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6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16-9-19 13:31:0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6年保护金铜佛像 弘扬民族文化

 [复制链接]

《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
  根据李巍先生所藏金铜佛造像编辑的《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终于大功告成,即将付梓面世。这部光前裕后的图集,是一株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的佛苑奇葩。这株奇葩的绽放,生动地展示了佛教造像艺术动人心魄的无穷魅力,形象地表现了佛教造像艺术卓尔不群的神秘气氛。这是中华民族文化根脉息息相通的又一历史见证,是佛教文化薪火相传的时代象征,更是李巍先生保护佛像的真实记录。
  “大乐之成,非取乎一音”。为编辑这部《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图集,学界方家同心戮力,厥功至伟。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红学大师冯其庸先生,藏学名宿王尧先生,香港文化名人、藏传佛教汉族大师谈锡永先生,对图集的编辑满怀热情,寄予厚望,不仅欣然接受图集之顾问,还倾其心智,为图集题辞、赋诗、作序,增强图集的历史厚重感,充实图集的文化内涵量。我们对前辈们以耄耋之年,为弘扬民族文化再发扛鼎之力,表示崇高的敬意!对国家博物馆及其馆长吕章申先生,故宫博物院及其院长郑欣淼先生、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及其总干事拉巴平措先生热情支持图集出版,表示衷心的感谢!国家级佛造像鉴定专家步连生、孙国璋、王家鹏等先生,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鉴定李巍先生收藏的佛像。这次担任图集学术顾问,更是钻坚仰高,一丝不苟,为图集的出版付出了心血。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专家王家鹏研究员,长期从事故宫藏传佛教文物的研究工作,对佛教造像鉴定造诣精深。在主编图集期间,严格筛选佛像,逐尊深入考证,整体设计结构体例,全面指导照片拍摄,精心撰写总论和文字说明,长年累月,孜孜以求。享誉国内外的佛学新锐、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汉藏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沈卫荣教授,留学海外近二十年,佛学造诣融通中西,此次兼任图集副主编,夙兴夜寐,暮史朝经,以其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术功力,撰写长篇专论,从汉、藏、蒙、满的佛学历史交融互补中,对佛教造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独具见解的探讨,对李巍先生所藏金铜佛像的艺术价值和学术意义给予充分肯定,对图集译文字斟句酌,严格把关,确保了译文的质量和水准。正是由于诸多大家殚精竭虑,才使这部图集智望佛天,慧通法海,终于成为当代一部难得的金铜古佛图像新汇。
  佛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后,与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伦理和宗教观念相结合,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有汉以来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民俗史的大动脉中,始终涌动着中国佛学的热流。因此,说佛教文化是国学大厦不可分离的有机部分是言之有据的。
  佛教造像作为佛教传承的重要载体,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驰名中外的克孜尔千佛洞、栢孜克里千佛洞、莫高窟佛教壁画,誉满天下的云冈、龙门、麦积山、炳灵寺等寺院的佛教雕塑,以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众多寺庙中的各种佛像,无不闪烁着佛教文化发展的历史辉煌,也为后人研究佛教文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实物。
  佛教造像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两千多年来,规模不等、质地不同的各种佛像,不仅被供奉在晨钟暮鼓、雕梁画栋的寺庙中接受僧众顶礼膜拜,而且也被百姓供奉于庭堂之上,祈福禳灾护佑血脉。李巍是虔诚的佛教造像收藏家,也是虔诚的佛教文化推崇者。在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莽原雪域的佛门庙堂中,李巍与神韵曼妙的佛教造像常有心灵感应,敬佛之心亦日渐升华。对于千尺断崖上峰峦环抱、临流据险的沧桑古刹,天空云蒸霞蔚、殿堂香烟缭绕的千年名寺,李巍总要寻觅朝拜,从中找到置身于佛土妙境的感觉,顿悟佛门清静超然的意境,并且常常流连忘返,从中汲取收藏佛像的不竭动力。
  李巍不是佛教徒,但心境却很虔诚。他幼年丧母,生活坎坷,寻求心灵慰藉,消除精神孤独,是他从小就有的愿望。看到向来以慰藉僧众为己任的佛寺佛像,在十年动乱中却无法摆脱自身遭受浩劫的命运,李巍先生感到不可名状的悲哀,继而确立了即使倾家荡产,也要设法保护佛像的决心。
  李巍先生收藏保护佛像,是从发掘民间佛像资源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几十年的寒来暑往中,他结识佛门高僧,探访坍塌佛寺,寻觅流失佛像,经常辗转于黄土高原、往返于戈壁雪域、出没于山村孤野,在日晒雨淋、风餐露宿甚至上门乞讨的艰难跋涉中,与佛像结下了不解之缘,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藏佛愿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李巍先生倾其心力、精力和财力收藏佛像的时候,他所至诚期盼的,就是让这些标志人类文化历史的灿烂明珠再现光辉,为传承佛教文化渲染风采,为弘扬中华文明彰显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祈福礼赞。现在,图集已经编就,他捐献的二十二尊美伦美奂的金铜佛像也将在国家博物馆与世人见面,李巍先生多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沧海桑田,佛光辉映。历史会记住这位为保护佛教文化、弘扬中华文明而倾注毕生心血的民间佛痴。
  盛世中华即将迎来甲子华诞,《汉藏交融──金铜佛像集萃》亦将开光面世。我们奉此图集,向共和国六十周年大庆献礼,向为图集补天柱地的所有前贤和时俊表示感谢!作跋至此,意犹未尽,遂吟小诗感怀:
  半生跋涉了初衷
  永乐佛像举世惊。
  茹苦含辛终有报
  今朝重现动京城。
(屈全绳 原成都军区副政委、陆军中将、作家、诗人)

二00九年十月于北京黄寺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青海西宁厂区发生闪爆事故 造成6人死亡 创刊三年 今以古泉寄情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15:08,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