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韦建生 于 2009-2-15 03:14 编辑:
老区巴中访古(二)直言不讳话恩阳
恩阳古镇位于巴州区西南面,极具川北特色的民居群落,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东邻宕梁镇石庙乡,南接茶坝镇万安乡,西靠渔溪镇青木桥,北连雪山镇八庙乡,距巴城二十余千米,唐巴公路横穿镇中,一九九二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是巴州唯一的大集镇。 恩阳的最早建制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这里便建了义阳县,郡县同治。在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为恩阳县。恩阳古镇改名有两个说法:一说是当年义阳县上有一个不肖孙子在街上殴打年迈的婆婆,地方官员见了认为这里缺少人伦,遂改名为恩阳县;二说是隋朝当时统一了天下,为了让大巴山深处的人们也能记住皇恩浩荡,便把义阳郡改为了恩阳县。其名延用至元功祖至二十年(一二八三年),后省入巴州辖。前、后设县治达七百五十多年。现恩阳镇保存完好的古老街道28条,革命旧址多达17处。老街是沿着河岸随地形而建的。地形自然起伏,老街也就跟着高低错落、层叠弯曲,体现出古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石阶或高或低,或直或曲,排斥了车马的行进,是风味十足的步行街。
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恩阳建立了县苏维埃各类行政机构10处,在今天仍有八处保存完好,可以说恩阳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大量的红军石刻标语。恩阳除了红军文化以外,还深藏着浓郁的民间文化。码头,现在早已没有了商船,当年的盛景随风而逝,不过在这里仍能想见当年的行者和商船,当地人说以前这里叫小上海,有早迟恩阳河之说。悠久的历史流过了恩阳的昨日时光,留下了白云寺、文治寨、千佛岩、登科寺等诸多古迹。
如今在全国寻宗访古的旅游大潮面前,恩阳人似乎还没有觉察到老祖宗留下这份丰富的古镇文化具有极大的潜在商机,于是信手摄下一组镜头,直言不讳话恩阳,倘能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便不虚此行。
[此帖子已经被本会员于2008-2-19 11:53: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