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成为战争的根源 雅龙 (摘自2007年7月11日《中国科技信息网》) 据香港大学学者章大卫教授及其同事称,未来的战争冲突,可能将归咎于气候变化,以及因气候变化而发生的生态资源短缺。 他们的研究,已经发表在施普林格的《人类生态学》杂志网络版上,其重点在于,温度的波动和农业产量的降低,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古代中国东部地区的战争频率。 章大卫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主要着眼于气候变化在过去1000年里对中国东部地区战争频率的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养活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作者调查了公元1000年到1911年间发生的899次战争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均记录在《古代中国战争记事表》中。他们把对这些数据,与同时期北半球气候的一系列温度数据进行了相互对照。他们发现,中国东部地区的战争频率,尤其是部分南方地区的战争频率,与温度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 几乎所有战争的最高潮和王朝变更,都发生在严寒时期。 温度的波动,对农业和园艺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技术水平有限的社会里,比如前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温度的降低会极大地影响农作物和畜牧业的产量。据章大卫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称,在这样的生态压力下,战争将成为重新分配资源的最终手段。 作者们总结称:“正是长期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产量变化,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的循环转换”。他们建议,研究人员在思考人类历史上战争的成因时,应把气候变化这一因素考虑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