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20|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7-6-18 14:14:1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78-2008年沙化威胁 川西北高原湖泊可能消失

 [复制链接]

  川西北沙化形势严峻。继1996年全国第三次沙漠化普查后,今年4-5月,四川省林业厅和省川西北沙化科学考察队,再次对全省沙化情况进行大规模科学考察。昨(14)日,考察队公布的《川西北地区沙化科学考察报告》再次敲响环保警钟──

从4月中旬开始,来自四川省林业、环保、气象等多个领域的20多名专家,兵分两路开赴川西北沙化重点区域──甘孜州石渠、色达、理塘以及阿坝州若尔盖等地,开展科学考察。在近一个月里,通过实地调研,与当地科技人员、牧民座谈……专家们获得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掌握了近10年来川西北沙化的全景图。
  “川西北沙化形势严峻,沙漠化趋势与日俱增,但是目前沙化的形态尚处于初始阶段,正是治理的关键时期。”捧着新鲜出炉的《川西北地区沙化科学考察报告》,省川西北沙化科学考察队队长王金锡神情复杂。
  科考发现之一:近10年来,川西北地区流动沙地面积增加了34%,半固定沙地面积增加了46%,沙漠化趋势正在加快,高原湖泊面临消失
  越野车从甘孜德格海子山一路向东,直到色达河西,再到阿坝壤塘、红原、若尔盖县,抖动的画面,记录着一幅幅震撼的场景──连绵沙丘紧挨着广阔的草场,已看不出其间的清晰界限,不时刮起的狂风裹着沙土向草场侵蚀,草场围栏孱弱地在沙丘中延伸,直至被黄沙吞没。治沙植物被风连根拔起,散落的焦枯根须格外醒目。
  镜头不断切换。若尔盖,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的“杰作”──盆子般大的黑土包随处可见;石渠,牧民牵着羊群在严重沙化了的草场上吃草──确切地说应是找草吃,他们一脸无奈:“草场退化严重,吃了今天的草,还不知道明天吃什么。”随着科考录像的镜头,王金锡的记忆被拉回到一个月前。他还记得科考队到达若尔盖黑河时看到的情景,河段两岸已经全是固定沙地,沙地慢慢地吞没着河道,细而浅的河道不断萎缩,“消失指日可待。”
  此次科考结束后,专家雍国玮第一次对外公布了若尔盖1985年和2000年两个时段的卫星图像,可以看到若尔盖县湿地明显地萎缩着:1985年若尔盖县牧区有17个湖泊,总面积2165公顷;15年之后有6个全部干涸,其余11个也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总面积仅剩下1323公顷,水面减少842公顷,减幅达38.5%,平均每年减少56公顷,平均递减速度达3.34%。
  从卫星图像上专家还发现,除了热尔大草原的几大湖泊和其他几十个较大的湖泊外,若尔盖的其余200余个较小湖泊都已干涸──著名的隆刚木措湖于1988年干涸,留下一大片盐碱地;幕措干湖于1998年干涸;瓦延尔措湖已萎缩了五分之二;哈丘湖、措拉坚湖等几大湖的面积与20年前相比,缩小了20%。
  “近10年来,川西北地区流动沙地面积增加了34%,半固定沙地面积增加了46%,沙漠化趋势正在加快,目前川西北地区沙化面积已达到74.5万公顷。”专家推测,照此速度发展,24年之后,这些美丽的高原湖泊将会完全消失。“若尔盖湿地将失去‘为黄河蓄水’的水源涵养功能,黄河将面临季节性断流,这里的世界珍稀动物将绝迹或迁徙。”
  科考发现之二:气候变化加剧川西北沙化危机
  “越来越热”是川西北沙化重点地居民的共同感受。
  若尔盖湿地的温度线性趋势是每10年增加0.27℃,降水每10年减少11.6毫米,蒸发量每10年增加7.6毫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加大,导致湿地面积逐渐减小,沙化面积迅速扩大。”听着若尔盖当地气象工作人员的介绍,专家们神情严峻。
  气候转暖引起的沼泽退化现象惊人。红原县附近及龙日坝娃玛尔沟一带,沼泽土已退化,泥炭上有20厘米左右的腐殖层发育,直接后果是湿地水源涵养能力大大减退,黑河、白河近5年的平均径流量明显低于多年平均值,特别是白河,1998年超过26亿立方米,到2002年,就只剩下10亿立方米。
  专家对若尔盖、红原、石渠等地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详细统计,结果显示:近20年来,川西北地区呈现温度上升、降水减少的气候变化趋势,其中北部地区气温近20年间上升了约0.15℃,升温幅度最大的若尔盖、红原达0.18℃;与此同时,降水却在20年内减少了10毫米,减幅最大的红原达19毫米。
  科考发现之三:牛粪的过量消耗,导致土壤肥力锐减,正成为草地退化、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川西北许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黑乎乎的牛粪,在离牧民家不远的空地堆成小丘,有的家门口甚至多达三四堆。“长期以来,川西北的牧民都采用牛粪作为燃料。”但是很少人知道,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牛粪具有重要的价值。牛粪中有一种叫做胡敏素的有机物质,可以增强土壤团粒结构的粘结,维持土壤肥力和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专家分析,过去人口稀少,草地取走的牛粪数量不大,加上土壤肥力较高,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影响不大。随着牧区人口的剧增,对燃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牛粪的消耗量极大,“由此导致土壤粘结能力降低,肥力锐减,这是目前草地退化、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专家建议,利用区域自然条件,结合牧民定居点分散的特点,开发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并配合养殖场粪便集中处理设施的沼气利用,来解决当地能源问题。
  科考发现之四:川西北地区水热条件相对较好,沙化治理可行
  科考途中,许多专家总喜欢做一件事,就是用手刨开沙层,感受下面土层的湿气。“很浅就能感受到水气。”他们走一路测一路,上百处沙化土地水分测量结果令人满意──土壤含水量稳定在57%到81%之间。“不错了,北方许多地方只有10%到20%,这也从理论上证实,在川西北沙地上种植灌木草本治理沙化是可行的。”
  实际上,含水量相对高这种优势,正被川西北许多治沙者所利用。比如,若尔盖开展了红柳造林试验,阻止沙化蔓延。
  治沙的努力不止于此。石渠通过禁牧、轮牧等方式,为草地生态恢复创造条件。有的地方还通过羊羔集中育肥试验,提高牧草利用率,降低草场压力,同时采用填堵沼泽排水沟方式,增加湿地水资源储量。
  但沙化治理,目前仅仅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专家建议,应该着眼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牧业生产方式,增加畜牧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畜产品附加值;依靠自然和景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同时,专家呼吁,应尽快编制《川西北地区防沙治沙总体规划》,参照国家“三江源”综合生态治理模式,加大生态工程综合治理力度,实现防沙治沙科技创新,在“国家湿地保护规划”中优先启动川西北高原区湿地保护项目。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小吃与重庆大菜 大邑明代文化群落谜团待解
2# 四姑娘山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7-6-18 14:34:4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继续赞美毛竹席,继续高喊“人定胜天”的口号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3 15:38,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