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97|回复: 1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成都孙儿花光奶奶养老钱续 游戏公司退还8000余消费款

 [复制链接]
成都老两口2万元血汗钱不翼而飞 知道真相后更崩溃
源自:成都电视台
银行流水账单
  11月2号上午,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在成华区蜀陵路一处平房里看到56岁的肖阿姨和13岁的孙儿浩浩抱在一起,泣不成声。祖孙二人为何会如此伤心,这事还要从今年9月20号说起。
  13岁的浩浩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在一家医院做保洁,爷爷靠拉人力三轮补贴家用,一年多时间老两口攒下了两万四千多元。可9月20日,浩浩的爷爷去取钱时,却发现卡上的两万多元不翼而飞了。
  老两口说,因为他们不识字,曾将银行卡密码告诉给13岁的孙儿浩浩,并委以他取钱的重任。因此,银行卡上的存款突然不翼而飞,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浩浩取走了。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蓉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蓉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德国副总理加布里尔参加西博会 110人代表团有54名企业家 成都世纪城片区3日-14日交通管制 周边单循环通行
2# 四姑娘山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11-3 08:2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为了搞清这笔钱的去向,老两口到银行打印出了流水账单。在这几张回执单上,显示着这张银行卡从今年六月到十月的所有消费记录,除了每个月月初工资入账外,每一笔都是由在线支付平台支付的费用,从几元到一千元不等。经过老两口反复询问,浩浩终于承认了自己打游戏消费了卡上存款的事实。
  浩浩说,他每天放学回来写完作业后,就会拿着爷爷的手机玩,在暑假期间,浩浩下载了一款以卡通人物为主题的手机游戏,在第一次登陆进去时,游戏提示绑定银行卡后可以得到不少礼物,浩浩想也没想就把爷爷奶奶的银行卡和游戏绑定在了一起。
  这款手机游戏只要进行充值就能升到指定的等级,刚上初一的浩浩,完全被吸引,从他第一次用爷爷奶奶的银行卡充值起,他就没有关注过购买的游戏装备究竟值多少人民币,直到卡里的存款被消耗殆尽。浩浩说,他非常享受在游戏里通关的快乐,也觉得自己有莫大的成就感。
  而两万多元血汗钱被浩浩挥霍在一款手机游戏上,让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工作的老位老人彻底崩溃。浩浩的父母在他三岁时离异,这些年他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祖孙三人租住在十平米不到的房子里艰难度日,连日常的餐食也要靠人救济。
  事发后,老两口托人在网上查询到了这款手机游戏所属的运营公司,并联系公司的客服,希望能要回消费在游戏上的这笔费用。但客服人员称,游戏充值成功后,不可能再进行退款操作。这样的回复,再次浇灭了老两口的希望,浩浩的奶奶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11-3 08:22:00|只看该作者
  老两口说,浩浩是他们唯一的孙儿,也是他们唯一信赖的人,所以他们不会再为此事责怪他。而经过查询,记者发现,这款手机游戏的运营公司就在成都,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决定上门找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向他们说明这个家庭特殊的情况。
  今天上午,在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记者的陪同下,浩浩的爷爷奶奶来到了手机游戏所在的这家公司,在听说事情的经过后,公司负责人当即决定将钱退还给两位老人。然而,游戏公司工作人员通过审核发现,浩浩花费在这款游戏上的金额只有八千多元,也就是说还有一万多元仍然不知去向。随后,游戏公司负责人为两位老人办理了退款。
  虽然浩浩曾保证,这是他进行过充值的唯一一款游戏,但从他爷爷奶奶的口中还得知他还沉迷另外一款网络游戏,显然他对自己消费一事有所隐瞒。
  因为父母不管不问,爷爷奶奶又不识字,才会出现十三岁的浩浩将家中存款全部花费在游戏上的状况。那么,咱们市民平时是否会将自己的手机给孩子甚至直接为他们购买手机,又是否会支持他们往游戏里充值的行为呢?
  虽然家长们都表示,不会将手机给孩子,更不会为孩子购买手机,但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了一些十二三岁的学生后得知,他们放学回家后写完作业,都会拿父母的手机来玩游戏,关于游戏的一切内容,也是他们课前饭后的谈资,而也有学生说,他们有过拿手机为游戏充值的经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是伴随着网络或者移动网络成长的,他们或因为痴迷、或因为误操作,利用手机为游戏充值的现象是频频发生。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咨询律师得知,对于游戏充值的限额,目前没有法律和监管部门进行约束,但如果是未成年的孩子往游戏中充值大量金额,可以要求游戏运营商进行退还。
  那么,当孩子要求玩手机时,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教育专家游永恒说,手机在拿给孩子玩时,应该设置好一个权限,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游戏要付费,长辈的话事先应该有一个把握,不要太大意地交给孩子,最终导致大量资金流失。此外,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找寻满足感,家长应该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爱护,对孩子要从小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在使用钱的过程中有责任感,不大手大脚,而小孩在出现这类过失后,家长严厉地教育没有问题,但拳脚相加,通过伤害他的方式发泄怨气,则走上另一种极端,最终导致亲情的对立。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记者 罗睿晗
  
4# 金佛山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11-4 08:22:00|只看该作者

成都13岁少年 3个月花光奶奶2万多养老钱

源自:华西都市报
  13岁孙儿3个月花光奶奶2万多养老钱
  13岁孙儿3个月花光奶奶2万多养老钱

  疯狂代价
  - 父母离异的洋洋从小与祖父母一起生活,家境拮据,然而迷上游戏的他,却无意识一般在三个月内将老人“养老钱”消耗殆尽。
  疯狂困境
  - 比得知真相还让老两口痛心的是,他们无奈于孩子沉溺游戏的“难局”,“喊不住,管不了,只能管他冷不到,饿不到。”
  3日下午2点过,成都蜀陵路一平房内,13岁的洋洋(化名)趴在床上玩笔记本电脑。听见开门声,他迅速合上电脑,站了起来。“你又在耍啥子?”“没有。”面对爷爷欧庆元的询问,洋洋有些不自在。
  最近一段时间,洋洋在家里显得有些无所事事,因为被禁止玩手机了。这一切,源于9月20日欧庆元到银行取款时,发现卡里两万四千多元钱不翼而飞。几经询问,洋洋终于承认,钱是自己花的,全部用于打游戏了。
  得知真相后,欧庆元老两口生过闷气、发过脾气,还第一次用衣架打过洋洋。然而,孙子拒不认错的态度,让老两口只能无奈摇头,“喊不住,管不了,我们实在没办法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11-4 08:22:00|只看该作者
养老钱
  两万多元的积蓄被网络支付,知道密码的孙儿最可疑,“他拿这么大笔钱去干啥子?”
  9月20日,是欧庆元很长时间来第一次到银行取钱,拿的是老伴肖圣芝的工资卡。一年多前,肖圣芝在成都一家医院干起保洁,每月有1890元的工资。因为不识字,老两口从未独自去取过钱。“这次是急需用钱,专门找了弟媳过来,帮忙一起去取。”
  然而,插入卡,输入密码,弟媳却发现卡里只有15.94元。“咋可能,这卡里的钱就没怎么取过,是不是弄错了?”欧庆元有些懵了,又让弟媳查了一遍,可还是一样的结果。在弟媳的提醒下,他跑到银行柜台打印了流水账单。一笔笔支付金额让他惊讶地瞪大了眼。
  流水账单是今年6月到10月的所有收支记录,除了每个月中旬的工资收入,其他的记录都是支出,金额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最多的一笔是900元,交易日期显示为8月10日。而每一笔支出,都是通过某在线平台支付的,总共两万四千多元。

到底这些钱是谁用的?
  欧庆元先后询问了老伴和儿子,但都不是。欧庆元匪夷所思间突然想起,这张卡的密码,除了自己和老伴外,还有孙子洋洋知道。孙子是他们身边唯一识字的亲人,欧庆元很信任洋洋,“前几次取钱,是让他去取的,密码他是知道的。”
  但这一猜测,让欧庆元和老伴都有些不敢相信。“平时除了爱耍游戏外,其他事情还是很听话的,他拿这么大笔钱去干啥子?”
  纠结和焦虑中,老两口终于等到洋洋放学回家。“你是不是用了奶奶卡里的钱?”欧庆元试探地问,但洋洋却一口否认,“不是,我又弄不来。”之后,洋洋就低着头一言不发,再三询问,回答就只有三个字“不晓得”。
  
6# 青城山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11-4 08:22:00|只看该作者
手游迷
  获知真相,老两口更痛心孙儿如此痴迷于游戏,却奈何“喊不住,管不了”
  一家人软硬兼施,当天晚上,洋洋终于承认自己动了这笔钱。他说,今年暑假时,自己迷上一款以卡通人物为主题的手机游戏,钱就是花在这个游戏上面。
  欧庆元这才意识过来,每天他一回家,洋洋就会找他要手机,“我也不懂他拿去干啥子,问他他又不耐烦,就没多管了。”
  洋洋说,刚开始他并不知道这款游戏要付费,但当界面上跳出绑定银行卡能够得到礼物时,他想也没想就把奶奶的工资卡绑定了,“我去取过钱,记得密码。”然而,玩着玩着,洋洋越来越着迷,会毫不犹豫地根据游戏提示进行充值升级。
  洋洋并不记得第一次充了多少钱,也不知道自己总共充了多少次,他更没向家人提起此事。
  直到事发后,肖圣芝才想起孙子的不对劲。这张卡开通了短信提醒功能,每次工资到账,肖圣芝都会让洋洋帮她查看短信,“最近几个月,他看完就把短信删了,我问为啥看不到了,他还让我放心,说钱都存起的。”
  3个月时间,卡上的钱被洋洋用光了,得知真相那一刻,肖圣芝泣不成声,“这是我们攒下来的养老钱。”平时,欧庆元在家附近靠拉三轮车,每月1000元左右的收入是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而肖圣芝的工资则存下来。
  “如果不是这次取钱,要到过年才会晓得这事。”相比省吃俭用存下的积蓄就这样没了,老两口更痛心的是,洋洋如此痴迷于游戏,而且一直在掩饰自己的错误,并且至今没有认错。
  9月24日那天晚上,欧庆元第一次用衣架打了洋洋。以前,他也因洋洋去网吧玩游戏动过手,“但从来没打这么狠,真的是太气了。”
  欧庆元一家从资阳来成都打工,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洋洋从小一直跟着自己长大,“两岁多时,他爸妈又离婚了,就我们老两口管他。”
  然而,虽然生活在一起,祖孙之间却并没有太多交流。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洋洋就迷上了游戏,常常去网吧里玩。说及此,老两口也很无奈,“喊不住,管不了,只能管他冷不到,饿不到。”怎么办
  孩子父亲后悔关心不够,决定回成都找份工作,“还是在身边多管着点他”
  11月3日,洋洋放假在家,趴在床上玩爸爸欧平买的笔记本电脑。在这十多平米的家里,这一台价值1000元左右的电脑,是最值钱的东西。
  今年年初,考虑到洋洋上初一,家里没人辅导学习,欧平特地托朋友买了台二手笔记本电脑,还给家里装了WiFi,“买的时候就跟他说好,这是用来查学习资料的,要上网,只能在作业做完后。”
  因为在外打工,一年只回家一两次,欧平只能从一个月三次的电话中了解洋洋的一些情况。就在2014年,他得知洋洋常进网吧后,曾一度回成都,“待了近一年,感觉他有所改进,就又出去打工了。”
  9月21日,在雅安打工的欧平得知洋洋因玩游戏花掉了母亲两万余元存款后,叹了口气。“我也在反思自己,对他的教育和关心确实不够。”欧平说,他准备到成都来找份工作,“还是在身边多管着点他。”
  与此同时,在邻居的帮忙下,欧庆元老两口得知,洋洋所说的那款游戏所属的运营公司就在成都。随后,在媒体的帮助下,老两口找到该公司负责人并说明了情况。最终,该负责人决定将钱退还。
  然而,工作人员在查询后发现,洋洋提供的账号只消费了8190元。也就是说,还有一万多元不知去向。欧庆元多次询问,洋洋一口咬定,只用银行卡充值过这一款游戏。“他还瞒着我们。”欧庆元扶着额头不住叹气。
  3日,在记者多次询问下,洋洋终于松口,还玩了两款网页游戏。目前,记者正在联系两款游戏的运营公司。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11-4 08:22:00|只看该作者
专/家/说/法“家庭网民化”这潮流怎么破?
  著名教育专家纪大海认为,如今,网络文化强大的渗透力不但影响着每一个成年人,还正侵蚀少年儿童。他们的童年不再热衷于跳绳、骑自行车、打弹珠,而是手机和iPad上的各种游戏,很多游戏里,充斥着血腥暴力、金钱至上,残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扭曲着他们的认知。
  在网络长期的影响下,“家庭网民化”愈发明显。“我经常看见很多父母,一边带孩子,一边自己就玩着手机游戏,孩子耳濡目染,很快就学会了。”另外,无论是学校,还是周边的环境,身边的同学和朋友都在玩着手机游戏,无形之中在孩子内心形成了攀比意识。
  如何疏导?
  纪大海说,孩子迷恋网游,是为了获取心理上的自由感和自我支配感,不少家长为了防止孩子沉溺,往往采取强硬手段,如没收手机、限制外出,限制零花钱,甚至于打骂,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纪大海说,要想拯救网瘾孩子,需先转变家庭教育方式。首先,家长应加强监管,不能因为嫌麻烦,对孩子玩手机视而不见;但是,家长也不能一味地限制,应抱着接纳的心态,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懂得孩子迷恋的是什么,从中找到与孩子缩小距离的办法,从而正确疏导;最重要的是,家长应给孩子多一些陪伴,用其他健康幽默的亲子活动,代替网游,如讲故事、编排家庭小戏曲、唱歌、跑步等等,并且带头示范,帮助孩子树立高尚的情趣。同时,家庭应与学校建立联动,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孩子们有正确的娱乐方式,培养正确的文化思想,去除攀比心理。华西都市报记者吴冰清李天宇摄影吴小川
  
8#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11-4 08:22:00|只看该作者
对/话
知道这是辛苦钱不承认是怕挨打

  3日下午2点,记者跟随欧庆元回到其家中时,放假在家的洋洋一个人趴在床上玩着电脑。他有些瘦小,校服穿在身上松哒哒的。提及玩游戏一事,他的头埋得低低的。


  :知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
  洋洋:(摇头)


  :这些钱都用来干什么了呢?
  洋洋:买装备。


  :你知道这些钱是爷爷奶奶辛苦赚来的吗?
  洋洋:(点头)


  :平时去网吧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洋洋:爷爷给的早饭钱。


  :为什么之前不主动承认错误呢?
  洋洋:(扶了扶眼镜)早点说了还是一顿打。


  :现在有没有觉得自己错了呢?
  洋洋:嗯。
  立/即/评手游,别给孩子“挖坑”
⊙蒋璟璟

  沉迷手游的洋洋,不仅花光了奶奶辛苦攒下养老的两万积蓄,更是让这个本就困顿的家庭越发艰难。一面是经济上的损失,另一面则是情感上的伤痕。而这,恰是这个不幸故事的一体两面。当然了,倘若置之于更为广阔的语境中,我们很容易就发现,类似的事件并算不得新鲜。“熊孩子”玩游戏坑惨家人的桥段,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几乎横贯始终。
  一再上演的雷同剧情,隐约有着某些相似的元素。比如说,隔代抚养。爷爷奶奶们与“家庭第三代”的矛盾,往往在“游戏败家”的吵吵闹闹中推向顶点;再比如说,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移动支付的便捷化加之手游的低门槛化,又在技术层面催化了孩子们的心智早熟……而相较于对传统意义上所谓“网瘾”的警惕,现代家长对子女过早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似乎远未能施加足够的积极干预。
  一个13岁的孩子,在手游上花费重金。这固然有家庭教育不当、管束不力的原因,但除此以外,相关游戏开发与运营方,或许也难辞其咎。当形形色色的手游,有意无意地拒不设置必要的年龄筛选模块,而总是无所不用其极地诱导消费,那么注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洋洋重蹈覆辙。有必要重申的常识是,支付行为,必须与法定的民事行为能力相匹配。手游的设计与赢利,也该尊重这一基本原则!
  不让孩子跳坑,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挖坑”。强化前端的行业监管与产品标准化,才可避免误人子弟、祸害家庭。在此基础上,我们当然也该去思考,怎样才是合适的家庭教育方案?移动终端硬件,又该如何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别地施加影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老乡亲 发表于: 2016-11-7 08:22:00|只看该作者

成都孙儿花光奶奶养老钱续 游戏公司退还8000余消费款

源自:华西都市报
《13岁孙儿3个月花光奶奶2万多养老钱》后续
  老人两万余元存款不翼而飞,排除了所有怀疑对象,最终剩下一个可能──钱是13岁的孙子洋洋(化名)花的。在几番连哄带骗下,洋洋终于承认了,钱全部花在手机游戏上。由于洋洋还未成年,而且一家经济困难,在媒体的协助下,成都某游戏开发公司已退还8000余元消费款。还有14000多元,洋洋称是在另外两款网络游戏上消费的(本报4日报道)。
  11月4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已与该网络游戏开发公司取得联系,对方表示如果情况属实,会按照既定程序给予妥善处理。然而,被“坑”的不只洋洋,由于“无门槛”,未成年人很容易被形形色色的手机网络游戏“诱惑”。

最新进展
孩子玩游戏花了2万多元已追回8000余元

  9月20日,欧庆元到银行取钱,却发现原本卡上两万四千多元,只剩下15元。知道银行卡密码的,除了自己和老伴儿,就只剩下13岁的孙子洋洋。
  起初,洋洋矢口否认,然而,在家人的软硬兼施下,他终于承认。原来,欧庆元老两口不识字,于是只能让唯一在身边的亲人洋洋帮忙取过几次钱,于是,洋洋记住了密码。今年暑假,他迷上一款以卡通人物为主题的手机游戏,当界面上跳出绑定银行卡能够得到礼物时,他想也没想就把奶奶的银行卡绑定了,之后,他常常为了升级而充值。
  银行账单显示,今年6月到10月,除了每个月中旬的工资收入,其他的记录都是支出,金额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最多的一笔是900元。每一笔支出,都是通过某在线平台支付的,总共两万四千多元。
  11月2日上午,在邻居和媒体的帮助下,欧庆元老两口来到这款游戏所属的运营公司,找到了该公司负责人并说明了情况。最终,该负责人决定将钱退换。然而,工作人员在查询后发现,洋洋提供的账号只消费了8190元。也就是说,还有一万多元不知去向。
  几经询问,洋洋终于承认,自己还在玩另外两款游戏。11月3日,记者联系上这两款游戏的开发公司。该公司表示,出于保护未成年群体权益的角度考虑,对当事用户提出的相关申诉退款要求,在其提供到充分证明的情况下,会按照既定流程予以妥善处理。
  
10#
 老乡亲 发表于: 2016-11-7 08:22:00|只看该作者
记者体验
手游无“门槛”多位未成年人“下血本”

  除了洋洋,陷入游戏并充值玩游戏的孩子也不在少数。
  记者下载了洋洋玩的一款网络游戏,只需QQ号就能登录,并无任何“门槛”。购买“皮肤”也相当简单,只要按照提示,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就行。如果孩子知道家长银行卡的支付密码,直接就可以操作。
  对此,该公司表示,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娱乐方式,其运营和服务都是基于用户注册的账号进行的,其相关消费和充值,都需要通过银行的身份验证并输入正确的消费密码。“作为游戏运营商,我们无法核实游戏账号的现实使用者和银行账户所有者的一致性,无法做到技术上的前置准确判定。只能提醒大家,在银行卡和手机的密码设置上注意保密。”

业内专家
“挖坑”容易防范难 国内游戏暂无年龄限制

  爱玩、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天性,面对形形色色的网游、手游,很多孩子很容易受诱惑,而轻松、简单的支付方式,也让孩子们更容易“跳坑”。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现在的支付大部分都是快捷支付,就快捷支付来说,方便是最重要的,因此,“很难从这一方面进行限制。”另外,游戏为了盈利,都是不会限制消费额度的。除了财产安全问题,一些游戏充满血腥、暴力,甚至带有色情成分,并不适合未成年人玩。
⊙记者:吴冰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9:52,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