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43|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董晶 发表于: 2008-2-1 15:12:3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成都惊现微缩“都江堰”

 [复制链接]
成都惊现微缩“都江堰”
──城东石牛及石牛堰考察记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科考队 董晶
放寒假了,正在外地辛苦读研的爱妻带着4岁多的女儿回到了我的身边。闲暇之时,带妻女漫步到离家不远的望江公园。虽然笔者离开成都已有十年之久,陪伴我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望江公园还是风采依旧。崇丽阁(望江楼)枕江而立,濯锦楼古朴典雅,吟诗楼画意诗情,浣笺亭独特精巧,薛涛井依旧不停讲述女诗人浪漫悲情的故事,而粉箪竹、人面竹、佛肚竹、鸡爪竹等200多种形态各异的竹子,更是各逞姿态,而又和谐相处,或互抱成丛,或交织成廊。碧鸡园、锦竹轩、铭椀楼更令我忆起离开成都前惬意舒适的休闲生活。
不知不觉中漫步到河边生态河堤上,只听女儿欢快地声音:“爸爸,看,大石头!”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远处有两个“大石头”。走进一看,才明白原来是两个动物状的石雕,感觉很古旧,好像经历了千年的风霜洗礼,很多地方已经磨蚀难辨,隐约还有点动物的感觉。旁边立一石碑,铭文乃一过去的民谣:“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原来这是两个“石牛”。而碑文又注释说:“这首民谣传说明末张献忠撤离成都时,曾在九眼桥下游江心中埋藏了上千坨金银,留下石牛石鼓为记,该石牛是1997年底修此段生态河堤时挖掘而出,其史料价值待考。”
从碑文的资料,我们能看出,这是一个明代的藏宝传说。这石牛对着石鼓是一个标志,只要找到这个标志,就能找到大量的金银宝藏,价值足以买下一个成都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董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董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董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董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董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董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迷漫朝天雪 陈彦衡的一生
2# 四姑娘山
 楼主|董晶 发表于: 2008-2-1 15:14:2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张献忠入四川的时候,在成都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16467月,张献忠被迫撤出成都前,干了一件奇怪的事。他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锦江边筑起高堤,但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治理水灾,而是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将他抢来的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埋在坑中,然后重新决堤放水,淹没了埋藏财宝的大坑,此举称为水藏。
据称,张献忠曾留有一张藏宝图,他将劫掠来的金银埋藏在成都的某处,并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多年来,成都有童谣唱道: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事虽是传说,倒也真有人相信。有资料记载:晚清时,有个叫杨白鹿的贡生知道了这个惊天秘密,又在晚年把这个秘密告诉了他的好友马昆山,并把一张无价的藏宝图给了他。马昆山禁不住心花怒放,当即成立锦江淘金公司,招收泥木石杂各类工人,购置各种工具,又订购了金属探测器等必要设备,于1938年农历九月,正式开始了他的夺宝行动。几天后,竟然真挖出一个大石牛,还挖出了大石鼓!
马经理宣称:石牛、石鼓都出来了,万万五还跑得脱吗?给我加紧挖!不久,又传来惊心动魄的喜讯:坑旁安置的金属探测仪突突直响。没有金银,哪来的响声?旋即,狂热的浪潮席卷整个成都。锦江淘金公司当即召开紧急会议,准备大批箩筐扁担,订购一部起重机,金银一出土,就集中人力搬运,直接缴存银行。然而,历史却偏偏爱和人们开玩笑,工人们奋力挖出来的不是金银,只有三大箩筐小铜钱! 挖宝公司也随之不了了之了!
  流经成都市内的锦江,其市内的干流府河与南河在合江亭汇合后一路南下,途径华阳、黄龙溪,止于彭山县江口镇,全长97.3公里。江口镇作为锦江的下游,有没有可能与这批沉宝有联系呢?多年来,这里总是出现令人惊奇的线索。在彭山江口镇,人们发现在这里竟也流传着与宝藏相关的歌谣,产生了沉宝谜踪的第二种版本。
  当地人这么唱道: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歌谣的格式与成都九眼桥的一模一样,而不同的是,石牛和石鼓换成了石龙和石虎。在江口镇的石龙沟中,石龙石虎遥遥相对。石龙沟位于江口镇石盘山,在曲折的山路尽头,一条石龙赫然立在岩壁上,石虎由于受到冲刷,头部已被毁坏,但虎身仍清晰可见。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又会在哪里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董晶 发表于: 2008-2-1 15:14:51|只看该作者
  据《彭山县志》载:顺治三年,在张献忠撤离成都时,因为旱路已被清军封阻,只好改道由水路出川。张献忠的船队从成都启程,沿锦江行至彭山县江口境内时,遭到明参将杨展部队的伏击,几乎全军覆灭,许多载满金银的木船就沉没在彭山县江口境内的水域中。
  而按照《蜀难纪实》的说法,张献忠部队从水路出川时,银两多得木船载不下,于是张献忠就命令工匠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里面放入银锭,让它漂流而下。本来打算在重庆下游的巫山附近江流狭窄的地段,再把它们打捞上岸,可在江口镇就遇到阻击,大量金银也沉没于此。
  彭山县江口镇境内水域到底有多少当年张献忠的沉银?据《蜀难纪实》记载,累亿万,载盈百艘,因为当时张献忠船队遇到阻击时,沉船堵塞了江道,使得大部分的银两都沉没于此。那么,这一大宗金银会流落到哪里了呢?据《彭山县志》载:干隆五十九年冬季,渔者于江口河中获刀鞘一具,转报总督孙士毅,派员赴江口打捞数日,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原来,清政府曾组织过大规模打捞行动,部分沉银被打捞起来充实了国库。
  沉银谜踪却并未就此结束。2005420上午1030左右,彭山县江口镇岷江大桥附近的老虎滩河床引水工程建设工地上挖掘出了一些银锭,银锭上崇祯十六年八月,纹银五十两字样清晰可见。
  出土银锭藏匿于木筒内。木筒长118厘米,外径18厘米,为两个半圆形木桩,将内挖空把银锭放入其中,然后合在一起,两头用铁丝箍紧。银锭分别重1800余克,呈船形。正面刻有铭文,如沅陵县征完解司载充兵饷银五十两崇祯十年八月银匠姜国太京山县十五年饷银肆十两巴陵县榆口饷银五十两。从出土银锭中的铭文可以看出来自湖南、湖北地区,为崇祯时期的税银,与张献忠转战路线及所占地点十分吻合。
  300多年来,张献忠沉银之说一直是一道谜团。挖掘出土的银锭,无论从银锭本身还是其外包装,都与史料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张献忠在此沉银之说完全符合历史真实。可是,歌谣里提到的大笔财富却仍未完全浮出水面。
4# 金佛山
 楼主|董晶 发表于: 2008-2-1 15:15:33|只看该作者
张献忠藏宝之谜虽然未解,但是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我却意外发现石牛所在不远处竟有“石牛堰”这一地名,但除却地名,其他相关资料也寥寥无几。我隐隐感觉此石牛和彼石牛冥冥中有相通之处。事怕有心人,一个考古“票友”的直觉促使我立即前往石牛堰,以解不惑。站在石牛隔河的石牛堰街上,顺江望去,河心一半岛状茶居映入眼帘。这里我熟悉,前段时间还和家人前来喝过茶,环境很好,当时没有太注意这个茶居的外在环境,现在仔细观察,赫然发现他和我们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何其相似乃尔!同样的鱼嘴,将府河和南河在不远处合江亭汇合而成的府南河一分为二,外江7分水流向华阳方向广阔的耕作区,内江3分水进入成都东郊的生活区。虽然没有都江堰工程的浩大及调水作用,但也在局部区域上对成都市民特别是数百年前的成都市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进行了小范围调节。
再次请教冯广宏老师,他肯定了我的认识。
古人认为犀牛有避水辟邪的作用,故牛神形象可以镇水怪、减水害。古人每有水利工程竣工,都要筑石质或金属质犀牛,进行祭神仪式后沉入水中以镇水害。我们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完工后也筑有5石牛,其中2个沉在堰中,3个放在成都,据说是放在今金牛宾馆一带,故有石牛门、石牛寺的由来。这也在南宋时陆游的文章中记载过这批秦石牛的情况。可惜,历史已经将这批石牛湮没,再也找不到他们的痕迹了。
另外,民国抗战期间,在九眼桥一带挖防空洞时,曾出土过类似石牛的东西,从外观仅可以判别是一个动物造型,但是由于损坏严重,不能肯定是犀牛型,只能一般性认为是石牛,所以当地被叫做石牛堰。
明代王士性来成都公干的时候,曾留下“城东有十犀九牧”的记载,说明那时候,成都城东就有十个石牛和九个石人,应该也是祭水用的。
那么综合以上我们能找到的资料分析,望江公园内的石牛很可能就是明代留下来的石牛,而他的作用不能肯定为是张献忠做藏宝标记中的石牛,更像是祭祀石牛堰水利工程的石牛,是古人用来镇水怪的祭祀崇拜物。
现今石牛堰,由于成都市城市的逐步修缮,市区用水及排水已经实现了管网现代化,其在城市内水资源调控的作用已经逐步弱化,基本成为一种景观性建筑。但是,我们畅享数百年前的石牛堰,那一定是一个给成都人民造福无边的大工程,甚至可以说,它对成都人的意义并不亚于“都江堰水利工程”对四川盆地居民的意义。希望我们子孙后代在看见它时,还能知道它为我们的先祖作出的贡献。这也是笔者著文的意义所在,记住自己的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04:37,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