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娃娃爱耍水。这除了儿童的天性而外,还因为成都是个水的城市。记得小时候(五六十年前),成都到处都是河流。除了北门大河、东门大河、南门大河而外,金河、御河是最有名的,因为它们位于市中心,是皇城的护城河。除此而外,还有大大小小的河流遍布全市。在我外公外婆(我们把他们叫做“未爷、未婆”)所住的龙王庙正街,一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都有一条河,河的对面就是龙王庙南街。后来修防空洞,把这条河填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家搬到王化桥下街,附近也有几条小河沟,都流进望江楼附近的锦江河段。只要天一热,我们娃娃些最爱的就是到小河沟儿头“cā
水”耍,经常还要拿起竹编的撮箕去撮小鱼小虾。 这儿所说的“cā
水”,就是“踩水”的意思,“cā”即“踩”也,只不过成都人习惯说前者。那个时候住的是院坝,一下雨坝坝头也要积起水,娃娃些也爱在雨坝坝头“cā
水”耍。如果说某人走路不小心,踩到沟里边去了,成都人也会说:一脚蹅到沟沟头了。 这个“cā”字咋个写,曾有朋友问过我。后来,我在《新华字典》(第10版)第46页上查到了这个字,那就是“蹅”。这个字普通话读作chǎ,而成都话却读作不倦舌的阴平调,音同“叉”。我曾经在本地报纸上看见有人就将其写作“叉水”。“蹅”字在字典上的释义为“踩,在泥水里走”,举例为“蹅雨,鞋都蹅湿了”。所以,成都话里的“cā
水”应当写作“蹅水”。 此外,如果一脚踩到烂泥巴或其它稀的东西里头,成都人也会用“蹅”字。例如:他边走边说话,结果一脚就蹅到稀泥巴头去了(或者“蹅到牛屎头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