,有同样产品线的首钢、鞍钢等个股将有望受益。
  但徐向春也强调,市场份额只是价格因素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看下游需求情况。
  对下半年钢材价格,光大证券钢铁团队给出的预测是整体处于震荡期间,虽然会比去年冰点的状况有所好转,但很难重现今年3月、4月那波大幅上涨的行情。对此徐向春也认可,“权威人士在讲话中指出了,国内经济将属于L型增长,钢价也将进一步震荡筑底,震荡幅度在500元左右。”

人员安置、债务挑战
  徐向春认为,宝武宣布战略重组只是一个开始,要实现1+1>2做大做强的目标,还有待后期一系列的工作推进,真正的融合目前看还是任重道远、挑战艰巨。
  去产能过程中面临的人员安置及债务等问题,其实是国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中共同的挑战。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武钢股份总负债658.62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9.7%。而到今年一季报,其负债总额已增至682.17亿元,负债率首次突破70%。
  在这样大的资金压力下,武钢还要同时推进人员分流,其难度可想而知。今年3月两会期间,武钢董事长马国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称,“现在武钢8万人,不可能8万人都去炼钢炼铁,可能我们只需要3万人炼钢,其他4万到5万人要分流到非钢业务或寻找新的工作岗位。”
  所谓“三万人炼钢、炼铁”是对标世界先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即人均生产1000吨钢。武钢粗钢年产量约3000万吨,故需要三万人,除了青山本部,还包括昆钢、鄂钢和防城港。其中武汉青山本部的产能,将从原有的1800万吨年产能,压减至1000万吨。人员也需要从现有2万人减员到1万人左右。
  徐向春认为,尽管中央财政有1000亿的专项奖补资金,但其中只有300多亿专项金能分给到钢铁行业,仅够解决过剩产能中分流人员安置的问题。但钢铁企业破产重组中涉及债务的资金缺口,目前还尚未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另一位不愿署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上一轮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未能取得实效的部分产能,将在下一阶段重组合并中进一步剥离。这部分产能如何退出关停,也成为一大挑战。例如,宝钢旗下的韶钢、八一钢铁。
  6月13日,谋划已久的\*ST韶钢“钢铁转型金融”重大重组事项以失败告终。该人士称,“如果不能如期转型,宝钢可能要丢掉这个包袱。因宝钢目前布局的重点在湛江钢铁,*ST韶钢则长期亏损难以转型,宝钢不可能长期向其输血。”
  该人士还透露,去年还曾有传闻称宝钢意欲退出八一钢铁的消息,但后来新疆自治区政府方面出台了系列扶持补贴政策,此事才被暂时按下不表,“未来,宝钢如何处置八一钢铁?现在还是个问号。”
  实际上,即便是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项目,未来也会面临进一步去产能的挑战。
  位于华南的湛江、防城港是2008年获批的千万吨级大型钢铁项目,相距仅仅200多公里。自钢铁行业陷入市场寒冬以来,这两大项目的设计产能也相应作出调整。
  徐向春认为,宝武合并,对湛江与防城港项目可以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对去产能意义重大。防城港项目的地理位置辐射东南亚地区,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该不会被取消,只是投产的时间和规模会进行调整。”

重组的两大便利条件
  用更宏观的视角看待宝武战略重组,王招华认为,上一轮重组并购中,比如武钢当时并购柳钢,遇到了很大内部阻力及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困难很大,最后也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分道扬镳。但宝钢武钢这一轮重组,有一个很大的人事优势。
  现年53岁的马国强曾任宝钢股份总经理,长期掌管宝钢集团财务事务和金融、投资领域。2013年7月时,国资委在武钢成立董事会,分设董事长和总经理,将决策权和执行权分开。自2004年担任武钢总经理的邓崎琳转任董事长和党委书记,马国强从宝钢“空降”武钢担任集团总经理。
  2015年6月2日,武钢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武钢主要领导变动的决定:免去邓崎琳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到龄退出领导班子,马国强接任董事长、党委书记一职。两个多月后,8月2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布消息称,刚刚退休的邓崎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随后不久,武钢还有集团原副总经理孙文东、集团工会主席兼武钢股份监事会主席张翔等高管落马。
  “邓崎琳之后,武钢的高管被换了很多,相信此时已没什么内部阻力。而且马国强本身就是宝钢出来的,他与宝钢高层之间颇有渊源,下一步重组过程,应该比此前那轮重组要容易许多。”一位央企矿业公司中层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徐向春看来,宝钢武钢战略重组的另一大便利条件,是他们都归属国务院国资委主管,股权结构比较清晰。“有国务院国资委统筹和支持,相信下一步,宝钢和武钢的重组方案也会顺利出台并获得通过。”
  在采访最后,王招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总结称,宝武合并对行业影响深远,将有利于开启央企国企的正常化经营之路,也就是说“亏损坚决不生产,这对全行业的长远发展构成了利好。”但就中短期而言,目前钢铁行业仍然呈现比较明显的过剩局面。“此次重组,让我们看到了钢铁行业产能产量退出的星星之火,但燎原之势尚远。”
  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自6月27日起开始停牌。截至上周五(24日)收盘,武钢股份股价跌1.78%,收于2.76元/股;宝钢股份收于4.90元/股,跌1.61%。
  两家央企旗下的*ST八钢、*ST韶钢、宝信软件、宝钢包装则公告称上述战略重组事项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暂不停牌。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7-2 06:56:00|显示全部楼层

发改委透露宝钢武钢重组内幕:迫于去产能 欲重回老大地位

源自:华夏时报
  发改委透露宝钢武钢重组内幕“中国神钢”去产能样本
⊙记者:王冰凝 北京报道

  在产业政策支持下,宝钢在扩张成超大型钢铁集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6月26日晚间,宝钢和武钢同时发布公告,该两家国有大型钢铁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其下分别控制的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双双自27日起开始停牌。此重大资产重组也开启了2016年央企改革重组的序幕。
  虽然宝钢和武钢重组的消息早已几经发酵,但是正式的公告出来,还是在资本市场激起了千层巨浪。业内人士指出,因为两大集团旗下均有不少尚未消化完的兼并重组项目,此次双方的合并将面对诸多困难。

重回钢铁老大地位
  宝钢武钢重组的消息一出,最直接反应的是资本市场。
  6月27日,宝钢集团旗下几只没停牌的股票,宝信软件、宝钢包装均以涨停收盘,前期经历了连续7个跌停的\*ST韶钢都大涨4.84%,也以涨停收盘。
  据宝钢内部人士透露,从2016年年初,国资委分别和宝钢、武钢就合并事宜进行沟通,主要是希望通过合并能够形成新的产业巨头,并形成长江以南最大的钢铁集团,发挥更大的竞争优势,原计划9月份重组,现在步伐有所加快。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WSA)于5月下旬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 2016》,宝钢以2015年年产粗钢3493.8万吨位列全球十大钢企第5名。2015年,武钢以粗钢产量2577.6万吨位列中国十大钢企第6位。
  在国内市场,目前宝钢集团的钢铁产量仅次于河钢集团,名列第二;武钢则名列第六,2015年,宝钢在钢铁主业方面完成粗钢产量3611万吨,武钢实现粗钢产能2600万吨,目前按照产量计算,合并后新的企业简单的1+1,将至少具备6000万吨的年粗钢生产能力,其产量也将超过目前的国内钢铁老大河北钢铁,成为中国第一大、全球第二大钢铁企业,行业集中度也将得到提高。

合并迫于去产能要求
  宝钢一直以来对武钢就是虎视眈眈,加上政府的推动,近年来宝钢将重组武钢的传闻不断发酵,早在一年前原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执掌武钢集团时,也是宝钢将重组武钢的传闻最疯传的时候。
  2015年3月,工信部为了加快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曾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并提出了要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在全国形成3-5家超大型的钢铁集团。据记者了解,当时相关政府部门就在推进宝钢和武钢的合并。
  兰格钢铁韩小琴指出,宝钢和武钢这两家企业都是体量巨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宝钢是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钢铁生产企业,领先的技术及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让宝钢在世界钢铁行业也占有一席之地;而武钢股份作为一家传统的钢铁生产企业,是国内第二大钢铁上市公司,同样拥有先进的钢铁生产线。
  不过,这两家企业的盈利状况却有着天壤之别。今年4月,武钢股份发布了2015年年报,显示2015年公司实现净亏损75.15亿元,成为当年A股发布年报中亏损额度最高的上市公司,并且公司的现金流已经为负。作为中国钢铁行业领导者的宝钢股份,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637.9亿元,净利润10.13亿元,尽管宝钢没有像大多数钢铁生产企业一样陷入亏损境地,但其利润率也同比大幅下降了82.51%。这样的两家企业合并,无疑将是整个钢铁行业的大事,合并后必然成为“钢铁巨舰”,也符合国家层面的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集团的要求。
  而宝钢和武钢的重组,也符合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要求。从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来,全国及多省市已经明确给出了具体的去产能目标,就全国而言,要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河北、江苏、山东等都给出了具体目标,河北压减炼铁产能4989万吨、炼钢产能4913万吨,山东将压减粗钢产能1500万吨,浙江每年淘汰1000家企业的落后产能。
  宝钢和武钢的合并重组也同样有出于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要求。今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召开的央企“瘦身健体 提质增效”会议上就提出,2016-2017年两年时间央企要率先压减10%左右的钢铁和煤炭产能。一周之后,李克强总理考察了武钢集团,并在现场将武钢集团纳入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试点。就在宝钢和武钢公告停牌半日之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其中提出,武钢和宝钢重组,是基于钢铁去产能的考虑。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表示,宝钢和武钢的重组开启了国内钢铁企业重组大潮,他们合并后将成为中国钢铁业第一个航母级钢企,产量超越河北钢铁跃居世界第二位。更重要的是,通过两家的合并,他们在技术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尤其是在冷轧汽车家电板、取向硅钢方面优势更为明显,就现状来看,两者合并之前,其取向硅钢产能将占据国内总产能的71%,高端汽车板产能占据近60%。
  更重要的是,宝钢武钢合并并非简单的1+1,他们的优势互补会放大合作的功能。王国清分析说,宝钢和武钢合并有利于将双方的竞争立场转化为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在湛江港和防城港方面,通过产能重新调整布局,达到一致面对华中、华南市场和东南亚市场。与此同时,宝钢和武钢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互补,也将有助于双方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两者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 结束语
  难度很大</b>
  虽然宝钢和武钢重组符合多方需求,但是实际操作上难度却不小。
  宝钢和武钢虽然都是体量巨大的钢铁巨头,但是目前在国内钢铁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却不大。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钢铁工业已经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但是行业前四大的钢铁企业的粗钢产量占比约18%,而在日本前两大钢企的市场占有率就超过70%。
  宝钢集团总经理陈德荣曾表示,宝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还不足5%。所以一直以来,无论是武钢还是宝钢都在不停地进行着兼并重组。
  目前的现实是,武钢、宝钢早年的兼并重组项目还没消化完。据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宝钢并购八一钢厂和邯钢新区,2008年并购广东钢铁集团,投资建设湛江基地,2009年重组宁波钢铁。直到现在,这些项目的整合仍然在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宝钢的业绩。武钢则在2005年重组鄂钢、2007年重组昆钢,2008年重组柳钢,成立广西钢铁集团。一系列兼并重组后,如今自身也陷入经营困难。2015年,武钢股份亏损75亿元,宝钢股份利润也大幅缩水,2015年全年净利10.13亿元,创18年来新低,同比大幅下降82.51%。
  而从后续发展看,这些企业的合并重组,结果大都不尽如人意。所以宝钢和武钢这么庞大的企业重组,势必难度更大。
  韩小琴指出,对于这样两家巨型央企来说,重组不是一件小事,而且他们的经验将有助于整个钢铁行业的产业重组,因此各方正拭目以待,看合并之后的“中国神钢”将如何面世,并为下一步国企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忘伤 发表于: 2016-7-13 07:56:00|显示全部楼层

“宝武合并”去产能预期遭质疑 有待市场验证

源自:综合
  “宝武合并”去产能预期遭质疑  一年多来,备受关注的钢铁行业多次传出兼并重组的传言,其中传闻最多的就是武钢和宝钢的合并可能性,但武钢与宝钢官方都多次“辟谣”否认。
zNl6-fxtwihv0288583.png

关于“宝武合并”的网友观点分布。  季子峰

事件概述
  季子峰一年多来,备受关注的钢铁行业多次传出兼并重组的传言,其中传闻最多的就是武钢和宝钢的合并可能性,但武钢与宝钢官方都多次“辟谣”否认。6月26日,传闻已久的消息终于落定。当日下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宝钢股份)和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钢股份)同时发表公告称,其各自的控股股东宝钢集团公司(下称宝钢集团)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武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两上市公司均自27日起停牌。
  宝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位列全球钢铁企业第五位,武钢集团则位列中国钢铁企业排名第六位。“宝武合并”后,粗钢总产量将达到6070万吨,成为仅次于安赛乐米塔尔的世界第二大钢铁厂,并毫无意外地问鼎中国第一大钢铁公司。
  近年来钢铁行业处于全行业低谷,而两大钢铁集团的合并,有抱团取暖的意味。根据2015年财报,武钢股份的净利润由2014年的12.57亿元转为2015年巨亏75.15亿元,武钢集团总亏损达69.86亿元;宝钢股份2015年利润总额为17.91亿元,同比下降78.36%,宝钢集团2015年利润总额10.3亿元,相比前一年下降89%,丢掉了行业第一的宝座。
  多位行业专家表示,两家企业逆境中的重组体现了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化解过剩产能,二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则直言,两家企业重组正是基于去产能的考虑。
  在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当下,两大央企重组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而能否通过重组有效解决钢铁业的困境,还有待市场验证。

舆论关注度走势
  6月26日,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战略重组的公告发布后,立刻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财新网、金融界、和讯等财经网站,以及网易、腾讯、和讯等门户网站先后报道了这一消息。当日,新闻报道总量(含网络报道,下同)即达291篇。
  6月27日,舆论热度快速升温。在网络媒体纷纷关注的同时,传统媒体也开始介入。《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经济参考报》《证券日报》等多家纸媒均对此事作出了相关报道,并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宝钢武钢体量的巨大,以及去产能的重组目的上来。这些报道被大量网站转载,进一步推动了舆论热度的升温,仅《经济参考报》“武钢宝钢确定重组 钢企巨无霸将现”一篇报道即被转载122次。当日,新闻报道总量达到了971篇,为此轮舆情周期的最高值。
  6月28日以后,舆论热度逐渐下滑。与此同时,评论性报道开始大量出现,如《北京青年报》发表评论“宝钢及武钢重组真正意义何在”称,作为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钢铁行业,此次重组如果仅仅满足于消除市场的恶性竞争,显然是达不到重组整合目的的,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武钢重组‘反抗’未果 融合管理模式存难点”则认为,如今两大央企合并将带来很强的规模效应,有助于提升其对下销售和对上采购议价能力。但后续双方在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融合,将是一个难点。
  7月2日以后,舆论热度已经下滑到比较低的态势,基本淡出了舆论的视野。
  “法治周末谷尼舆情监测中心”新媒体大数据工具“新微邦”监测显示,6月26日至7月2日,关于“宝钢与武钢重组”一事,共有新闻报道近1800篇,日均250余篇;在新浪微博上共有相关话题1600条,日均220余条。新浪微博热度与新闻热度走势基本一致,均在6月27日达到最高值。
  “新微邦”数据显示,6月26日至7月2日,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共有相关文章100篇,获得了超过260万的阅读量。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不看好重组去产能,占33%
  网友“琴飞泉”:再重组也不会降产能的,因为这意味失业潮,所以只能用百姓的血汗去补空窿。
  网友“今晚撸老虎”:重组能解决产能过剩吗?能生产出特种钢材吗?
  重组去产能势在必行,占19%
  网友“若臣若君”:钢铁严重供过于求,压缩产能是必然。
  网友“yoycinty”:国企改革,合并重组是势在必行的,当一个产业链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出现相对应的问题。
  重组并不能扭亏,占22%
  网友“看着你走?”:合并成一个巨无霸就能扭亏吗?不知道这个是什么战略。
  网友“重见青天”:原来两家亏损,重整后变成一家亏损,数据好看了哈哈。
  生产出好产品才是关键,占12%
  网友“Sweet段?”:产能高有个屁用,天天不是在喊着去产能吗?关键是搞出有水平的东西,有本事搞出世界一流的产品,那才真牛。
  其他,占14%
  网友“hongcl66”:企业是以生产效率来决定企业未来的,大而不强有屁用!合并只是推迟了死亡的时间!
  网友“清风2003”:产能过剩,那也是因为打着城市化旗号,全社会盖房子发展房地产,房地产规划出问题。

媒体观点分析
  官方将这项震惊行业内外的“超级大合并”,置于供给侧改革的框架之下。如何进行有效重组,能否成功实现去产能的目标,自然成为各大媒体的核心议题。
  《证券日报》在文章中援引专家的观点称,就目前来看,此前的国企改革基本上都是通过简单的合并、从数量上削减了央企的规模,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形成去产能的效果。如果此次宝钢股份能够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协助武钢摆脱一部分发展问题的话,两家企业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压缩产能。
  “界面新闻”对去产能持质疑态度。文章称,国资委提出通过兼并重组,形成1-2家超亿吨粗钢产量企业,在这一“求大”的背景下,就算“宝武”在合并后,淘汰掉各自旗下的八钢、鄂钢、昆钢等部分落后产能,淘汰的数量恐怕也不会太多。打造“航母”无可厚非,提升产业集中度更是当下钢铁产业脱困的根本出路,但应强调“企业自主、市场主导”,切忌揠苗助长。否则,为了一点可能去掉的产能,将两大央企拉下水,变成下一个“渤钢”,得不偿失。一味追求表面集中度,则毫无意义。
  《新京报》评论称,央企往往背负着国资委以及地方保就业、保GDP等隐性政绩指标,因此在去产能、去冗员等改革举措推行上,存在着决策迟缓、执行力不强的通病。况近年来的央企合并,都发生在行业整体不景气、主管部门寄望于通过整合来打造不沉“航母”的基础上。武钢与宝钢的婚姻并非纯粹的自由恋爱,如何在合并后创造更大的协同效应,而非行政命令下的整而不合,避免央企大而不强的效果,恐怕才是决策者必须慎重考量的关键命题。
  《北京青年报》认为,无论是宝钢还是武钢,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量而非质。除了产能严重过剩之外,还有高端领域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按照现有的产品及其结构、质量,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钢铁行业利润水平过低的局面,简单的重组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相反,可能会引发许多新的矛盾。譬如员工下岗问题、亏损问题、债务负担过重问题等。双方重组后,在对同质化产能进行合并和整合后,必须把重点迅速转向新领域的拓展,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运用,新增长点的培育。

舆情点评
  宝钢和武钢重组的公告一出,便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主要是因为,两家巨无霸央企体量之大,如若能够实现合并,按照企业的设计产能计算,或将打造出一家“中国神钢”。
  中央政府希望通过“宝武”合并,进一步推动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兼并重组,深化落实供给侧改革,帮助这些支柱型产业走出低迷,从而带动经济重拾增长动力,这是毫无异议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两者的重组并没有那么容易。
  武钢集团亏损严重,宝钢集团利润大幅下滑。通过合并可以减少竞争,形成互补,这是共识。但同时也应认识到,宝钢和武钢两家集团面临的经营问题,不是个体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中国整个钢铁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单一,在低水平上过度竞争,从而导致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
  因此,宝钢和武钢两家集团重组,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发挥各自优势,产生协同效应,重塑产品结构,扩大规模效应,实现高水平的竞争。
  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需要两家企业将管理方面的优势整合起来,取长补短,去粗取精。同时,还需特别注意两方在整合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往往体现了企业在各方面运作上的思维方式,如果不能有效融合,反而会增加内耗,影响各部门、各层级对企业规划的贯彻执行。
  中国钢铁业的寒冬已经到来,宝钢和武钢的整合备受瞩目,也不免遭受各种质疑。如果宝钢和武钢这样的钢铁巨头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去产能,在战略重组的过程中实现优质资产的融合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在高端市场上开辟出一片“蓝海”,势必将成为2016年钢铁去产能的一个成功范本,为其他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起到示范作用。
源自:法治周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04:26,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