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leikang|查看: 38660|回复: 86
[纪实·新闻

2008-08-02日:四川作家马边县采风

 [复制链接5熊猫
41#
 周英 发表于: 2008-8-6 13:37:01|只看该作者

敦哥点都不好客哈

端只凳子堵到门口,摆明了不让人进去嘛!
42#
 周英 发表于: 2008-8-6 13:39:3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回复 37楼 罗小星 的帖子

前排正中那两位哈,嘿,拿话来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3#
 向勤 发表于: 2008-8-6 13:47:16|只看该作者
有一副好像水墨画啊。

就是后面是山,下面是房子的。漂亮。
44#
 向勤 发表于: 2008-8-6 13:48:05|只看该作者
哈哈,原来我说的就是第一幅。

马边的地貌怎么这么像我的老家宜宾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5#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8-6 13:57:18|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向勤 于 2008-8-6 13:48 发表

哈哈,原来我说的就是第一幅。

马边的地貌怎么这么像我的老家宜宾呢。

荍坝就是马边彝族自治县通往宜宾市的屏山县的交通要道──必经之路。马边、屏山是县各县的,应该有你老家的影子。
46#
 周英 发表于: 2008-8-6 14:12:14|只看该作者

点评雷康

我发觉,你不属于女人,而是属于大自然,你在生活中给人的感觉很内向,甚至有点浅浅的羞涩,但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你就是个天真可爱活泼的、永远也长不大的阳光男孩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7#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8-6 15:09:55|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蓉城阿蓉 于 2008-8-6 09:38 发表

好耍呢,杂个不喊我切呢

好是好耍,但也有要命的时候:一天要干四道酒,妹妹,行吗?

这次去的美女,到了马边,都是“随便”的很的哦!

可参见我的另一帖子《热情好客马边酒》:thread-35512-1-1.html

看了,再说“好耍呢”,我就带你去。
48#
 周英 发表于: 2008-8-6 15:59:06|只看该作者

回复 47楼 雷康 的帖子

啷个随便的嘛?发张照片来看哈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9#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8-6 17:31:33|只看该作者

马边中学创始人贺昌群

马边中学创始人贺昌群

⊙ 刘华贵/文

  马边中学校园内,高耸、林立的教学大楼之间,绿荫掩映着一间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名“移兰书屋”。屋中并排列着首任校长和第二任校长贺昌群、李伏伽的丁木雕刻塑像。正中挂一幅贺校长离任时留下的“移兰图”。
  移兰图是“八·一三”惨案后,浙江大学迁广西宜山,浙大历史系教授贺昌群先生随校而往,在宜山与同仁好友、全国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相会时,丰子恺先生画赠给贺先生的。丰子恺先生认为要实现和平美好的生活,必须唤起广大有志之青壮年除掉恶势力。因此画了一幅文笔简练,人物神态宛然,寓意深刻的“移兰图”赠与贺昌群先生。图的画面是两个少年手执铁锄在松树下铲除艾草(蒿类植物中一种毒草),把兰移植花圃。“移兰除艾”,其寓意把青年引入好的环境,避免恶势力的侵害。按《离骚》所述:兰草所喻的是贤人和君子;艾草所喻的是小人和恶势力。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贺昌群先生应乡贤之邀,返县创办中学。其时之马边是一个兵匪官绅沆瀣一气的昏浊世界,可谓艾草丛生,不少青年身染其毒。贺昌群先生驾驭时势,激浊扬清,敏于盛化,智于远计,捷于行动,慧于救人,拓展新学,移兰除艾,首创马边中学,亲任首届校长。一学期后因公他往,转赠“移兰图”于下届校长李伏伽,希望继续“移兰除艾”,挽救边城青年。李伏伽继任后,特地为此建了一间“移兰书屋”以示按贺昌群先生的愿意,把马边青年移入兰圃──马边中学,使之免受艾草之侵袭。今见“移兰图”,对贺昌群先生的历历往事感慨良多,不揣言词拙劣以书此文。
  贺昌群先生字藏云,于1903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出生于马边县城之南官帽舟的黄桷溪。其时,正处于封建帝王衰败的光绪二十九年。帝王统治已摇摇欲坠,风雨飘摇,人民生活处于深灾重难。贺先生家亦非富有,其父常在外助人经商,无力接济家用,仅靠母亲养蚕、经营副业供其读书。
  贺昌群先生因家境不富而勤奋好学,历届艰辛,终于在192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上海泸江大学。但因经济匮乏,一学期后辍学另谋出路。其后,不但成为马边教坛泰斗、文苑先师,而且是全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人民日报》1983年9月27日第八版),中科院图书馆副馆长。1964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川省代表,与中央领导共同商讨国事。
  忆往昔,清末民初,改朝换代,动乱不堪。官场腐败、胥吏玩权、马城上空重重乌云密布。民国中后期马边又遍种大烟,各地散兵游勇、地痞流氓、土匪强盗等九流三教,纷纷糜集边地,使马边成了藏污纳垢之地,奸宄匿藏之区。马边这个灾深难重的弹丸之地,狼藏豹隐,阴霾满天。边城青年出路渺茫,稍有不慎,便滑入“三客”(买卖大烟时是烟客,卖了大烟有钱去当嫖客,钱用光了当棒客)的虎穴狼窝,成为社会渣滓。
  值此天昏地暗之际,贺昌群先生把擎天重荷勇负于肩。拨马城阴霾,壮扫狼烟;裁云拨雾,纾缓马城危局;“移兰除艾”,挽边城青年于水火。断缧绁,为青年指坦道于晨曦;不惜个人安危,引青年上征途;精诚竭力,拓展新学;厚德重智,创办马边中学。教导青年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言为官之道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贺先生品格为人所敬,才情为世人所钦;声威甚高,功德自显。立箴言于修养,用文字激扬情操。心期炼铁,志在树人,琢玉成器,以至诚之心感金石之开。溯旧踪,诱导青年上道,步履铿锵,指引青年长征之行程稳健。匡世之精诚可敬,移山之勋绩恒馨。先生虽已千古,但风范尤存。斯时虽已冥诞百龄,但历历往事仍然萦绕胸襟。
  在那昏天黑地的旧社会,贺先生深知,要唤醒民众,首先是培养青年。而培养青年的阵地是学校教育。贺先生在创办马中前后,曾任教于浙大,讲学于中央大学,授课于河北女师,言传身教于北京大学。再应马一浮先生之邀,创办“复性书院”于嘉州。其书院的办学观点是“应众说并陈,多方接收”、“应为学者谋出路,令习用世之术”。贺昌群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对学生的教育,主要是以德育感化学生,重身教于言教。教导青年学子,要自尊、自重、自强。先生曾言:“誓将吾精诚,浇灌吾民族”,意在为中国青年指引强国富民之道,疏导青年在那外患频频,内乱不断的年代,必须万众一心,断其萧墙之祸,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抗日战争胜利后,先生对国民党也不抱任何希望。在南京大学生展开反蒋斗争游行时,贺先生不但积极支持,而且亲自参加到游行行列中,以激励学生的斗争精神。在中央大学教授会讨论时,贺先生在起草“教授会”宣言中,严厉遣责国民党政府贪污成性,腐败无能;反对国民党政府不顾人民的一切而发动内战。理直气壮地响应反饥饿,反内战等口号。会上以涂长望、染希、潘菽及贺昌群先生为代表的进步力量,与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为唤起全国青年共同奋斗,先生理想云霄外,纵横笔阵中。先后传思想于《中国青年》、发表文章于《东方杂志》、播火种于《文学周报》,论观点于《雨丝》、谈感想于《小说月报》、著论文于《元曲概论》、编杂志于《图书季刊》、撰学术论文于《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汉唐精神》等。贬奸邪,扶正气,文章洋洋洒洒,一字千钧。如投枪匕首,直插敌人心肝。再加以常掩护中共地下党员的革命斗争,而遭到国民党反动特务的监视和迫害,先生却处之泰然。
  芦沟桥事变后,贺先生移居僻壤,在广西宜山与刘永济、梅迪生等友人乡居时,据其所见所闻而感叹国事曰:“恨逐青山远,愁随细草平,回天心事渺难悲,无奈断肠何处着闲情”。其后,在研究世界资产阶级鼎盛时期的历史时,看到封建社会的政治家都以王霸之术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蒋介石又一味玩弄权术,独断专行、排斥异己、贪污腐败,弄得民不聊生,却要粉饰太平。因此,他在中央大学讲课时曾激昂陈词,借题发挥,矛头直指蒋介石。如在讲两汉政治制度论时,激动地说:“古今不爱民之政府,亦不为民所爱;以甘言利口欺民之政府,其民亦终不为所欺;只知以义务责难人民,而不自知其义务所在及尽其义务于人民之政府,亦终必至于崩溃”。并以极大的愤慨指出:“今日举世尚有私,尚诈术,而竟有以王道妄自标榜,言不顾其行,行不顾其言,其谁欺,欺天乎”。虽然遭到国民党反动政客的流言蜚语,而先生总是嗤之以鼻。
  贺先生畅游学海于《四库全书》,博览群书于“东洋文库”,纵观史册于北京图书馆。以渊博的学识多方著述,写《元曲概论》于商务印书馆,著论文《论两汉政治制度之得失》、《汉唐精神》于中大,编印《国立南京图书馆善本书草目》于中央南京图书馆。
  解放后,贺先生陆续撰写了《古代西域交通与法显印度巡礼》、《伟大的旅行家、伟大的文化使者──玄奘逝世一千三百周年纪念》、《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等专著。
  贺昌群先生平日粗茶淡饭,衣着简朴,但却视书如命,常将有限之金去购无限之书。取其精华,以往古验当世,指点时事,盼民族兴旺发达,昂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贺昌群先生省吃俭用,为国为民劳累成疾,于1973年在北京病逝。2003年是贺老诞辰一百周年,马边中学举办了盛大的“纪念贺昌群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马边中学毕业的同学纷纷返校庆贺,其中五六十年代毕业的部分同学用大理石为贺昌群先生树立了一座三面形的丰碑。该碑为汪安林设计,据他说:三面形寓意马边中学按“移兰除艾”的精神,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穿于教育和教学;碑体高2003厘米,碑座高100厘米,以示贺昌群先生2003年诞辰100周年;碑座为四方形,表示马边中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四个要点;碑顶高50厘米,表示50年全面实现小康生活,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从基座到碑顶全高3053毫米,寓意中国是三千多年的文明古国。
  碑上的楷行篆三种文体为粟泽君所书,分别阴刻于大理石的碑体上,正面为“厚德重智”,右面是“倡先贤教化风范,树尊师重教之风”。右面碑文为刘华贵撰拟,经集体研究定稿书刻。立此碑为表达辛辛学子感谢贺昌群先生“移兰除艾”之恩。
  马边中学,自贺昌群先生创办以来,历经六十多年的发展,校园由几间柱枯木朽,墙倾壁斜的古庙、民房发展到今天的高楼林立,花草满园;浓荫掩映,翠竹翩翩。学生由初创时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一千四百多人,教职工由当时的几人发展到今天的八十多人。若贺老先生英灵有知,定会含笑九泉。

[media=mp3,400,300,1]media/music/yi/lanyueliang.wma[/audio]
50#
 楼主|leikang 发表于: 2008-8-6 18:00:12|只看该作者
午休的睡梦中,我被敲门声惊醒。牛放邀我去逛街,出门后,先是坐人力三轮车到县政府门口,然后沿着县政府门前的大道──新建街开始游逛。
三九广场  R1115663.JPG  保存到相册
县政府背面的三九广场
新建街的尽头倒左拐便来到我上次三月份来时夜晚发现的马边中学门前的西街
马边中学校园的山道,上面是教学主楼
教学主楼上面的广场和后面的礼堂
两位似乎有彝族血统的女学生正在发短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0 21:17,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