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 [转帖]梦中的百年老街 [复制链接]作者:微尘
那年,嘉陵江北桥头下,一条崭新的临江大道出现在人们面前,它尾连北滨路,昂首向箭一样地直射观音桥商圈。一派现代化的气息。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这里曾经有过一条繁华的百年老街──华新街。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父亲在实业家胡子昂先生创办的兴业公司谋事。兴业公司旧址就是解放后的重庆三钢,我家在华新街16号生活了七八年。这幢夹在街中央的小楼,直到半年前才被拆除,意想不到的是,它竟在这里巍立了近百年。
那时的华新街,就是现在嘉陵江北桥头到华唐路口,上下不足一百米吧。但两面却是百货绸缎铺、肉店菜市,茶馆酒楼一应俱全。河边,是香国寺的渡口,江对面高高陡峭的石梯,直抵牛角沱,坡上现在的渝澳大桥立交处是座雄伟的青砖高楼,那是重庆面粉厂。
这里的轮渡约半小时一班,穿梭不息。每天有一班船由香国寺沿江而下临江门。无钱买渡的穷人可到刘家台,那里有一只小木船,义渡到大溪沟。
从香国寺下船进华新街街口,供奉着观世音的香坛。出街就是乡间小道,路左侧上坡现在的江北区委是志诚中学,正路不远就到观音桥。出观音桥,一条石板路弯弯曲曲,经寨子坪(红旗河沟)、三牌坊(锦绣山庄)到人和场。
儿时记忆中,华新街的太阳是灿烂的。这里是江北方向过渡进出城的必经之地,可以说与海棠溪渡口一样,各守着重庆两江的南北通衢。一年四季,满街的人来去匆匆。
茶馆里总是座无虚席。茶馆门前有张桌子,放一叠留有残渣的剩茶碗,路人渴了,老板就顺手取个碗冲点开水,让他喝一口“过路茶”。天擦黑,街上的杂货店忙碌起来,因为三三两两的过客,要买香杠(火把)燃起赶夜路。平时,四五岁的我耍得最远的地方,是现在污水处理场的唐家桥。现在华唐路的石壁前是一座灰色院落的织布厂,前面有很大的荷塘,再过去就是唐家桥了。桥下一股潺潺的清泉,流经董家溪而入嘉陵江。闲暇时,街上的人可以快乐地在水里摸鱼捉虾,或把水中的石头翻转,去捕捉笨拙的小螃蟹。
街背后就是青翠的田园。夏夜,繁星满天,蛐蛐、蟋蟀的欢歌此起彼伏,娃儿们成群结队嬉笑玩耍,乐而忘返。
有一次,我一路跑一路望着天空念诵:“羞,羞,亮火虫!”,不想深一脚浅一脚,扑通一声掉进了田野的粪坑,小伙伴蜂拥而散,回家报信。小小年纪的我,竟在刚下过雨灌满的粪坑里挣扎了两把,才抓着坑边的野草爬了上来。母亲闻讯发疯地赶来,把我抱到荷塘边,洗净全身,换上了干衣服。邻居烧了纸钱,埋了个鸡蛋,烧熟后给我吃,说是可以压惊避邪。后来,大人们常笑话我说:当时臭气散发了一条街……
往事如烟。仿佛转瞬之间,自己就到了花甲之年。现在,每当路过嘉陵江大桥,总忍不住会回首北望,潜意识里似乎在寻找那充满稚趣的年代。人一生有许多梦想,但最大的梦想,就是回到无忧无虑、父母呵护的童年。然而,岁月无痕,犹如脚下嘉陵江的碧波,蜿蜒东去,永不复返。留下的,只有那儿时记忆中的梦。梦中,有那条让人永难割舍的老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