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7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23-11-15 14:39:3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运用考古发现书写好中华民族史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霍巍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进一步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出了新的重要指示,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树牢“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就要写好中国史,讲好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故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如同涓涓溪流汇成滔滔江河一样,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各族儿女的开拓进取、辛勤创造。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历程、发展逻辑、内在结构。而这些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书写,都需要考古学助力。
  从时间纵轴上看,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文明的进程很多是通过考古发现被认知的。在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上,从旧石器时代以来生存在中国大地上的原始人类,就创造了具有鲜明东方特点的旧石器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交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上,中华远古先民在采集食物、驯化动物、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也为后续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青铜时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其后各个历史时期,有很多族群活跃在中华大地上,他们之中有的青史留名,更多的却湮没在历史中。通过考古发现的遗存,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华大地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片断,也可以从一个长时段观察到各民族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从地域横轴上看,考古学为我们展现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中华文明发展的宏伟图谱。从最初的长江、黄河流域,逐步发展到华南、西南、东北等大江南北,文献记载中的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民族系统和考古学文化的三大区系类型体系暗相吻合。从万邦林立的小邦小国,逐步汇聚为大型中心聚落和城市,进一步发展成为以黄河流域华夏文明为中心的古国,进入到夏商周三代文明,经历春秋战国时代“夷夏相交”,到秦汉“大一统”“夷夏相融”,基本定格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初期格局。自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各代,在更加宽广的地域之上,越来越多的文献记载所称的“四夷”融入以中华文明为底色的中国版图之内。中华民族以“混合华夷”的恢宏气度,创造了中华民族新的内部格局;中华文明以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提供了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五千多年没有中断的文明实体范例。
  我们要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把深厚的历史讲正确、讲清楚,讲明白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讲明白各民族交融汇聚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要实现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突破过去重视单一民族史书写的传统,更加重视对中华民族整体历史的书写、对传世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利用、对作为实物史料的考古出土资料的充分运用,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用客观史实和考古实证书写好中华民族史,建立起新时代中华民族史的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券商聚焦】国联证券首予小鹏汽车-W(09868)“买入”评级 指能力全面升级 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2 09:47,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