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EPR实验”问题相比,“薛定锷猫佯谬”是量子信息论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研制“量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三旋理论避开信息论,其意图是否在为自己找突破口? 因为三旋理论曾声称,解决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不协调的矛盾,出路是把信息看成宇宙的组成部分;全息理论是否真能革量子场论的命?还不得而知;但环量子及其三旋能部分革量子场论的命,其本质是拓扑学和微分几何的环面与球面不同伦。笔者的回答是: 是的,如果在三旋理论不讨论“薛定锷猫佯谬”,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现在可以看到这个突破口,是信息论应分为电脑信息论和量子计算机信息论双重解。三旋理论对波粒二象性和EPR佯谬的解释,用的是电脑信息论;而用环量子的三旋就能解释波粒二象性和EPR佯谬,这里涉及的结构信息、交换信息,只需“对与错”的判断;再对“薛定锷猫佯谬”的解释,却要用到量子计算机信息论,即用环量子的三旋还不能直接解释“薛定锷猫佯谬”,这里涉及的结构信息、交换信息,还需要用“克隆与不可克隆”对环量子三旋作出的解释。 众所周知,球面和环面在拓扑上不一样。也就是说:把球面拉拉扯扯,只要不破不粘上其它东西,它可以变大、变小、变长、变扁,但还是个球面,总也变不成环面;反过来,环面经过弹性变形之后也变不成球面。像球面和环面这两种在拓扑上不同的曲面区别,深化了微观物质“结构信息”的整体性观念,通过三旋及转座子方法,可以找到了一种基于对称原理的严格数理性证明: ①自旋:有转点,能同时组织旋转面,并能找到同时对称的动点的旋转。 ②自转:有转点,但不能同时组织旋转面,也不能找到轨迹同时重复的旋转。 ③转动:可以没有转点,不能同时组织旋转面,也不存在同时对称的动点的旋转。 按以上定义,类似圈态的客体(简称类圈体)存在三种自旋: A、面旋:类圈体绕垂直于圈面的轴的旋转; B、 体旋:类圈体绕圈面内的轴的旋转; C、 线旋:类圈体绕圈体内中心圈线的旋转。 以上三种旋简称三旋。正是从严格的语义学出发,才证明类圈体整体的三旋是属于自旋,而类圈体的部分(即转座子)不是在作自旋,而仅是作自转或转动,即整体与部分是不同伦的。 在类圈体表面用经线和纬线画出网块,即把类圈体分成环段,再把环段分成格,做成一种象魔方那样能转动的魔环器,这种网块就是转座子(即子系统)。任取一网块都能在类圈体面上沿体内中心圈线作面旋;绕体内中心圈线作线旋;或随同圈体整体作体旋。 并且这三旋还可两者、三者交叉组合运动。另外,转座子还可在圈面局部地区作圆圈运动,即局部旋。与有26个转座子54格面的魔方相比,同样转座子数和着色的魔环器旋转,由于线旋时表面积还可变,就比魔方的4325亿亿余种图案变化还要多得多。 在这里,转座子可以看成魔环器系统的子系统;反之,魔环器系统的子系统就是转座子。在物质演变的各种层次,三旋现象都存在。微观层次,环量子三旋“不可克隆”是显然的。在宏观层次,由于魔环器线旋时,转座子在内外的表面积要变化,也能证明类似的魔环器难制造,而“不可克隆”。 所以微观层次环量子的三旋,本质上是一种量子计算机;三旋理论其本质也类似量子计算机是一个把“不可克隆”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可观察、测量的“克隆”问题。其结果支持以下两个结论: 第一,电脑人工智能信息论,还不是成熟的范式。 第二,量子计算机信息论的创新,与正统的物质和能量哲学达到了一种新的辨证。 而由信息与量子计算科学,和信息与电脑、通信技术引起的实践与概念的转换,正导致一场大变革,这便是所谓的“量子计算机革命”或“信息论转向”。其中“克隆与不可克隆”的作用,就像特洛伊木马,是把一种更具包容性的量子计算机的与信息的范式,引入哲学的城堡。因此,像丘奇、申农、司马贺、图灵、冯·诺依曼或维纳这样的思想家,基本上只被传统的电脑信息论“对与错”所承认。 信息和量子计算机资源的利用,信息与量子计算科学和信息与量子通信技术,将是最发达的后工业社会使之不断增氧的机器,信息社会因此还会迎来历史上最快的技术增长,且成为新千年的一种象征。 【5、结束语】 量子计算机信息论,为哲学提供的一套简单而又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观念──新颖而又演变着的环量子三旋准备的主题、方法和模式,将为传统的哲学活动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意义上,克隆作为基础性的信息设计,可以解释和指导知识环境有目的的建构,并可以为当代社会的概念基础提供系统性处理。 它可以使人类理解世界,并负责任地建构这个世界。显而易见,从克隆的角度出发,可以对信息做出规定和立法,以及信息应如何适当地生成、处理、管理和利用,它将影响到我们处理新老人文科学的整个方式,引起人文科学体系,涌入自然科学的结构信息、交换信息中,去作实质性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粤生, 信息增殖进化论,信息革命在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 [2]叶眺新,前夸克类圈体模型能改变前夸克粒子模型的手征性和对称破缺,华东工学院学报,1986(2); [3]叶眺新, 模拟DNA双螺旋结构的机械孤立波,延边大学学报(自),1996年第3期; [4]王德奎,环量子理论与三旋理论,凉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5]叶眺新,量子计算机与双螺旋结构的三旋联系,延边大学学报(自),1999年第1期; [6]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 [7]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 月; [8]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 [9]叶眺新,三旋理论与物理学,华东工学院学报(社),1991(3); [10]王德奎,物质族基本粒子质量谱计算公式,大自然探索,1996年(3); [11]叶眺新,诞生在中国的三旋坐标学说,四川大学报,1988年10月8日; [12]葛代序,学郭光灿的《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之跋──-人们很可能在弦和圈的美丽中迷失方向(1),Academ Arena,April 1,2010; [13]刘月生,从诺贝尔化学奖准晶到中国相自旋──解密三旋理论(3),Academ Arena , November 25,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