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9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24-5-7 15:40:3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的民族史研究

 [复制链接]
  : 中国民族报  :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田敏 博士生 殷沙漫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几代人努力,中国民族史研究硕果累累,人才济济,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学术优势,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原创性论断,对新时代进一步做好中国民族史研究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当前,中国民族史研究在学科定位、研究内容、选题方向等方面,还存在研究重点不清、研究方向创新不足等问题,加快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新时代中国民族史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转型,促进中国民族史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积极贡献。
  在学科归属上,传统中国民族史研究在原历史学(现中国史)一级学科、民族学一级学科下均为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历史学(现中国史)下属于专门史,民族学下属单独二级学科设置。当下,民族学的学科调整转型正在进行,中国民族史研究及其学科归属也需要重新定位。要在传承保持好传统优势的前提下,按照更好地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要求,开展积极的学科转型,在历史学、民族学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中,找准学科定位,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国民族史学科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在研究内容和研究选题上,将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全方位嵌入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坚持以“四个共同”的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指引,研究撰写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的中国民族史、中华民族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文化史以及多元一体的中国通史。在专史方面,坚持正确把握“四对关系”,研究撰写中华民族共同体主线的族别史、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涵的断代民族史、共同性融合性内涵的专题史,包括各民族文化史、区域开发史、社会生活史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入阐释这一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厘清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研究基础,是中国民族史研究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本文系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田敏、博士生殷沙漫在“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新任务与新使命”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摘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正确认识“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数字赋能中国民族史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1 08:09,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