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98|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08-6-22 22:10:4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灾害·事故众志成城与地震共舞

 [复制链接]
众志成城与地震共舞
──平武下派挂职抗震救灾日记头页



王角(绵阳市平武县交通局)



(一)20086月9日

6月9日夜,帐篷内我摊开日记本,帐篷内外暴风急雨。

听母亲讲,1976松潘、平武大地震我出生还不到周岁。那年81623日松潘、平武相继发生两次7.2级强烈地震,加之震后连续暴雨、崩塌、磙石、泥石流等灾害,使松潘、平武、南坪、文县等县遭到破坏,也是交通阻塞,河流壅塞,房屋被破咂坏或冲垮,大量农田被毁坏。

今年,受地震灾区人民抗震精神的感召及自己内心激情的驱使,经本人申请,6月9日我被组织下派到平武县挂职工作;同去的还有市级11个部门的15位同志。驱车前往途中,下绵江快速通道,过江油市区,虽才上午9点过,但太阳已炙烤着大地,一队队满载物资的重车在我们旁边奔行而过,个别路段则卷起漫天尘土。

车行至平武县响岩段,由于受堰塞湖影响,涪江下游早已开闸放水,道路右边凹槽一般的河床,盛载着沉积其上的黑色沙石,蜿蜒曲折直至隐没于苍翠碧绿的群山之中。思绪未定,此次受灾最重之一的平武南坝镇已映入眼帘。道路两边,残垣断壁象一只只趴着的怪兽正肆意挥舞着它那钢筋水泥的触须,而一队队、一簇簇绿色的、白色的身影正在其间忙碌穿行。经提醒,抬头望去道路左边,山体如钝刀割过一般,留下的是黄褐色的沙石崖面,这是地震造成的山体大滑坡。突然之间,路旁一座似倒而未倒的五层楼房吸引住了我的视线,楼房已多处龟裂,特别临街的那面墙已裂开很大一个缝,并向街面倾斜,但由于钢筋水泥的拉扯却未曾塌下。

众志成城与地震共舞。过了南坝镇,我就看到一条临时搭建的钢架桥呈现眼前。有人告知,5月12日受地震影响,南坝老桥新桥全部坍塌,这里成了阻碍抢通九环线的一个瓶颈,交通中断使得平武县城成为一座孤城。就在此时,党中央、国务院调集人民子弟兵及各方救援力量,连续奋战5个昼夜,才搭建起这座“生命通道”。

过了坝子乡、古城镇就进入了平武县城龙安镇,我们直奔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等待下派人员到齐,县上即刻召开了一个简短的座谈会。会上,我被分派到交通局工作。县交通局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设在平武县城南端的飞龙广场,靠近公路一边搭建有两个帐篷,这就是我们临时办公地点。据局长王绍慧介绍,自5·12抗震救灾以来,县交通局平均每天投入大型机械20余台班,人工180余工日,在众多单位及部队的大力援助下,县域内南坝至黄土梁段、南坝至林家坝段实现通车,但大型塌方时有发生,同时汛期即将到来,对干县公路的通畅构成一定威胁。因此,局里及下属各单位50周岁以下的男同志全被派到各重点路段驻守。此后,她把在指挥中心的同志一一给我作了介绍,并安排了一下,又赶赴工作一线去了。

下午,我浏览了县局抗震救灾以来所有简报和文件资料,通过与同志们的摆谈了解到,5月12日当天地震袭来时,平武境内山崩地裂,河流阻断,交通、通讯、水电等一度陷入瘫痪。而在此时县交通局迅速反应,一方面分派四个组到干线公路查看损毁情况,及时反馈,定制应急策略;另一方面,组织力量对已知断道路段尽全力抢通。同时,我还了解到县交通局的同志接受上级命令,是第一个赶赴市上报告平武县灾情严重,请求需要支援的;也是第一个当天下午2:40,就开着装载机、挖掘机冒着余震危险,奋勇前进去抢通道路的交通局。


平武县交通局的领导班子坚强镇定,调度全县24个道班、300余名交通职工顽强抗震救灾,感人奋进。能与这样一群人共事是我的荣幸;能在这样一个团体工作,既将得到锻炼,也将接受考验。

晚饭后,我步行在平武县城,一座“不倒的废墟之城”之感油然而生。平武经过1976的大地震,县城的房屋都是按八级设防修建的,虽然大部分没有倒塌,但由于受持续不断的余震和地质灾害的影响,在被检测后大多贴上了“禁止使用”的告示。路过政府临时搭建的一个市场,里面商贩们正忙着收摊。再走,道路两边可见三三两两的救灾帐篷;而在空旷之处,帐篷的样式、数目更多,但都按一定的位置搭建,我想那应该是政府设置的一个个临时安置点。部分临街门面还敞开着,有的还在营业。抗灾间隙,有人还在里面吃着饭,边看电视、听收音机或闲聊。走着走着,空中不知何时已下起了小雨,天色已渐渐暗下去,各种灯光汇集,黑漆泥泞的街道象被勾勒出了一道道坚实的音阶,合著远处的吟唱,抗击来自地底的咆哮。



(二)20086月10日

6月10日一大早,随局长王绍慧同志前往南坝现场办公,同行的还有平武县水文方面的专家。

从县城出来,一路阳光明媚,由于昨日夜间降雨,涪江水流轰响。道路两边植被保护得好,山体略有滑坡,但已被我们道班工人清理干净。到了南坝桥头,市交通局领导、专家一行也陆续到达。

平武县境内成青路南坝至林家坝段,九遂路南坝至黄土梁段,被誉为此次抗震救灾的“生命线”,是平武连接外界唯一一条干线公路,也是汶川、茂县、北川部分乡镇物质运输中转的必经之途。而南坝临时搭建的钢架桥,也就成了生命线上的咽喉,受到中央至地方各级的相当重视。自搭建以来,平武路政汇同交警已在此设岗驻守多日。一是严禁任何超负荷车辆通过,二是做好日常维护。

在听取了水文专家根据十年来对南坝的涪江水域观测统计数据对汛期流量、水位的介绍后,大家面色凝重:一方面要保证汛期通行,另一方面还有保证重建阶段拉运活动板房、大型物资的重型车辆能顺利通过。经商议,一是将桥梁数据上报有关研究机构,对桥体结构进行完善,增加负载;二是为保证汛期河水从桥下通过,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两跨。刚商定好方案,传来唐家山堰塞湖泄洪的消息,市上一行匆忙告别,回去应急待命了。

我随王局继续沿河边绕行,来到南坝的抗震救灾指挥部,这里与南坝镇相隔一河,河床上有一条由石块堆砌起高约一米的便道供通行。对面镇上有我们上千军民在清理废墟、消毒、排险。为方便出行、汛期疏散群众、结合后期重建规划,县上决定在此搭建一座索桥,县交通局负责组织实施。驻守这里的有我局的另一位副局长及交战办主任等七位同志,他们在这里已奋战多日。王局在了解了工程进度后,对现目前施工遇到的问题一一进行解决,但地震之后钢材、水泥,性能良好的大型机械及交通工具的缺乏,对我们交通抢通、保通、保运仍有相当大的制约。

随后,我们去了檬子树。一路上,王局没说话,我估计她在思考南坝搭建索桥所需钢材、水泥等材料的问题,一路随行的还有局里的技术员。沿南坝指挥部下面的一条村道,顺山势前行约10多公里后,就到一开阔的山坳之中,四面环山,中间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穿流而过,河岸地势高处搭建有五六十顶救灾帐篷,大约聚居着四五百人。为保证汛期通行,在实地勘测后,决定在河上新建两座便桥。

末了,便返回县城。一路上,王局仍不时接打电话,关心购买、运输钢材、水泥等材料的情况,那里能买到,运到那里,找谁收货,要多长时间运到等等。一件件她都要亲自落实。作为副职,我理解她的心情,也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帮她分担。到了高专,顺路搭载了一位健谈的老乡。路上,她抱怨自己村社与南坝这边村社所发救灾物质不等。我们给她解释:这就像父母对待自己子女,经济条件不好的,父母就多支助些;经济条件好的,父母会少支助。老乡豁然笑了,话匣子一打开,顿时车里气氛活跃起来。

回到县城已晚上7点过,晚间,帐篷外狂风大作,我担心帐篷要塌,但由于疲劳很快就睡着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正龙拍虎后新成语:秋雨含泪、兆山羡鬼 荷梦淡淡醉三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3 15:15, Processed in 0.265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