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12326|回复: 21
[名人

卧龙闲谈:孙建军

 [复制链接1熊猫
11#
 易水寒 发表于: 2004-7-21 10:11:06|只看该作者
孙建军?我知道,他一定是8月1日过生日.
12#
 孙建军 发表于: 2004-8-14 15:56:5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活在“散打”中的成都故事 ──《成都,我把红女孩鞋弄丢了》序

孙建军/文

  六年前,当我把朋友查疯子(查天放)随时放言高论的那些疯话记录下来,并结集出版为《疯人独语》的时候,他便对另一位朋友冉去飞说:“孙建军那小子坏,我正准备把自己酒后的屁话写成《解构红尘》一书,他却先把我“散打”了,听说还拿了稿费,又不请我们吃酒,对他的处置,决不是用‘散打’可以解决的,应该真打!”后来,只要我皮包里有几个钱,就必请查疯子吃酒。他一吃就吃了我六年,把那点稿费翻倍地吃了回去。  当我读了《成都,我把红女鞋搞丢了》的样稿,神差鬼使地又想到了查疯子,我对他说,应重庆出版社的要求,我准备为这本书写篇序文,想听听他对这部稿子的看法,于是,我又搭了一顿酒钱。查疯子看完书稿后对我说:“我那本《解构红尘》的命运,不幸被冉云飞在你的《疯人儿语》序里言中了,有了此书,我的书真的只能密藏而不得示人了,不过你还得再请我喝一次酒作为补偿,谁让你要为这本书写序呢。”  听了查疯子的话,我只得暗自叫苦。然而此书既然得到查疯子肯定,说明它颇有玩味之处,所以序文还得照样写,就顾不上赔钱不赔钱的事了。

一、成都荒诞:鬼都是租来的?  这部长篇小说用第一人称道来,说的是一个小人物来到灯红酒绿的成都,从想当官到真当了官这一过程中的许多故事,语言通俗到充满了本土气息,有点像评书艺人李伯清的著名“散打”。这部故事恰恰恰因为荒诞反而显得真实,因为荒诞早在不知不觉中浸润着我们的生活,所以我马上就想到了前几天身边发生的一件真实故事:  高价位的洋消费“嘉年华”轰轰烈烈地也到成都来了,自然有许多年轻人去寻开心、找刺激。一天,一位靓靓的成都粉子花了120元钱,进了“鬼屋”,出来之后却到“消协”告了一状。有关方面不敢怠慢,马上派员领着粉子到现场解决。电视台的记者当然更不肯放过这样的新闻线索,于是大镜头对准了靓妹妹的脸,长话筒指定了靓妹妹的嘴。靓妹妹情绪好不激动,用比较“焦盐”的普通话诉说起了满肚子的冤屈:“我一进去,里头黑黢黢的,那个鬼上来就摸我,这里摸一下,那里摸一下,一会儿就摸到不该摸的地方了,我又不想啷个,就是要他们给我一个说法。”于是镜头和话筒又指向了“嘉年华”的值班经理,那人戴着一副大墨镜,面无丝毫表情,语音平静:“哦,你们找那一场的鬼啊,找不到了。”记者马上追问:“怎么会找不到呢,难道他不是你们的员工吗?”大墨镜的语音照旧那般平和:“这儿的鬼都是租来的嘛,拿了钱嘛早就走了嘛,找不到了,找不到了。”  有这个真实的故事垫底,也许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本书中诸多荒诞故事的意义了,就能够理解书中的主人公陈果为什么要自己“散打”自己。  这个小人物从偏远山区来到繁华成都,和许多人一样,他梦想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过,他除了有一纸大学文凭外,两手空空,无依无靠,只能在某机关里当个小小的办事员。陈果一度很有些消沉,便伙同自己的“贴心豆瓣”四眼,靠猎艳,也就是成都话说的“缠粉子”打发时光。但是,他身边那种强烈的“机关文化”却逼得他不得不发出狂想──“老子想当官!”命运之神似乎很照顾陈果,竟然让他在“缠粉子”的行动中,找到了步入官场的诀窍,终于成就了他的当官梦。然而,他最后当的却不是一个好官,是一个坏官、贪官。  我们决不能把书中的陈果看作一代人的形象,但他却也是一个具有典型性意味的人物。这个类型的年轻人有知识,有能力,在他们的心目中,官场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最便捷之路,因为他们认为,当上了官才有权力,有了权力就好捞钱,有了钱,缠在自己身上那些赌欲、色欲也就都好解决了。这便让我想到不久前发生的又一个真实故:某城区一把手因涉嫌贪污受贿被司法机关抓了起来,他手中的公文包中居然只有3件物品:钞票、“伟哥”与避孕套。这种官员的日常生活,对于没有把人生价值体系放端正的年轻人来说,能没有诱惑力吗?  年轻人有上进心,求精进,“想当官”这个想法,本来是年轻人上进的一种方式,本来没有什么错,书中主人公之错,错就错在他想当的就是上面提到的那种官,所以就连佛教文化教化人的时候,不得不在“精进”二字前面加一个“正”字,叫做“正精进”。所以荒诞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恰恰是积极的意义,这就是文学的作用。  对照书本里和生活中的荒诞,我不禁又想起了查疯子的名言:“金钱这狗日的,少了它会失掉尊严,太多了会买到魔鬼的!”难道不是么──“鬼都是租来的”。

二、成都粉子:枕头上的阳刚兵团?  成都粉子天下闻名,前不久有人就出了一部书名为《成都粉子》,听说卖了个火天火地。有个民间“段子”早就传遍神州大地:“到了京城才晓得官小,到了广州才晓得钱少,到了成都才晓得结婚太早……”  《老子》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所以阳刚与阴柔都是美,女人属阴,男人属阳,所以女人之美便是阴柔之美。成都以“粉子”二字称谓靓女,其意境中便大有对阴柔美的赞赏。不过,成都粉子果真全都美得阴柔极致么?可能不全是这样,这本书里就塑造了两个成都粉子,一个是主人公陈果的老婆冷婧,另一个是四眼的娇妻蝴蝶。两个人外表上都有共同特征,美丽得娇艳欲滴;两个人骨子里也有旁边人不易看得见的共同特征,那就是阳刚得足可以翻江倒海。  冷婧本是个机关收发室的临时工,地位卑微却心气甚高,因为她深知自己的姿色就是本钱,一心要凭此嫁一个有权有钱的猛男,然后遍享人间幸福。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做这种“灰姑娘”穿上“水晶鞋”的梦,太正当不过了。不过命运之神似乎并不理解她,机关里的小角色陈果以猎艳的目的出发,巧设连环妙计,戳掉了她的男朋友不说,还进而强暴了她。遭此奇耻大辱,要是放在一个有起码人生尊严的女孩子身上,不寻死觅活才怪。冷婧却不以为然,她不仅将错就错地与陈果结成了夫妻,还一路用姿色为老公进入官场劈山开路,最终以“曲线救己”的方式,照样达了了自己所谓的“幸福”境地。至于蝴蝶,仿佛天生就是个操作男人的高手,刮出来的枕头风亦好生了得,能让身边所有男人手中的权力与金钱全都为自己所用,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众读者细看此书便知,这两个成都粉子身上这一股阳刚之气,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书中之人物便是生活中的典型,书中有两个这样的成都粉子,生活中还有多少成都粉子加入了这种枕头上的阳刚兵团呢?  带着这一问题,我请教了查疯子,他说,这两位还算不得高手,还有干脆甩开男人自己干的。他说他就知道某机关有个女人,不仅美艳绝色而且特能升官,仅仅几年时间,就从办事员爬到了机关里最为重要的处室当了处长,其实办法很简单,就是跟自己仕途经营用得上的领导上床。我听了之后说,查疯子你真扯淡,这算什么高手?查疯子却说,上床简单,关键是上了之后说些什么。他说那女人本是有家室的人了,每次跟人上床都半推半就的,做出特别勉强的样子,完事之后再装出像一只受伤的小白兔的样子,对干了她的男人说:“人家这是第一次背着老公做了羞人的事呢。”这样一来,那些男人们个个心里都觉得她是自己忠贞不二的心爱,暗地里争先恐后地为她使劲。  所以在此不得不敬天下男士们一言:面对成都粉子,你们要小心!恐怕那位创造了美丽善良形象的“灰姑娘”的童话大师,在此后现代语境下的“灰姑娘”们的面前,也会照样瞠目结舌的。

三、成都伙子:嗓子吼出来的雄师?  成都把女人喊成粉子,男人们便自称伙子。伙子们因为能一起高喊“雄起!雄起!”便以为占有了天下独一无二的阳刚。其实不然,早年我在哈尔滨生活,偶尔也会看到那方的伙子于大街上冲突,闻得叫骂之声凑上去看时,往往是一个早已鼻青眼肿,一个正在血流满面。于是我发现那方的伙子们与成都伙子大有不同,他们发生了冲突是先行开打,打完了再吵,再理论冲突当中谁是谁非。  成都伙子往往也会于大街之上发生冲突,但是你往往听到的是嘴上一个劲地喊:“真的要打哇,老子这辈子就没有怕过哪个!”但事实上他们往往边骂边退,很少真的打得起来。于是成都话中便诞生了一个词汇──“假打”。  书中的主人公陈果便是一个典型的“假打”。在他的身上,除了那个“老子想当官”的念头还算有一点阳刚之气外,通身上下剩下来的全是阴柔,表现得最为充分的便是他钻营官场时的隐忍。为了当官,他能够眼睁睁地看着处长干自己的老婆而一声不吭。  成都伙子算得上好男人么?倒是有民间的段子这样为他们解嘲:“为粉子生,为粉子死,为粉子劳累了一辈子;吃粉子的亏,上粉子的当,最终死在粉子上。”  难道陈果仅仅是书里的人物么?我们对应一下生活中抓出来的贪官形象,有相当一部份不都是因为女人而东窗事发的么。还是查疯子说得不错:“就算陈果是个虚构的人物,但是对应成都伙子的气质,我们总会发现还是少了点东西,仅有扯起喉咙喊出来的‘雄起’是不够的呀!”他是在提醒世人,浮华与虚荣把成都伙子搞得很缺乏真正的阳刚,而这些很缺少的东西,让我想到了南京每逢大屠杀纪念日那漫天鸣响的气笛,我们的现实生活应该被真正的阳刚唤醒了。

四、成都麻将:和了的总是情场与官场?  成都麻将和成都粉子一样有名,这倒让我想起一件趣事来。某日,朋友三五在一起,甲是一位读书之人,便与我海阔天空,评说人间世事,理论良善恶丑。乙、丙、丁三人对此却大无兴致,便进入里间开了“自动机麻”,直喊快来搓,三缺一。他们且又晓得我一贯囊中羞涩,被催促者自然是甲。而甲那日与我谈得投机。似遇到了知音一般,却又不能扫了里面那三位朋友的兴,便被迫起身加入,临了对我使了一个眼色道:“他们常常以‘麻商’迫害我的智商,作为文化层次平等的证据。”  读了此书,才想到这个朋友太过善良,他根本没有书中陈果那么聪明,因为他发现,官场、情场和麻场一旦有机地结合起来,会释放出了不得的力量。给上司暗中送钱需要麻将,让老婆施美人计需要麻将,与同伙狼狈为奸需要麻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有人玩笑地说,麻将乃是国人“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对照书中的荒诞故事观之,它简直就是名符其实的第一大发明:它既是弄权的手段,又是经济的杠杆;既是利用别人的钩铒,又是被人利用的钩杆,试问天下何种利器有此多重功能?怪不得说上面那番话的朋友总也得不到升迁呢,原来他并不懂得在另一层价值体系中,“麻商”是大大有用于“智商”的呀。  不过那玩具既然沾了一个“麻”字,我也想到了它的另一番功用,那就是麻木。君不见书中记载之故事,现实中亦偶有所现,而所揭示出的世人精神层面,又带出诸多麻木──对于信仰的麻木,对于信义的麻木,对于信用的麻木!这种集体无意识的麻木最终会带来什么?如此下去,整个社会岂不成为了“三无产品”?  时逢中日甲午海战110周年之际,新华社主办的《世界新闻周刊》作了一个专题,文章抚今追昔,痛定思痛,作了相当精准的阐释,也是对我提出的问题最好的回答:当年强大于日本的中国北洋水师缘何全军覆灭,日本军国主义者仅用一连之兵便可占我领土,其最为核心之原因便上朝政的腐败加上民众的麻木。  从现在开始振救这样的麻木已势在必行,也为时不晚,正如孟子所云:知耻近乎勇──我们看到的这本书当中,除了荒诞的故事之外,还有对于灵魂的无情剖析,心未死,就有救,那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

五、成都呼唤:为人的底限与官员的人格理想  所有的荒诞全都来自人生价值体系的失范,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捍卫理想,同时这也是在捍卫所有人的生命尊严。  年初,中共中央颁布实行了《党内监督条例》,《条例》成书出版后,一直高居于图书发行市场的榜首。反应出它不仅是党心所向,更为民心所关注,是一件大得人心的好事情。我们党作为执政者,对于各级干部负有举荐和任用的职责,也就是说,各级人生观导干部是党组织任用的,如果没有成文的党规党法先行于对他们的监督约束,是必会造成这部份人与国家法律法规在观念上的游离感。《条例》的颁布实施,正是在这个环节上,将党纪与国法的尊严有机地统一了起来,是建社社会主义政治语文明的成功举措。  不过,无论是党内的《条例》还是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都只是做人标准的底限。虽然必须遵守是它必要的前提,但是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绝不能以人们的行为都达到了行为规范的底限为标准。那样的社会也许可以安定一时,却根本谈不上文明进步。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须伴随人文素质的不断提升,应该有人格理想的倡导,并且使之尉然成风。  提高人文素质,倡导人格理想,对于社会中的每个人是重要的,对于各级官员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是党的意志的执行者,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各级权力的执掌者。考查干部时,常常听到到“德才兼备”这个成语。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知识、能力是高于普通人的,也是他们被任用为群众的领路人的先决条件。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人格品行,学识涵养,也应该高于常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负官员之名,进而成为整个社会达成人文理想的中坚力量。  我认为,作为党的干部的各级官员,实在应该把“德才双修”作为一生的课题。所谓“德”,就是人格理想,也是中国人文精神中的精髓。孔子以仁学为核心,提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其中的“礼”,既是行为规范的底限,也包含了理想化人文素质的上限。所以夫子不仅有“非礼勿视”之说,也有“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浩叹。他希望知识分子都成为“君子”,进而带动天下人都成为“君子”。如果说孔子为我们树立的人格理想是一个谦谦君子的形象的话,那么,孟子所提到的“贫践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却塑造出了一种经天纬地的大丈夫形象。形象虽说不同,但是我们能够从这样的人格理想看到一个精神核心,那就是胸怀天下的正义与公道。  如果有了这样的胸怀,我们的干部在用执掌的权利进行作为的时候,才可能依法地作为、人文地作为和科学地作为。权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有良好的动机不等于程序的合法;程序的合法也不等于效果的最佳。有了这样的胸怀,各级官员们才能更加正确地把握住其中的辨证规律,少犯错误甚至于不犯错误。有了这样的胸怀,各级官员们就不会以“形象工程”一类的虚荣去谋升迁,也不会因一时的欲望而去糜烂。那么民众所盼望的监督目的,也就随之而成为了潜移默化的日常行为,看似声严厉色的法纪条文,也将成为春风化雨般的人格力量。这看似一种十分理想化的境界,然而一个社会的进步,仅有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有人文精神的理想作为动力,如果我们的每个人都以此为动力来树立人格境界,我们的社会能不一天天地发达和文明起来么。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正是对这些民族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各级官员,实实在在的应该既做谦谦君子,也做经天纬地的大丈夫,如此,不仅成都,而是广大神州才算真正的雄起了!

2004年8月于听风堂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8 18:35:19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曹斌 发表于: 2004-8-14 16:02:50|只看该作者
在8.8日版聚上见过孙建军老师,从他和袁老师之间的闲谈中,的确有如上文中的风采。
14#
 罗松涛 发表于: 2004-8-14 17:19:48|只看该作者
可惜,那天没有机会和大师交谈,以前读过他很多文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孙建军 发表于: 2004-8-18 18:25:21|只看该作者
安祥的思想者
孙建军

孤独的思想者最终会进入安祥之境,那是他的家园。
其实,孤独的思想者一生离不得两样东西,一是酒,二便是茶,因为茶与酒象征着苦难。 酒与茶是苦难人格的两个面:刚直不阿,嫉恶如仇,激情奔涌,便是酒一样的火烧火燎的个性;然而,博学多才,厚积薄发,深刻智慧,是茶一般大音声稀的个性。 不过,酒往往不能与茶比,它太刚烈,犹如开弓之箭,去了就没有回头的余地。可以激烈壮怀,也可以糊涂误事。 茶就与酒不同,内涵深刻,细细品味的话,时常都能让你悟出点什么来。北宋王安石说过,茶为之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其实王安石并未将茶等同于米盐,他或许是雅思俗谈,但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米盐乃是世俗生命,而茶乃是生命之提升,是一种精神所依,所以才真的是不可一日无。 有一位诗人曾写道:他看见茶叶在清水中舒展开卷曲的身躯,一下子联想到天空中鸣叫着许多的山雀嘴巴。茶能泡出山高月小,茶能冲得云翻雨覆。茶正是这样一种独有的苦难,是孤独的最佳形在,冲泡之间,尘封的命运在明静如水的境界里复生,这是中国茶惟一的滋味,也是孤独者才能享有的滋味。 有人对茶不以为然,因为我们在品评茶的美妙时,遗漏了一个事实,酒还会使人做梦。而醉意分别两种,醉了酒之后做梦,实际上是在麻醉自己,是想将自己的现实隐藏起来。而梦做得像醉了一样,才有更高的境界,因为它给我们一种勇气,让我们暴露了自己。 人们常说醉生梦死这句话。其实是为了躲藏现实的醉,只能醉死,而只有当醉进入了梦的境界,才有重生的幸运。诗的意境才是酒的意境。才是人性与理想在醉中的张扬,才是一种投向光明的暴露。人生只有在这种暴露之中,才能达到向自然回忆的优美境地。因此,酒和茶一样,都是清澈透明的智慧。 也许可以说,酒就是人们所找到的,可以诠释思想与艺术的物质形态,因为现实与梦境都将是残缺的,而修补这残缺的就只能是想象力了。或许正因为人们害怕遗忘了这样的修补,才在形而下的物质中找到了酒。它原本是提升人类精神的物品,并非是物质生活的佐料或补充。 又因为人的心灵境界的千差万别,才对酒有了不同的理解;才有那样多的千差万别的醉。送英雄出征时有酒,浇才子诗情时有酒,结天地良缘时有酒,庆人间欢乐时有酒……这时的酒不仅是激情,它更是光明透澈的智慧。 议诡计阴谋时也有酒,做黑手谋划时也有酒,杀人越货的勾当中也有酒。这时的酒,同样是一种激情,也同样是一种孤独,然而却是黑暗的孤独,这时的醉,正是为了现实中的一种躲藏。 所以酒是不能狂饮的,必须有尺度为界限。光明与黑暗,伟大与渺小,成熟与腐朽,其实只有一念之差。正因为如此,人便不一定要饮了酒才会醉的,因为人无时不在思想,所以也无时不在醉意之中。这样的醉,便是陶醉,就是人生滋味的自我感觉。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在有生之年永远也喝不干的酒盅,它可以是理想,也可以是隐私。它的醉意就是浮想联翩的欲望。有许多伟大的行为诞生于这样的陶醉之中,也有许多卑劣的行为诞生于这样的陶醉之中。然而,必须警醒,也有许多伟大的行也毁灭在这样的陶醉之中。 正像这心中的酒盅是喝不干的一样,人的愿望最终也是不能圆满地实现的。无论你多么地幸运,无论你自我感觉的陶醉有多么的良好,到了生命终止的那一刻,那心间的酒盅却依然是满满的,你饮不完人生的醉意。人的一生是为着愿望而陶醉着的一生,也是为着愿望而永远遗憾的一生。 看不到这终结命运的人的陶醉是悲哀的,虽然他们的行动也像酒一样,始终都有激情。然而这激情会促使他们狂饮,他们最初的醉也就是最后的醉,是活一辈子就完了的人。看懂了这终结命运的人并不会由此而消极,因为他们懂得品味不同时段和不同层次的生命 的意义。他们不会将人生之酒当作目的来追求,而是将愿望之杯作为过程来品尝:“城里的孩子们,你们歌唱麦子的时候,它已经被做成面包了,而我是地道的农人,懂得怎样用泥土,将双手洗磨为黄金,我还将为你们奉献面包,并且,原谅你们……” 然而,不论是品茶还是煮酒,全然地进入了孤独的孤独者是沉默的;全然地进入了孤独的孤独者也是豁达的;全然地进入了孤独的孤独者将由此而永远是安详的。 安祥是一种使命,其目的是为了进入生命的圆满。” 世界上有那么多活着的人,成天地忙忙碌碌。假如问他们,他们在忙碌什么?他们会很爽利地答道,他们在为了生活。也许有人还会对你的问题报以嘲弄的神色,心想,这个人怎么这样地痴愚,连为生活而奔波的道理都不懂么? 其实,为了生活和为什么活着根本不是一样的问题。这反倒是把一个事实摆在了生活的面前了,那就是有太多的人不晓得活着是为了什么。 世间其实早有这样的言语,形容一个人的一生 毫无价值,就用“形同草木”这样的话。其实人不知为什么活着,远比“形同草木”还要悲哀。草木因季节的更替而荣枯,是亘古不变的规律。然而人如果不依照正确的方向生活,就会想出许多错误的方向来,也就背离了自然的规律。 反观现实就会一目了然,在生活历程中呈现出的太多的黯淡、凄苦、无奈,根本上都是源自于许多的人不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当然,有许多人将这人生的苦味推说为老天不公,或者说时运不济,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奈的托词,是不敢正视人生的掩饰。因为人们大多数都趋向于功利主义,追求物欲的享受。但是物质的满足,无论如何也填不满心灵的空虚。 有人恣意追求欢乐,但欢乐之后就有更多的空虚接踵而来;有的人成天寻找刺激,然而刺激之后得到的却是更大的寂寞;也有人努力追求人生的高潮,殊不知没有低潮何谓高潮?高潮一过去,接着就是低潮。在这样的纠缠之中,人往往就迷失了自我,也就背离了人生的方向。 有一个很有启示性的故事:金刚藏菩萨问佛祖,“一切如来,什么时候会再退转为众生呢?”佛祖听了,没有正面地回答他,而是巧妙地反问过去:“当金子从矿石中提炼出来成为纯金之后,什么时候纯金再恢复为矿石呢?” 从矿石中提炼出纯金已属非常不易之事,再让纯金恢复成矿石,那怎么可能呢?既然人的生命是神圣的,那么正应该像从矿石中提炼出纯金一样来完成人生的使命。所以人生是必然经过一段由痛苦而觉醒,由陶冶而净化的过程,才能把握到生命的真实和永恒,才能保持内心的安详和心灵的和谐,进而彻底走出生命的阴暗面,达到光明的圆满,这才是人生的真正使命。 安详是人生修持的境界,安详也是生命的本真。安详本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它超越了语言。因为思想一旦用语言表达时,哪怕用了最大的努力,也只能是它的相似,并不是全貌。 这像盲人摸象,摸到了耳朵的,说它像一把扇子;摸到了肚皮的 ,说它是一口大锅,看似有道理的事物,往往存在于偏见之中。 安详不追寻道理的究竟,它可能获得的只是一种心态,而这心态就是本真的生命。 佛教禅宗的典籍中有故事称:二祖慧可刚见到达摩祖师时,即对他说:“我的心不安宁,请求师傅给我安心。”达摩祖师却对他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心。”慧可法师想了许久说:“心根本就找不到。”达摩祖师就告诉他:“是这样的话,我已经替你安顿好了。”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0 15:25:59编辑过]
16#
 孙建军 发表于: 2004-8-18 18:29:43|只看该作者
安详即由此而来。人,不管他物质生活充实或贫乏,只要他内心得到了安详,就是生活在幸福中了。反过来说,不管他处在什么样的地位,过着什么形式的生活,如果心里紊乱不安,那么,生活对于他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煎熬。
由此而观,安详不是神秘的宗教。因为真理是普遍的,普遍的就是一般的;神秘往往是偏见的外衣,所以说它不是真理。安详既不是世俗的道理,更不追求神秘,那它是什么呢?就是内心的安详。内心的安详也可以说是正确的感受。正因为我们生命的所有感受,有绝大部分都是不正确的,才使我们的心得不到安宁,才使我们生活过得既浮躁又潦草,才有了太多的矛盾和元素。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意感知世界,而世上声色犬马,红尘滚滚,有的是过眼烟云,有的则全是幻象,有的因为我们的心态不正确而扭曲了外在的形象。我们所感受到的大都是不实在的东西,所以我们很难活在正确的感受里,因此我们也没有享受到真正的人生。

正确的感受是一种没有忧虑、没有恐惧、没有私欲、没有攀援的统 一的、调和的心灵状态。然而,没有一个人的心灵是统一的,除非我们对自己下过一番自我认识的功夫,最终达到了一切事理,一切众生的源头处,否则的话连自己的心灵不统一这一点,也察觉不到。

有的人自以为自己的人格是完整的,其实不然,众人的人格其实都是破碎的,心灵是分歧的,多头绪的。自己明明想做这件事,再过几分钟又不想做了,我们的心,常常前一刻喜悦的,后一刻又沮丧,所以我们的心灵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统一”。

天下所有伟大的事业都是在统一的心灵下完成的。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心灵统一,那就不可能发挥出生命的潜能;不能发挥潜在的力量,就等于自己把自己埋没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了,人在大部分时间中、大多数事物里,不是别人在限制你,而是你自己埋没了自己。庄子说,“道在屎尿。”真理是如此普通的存在着,为什么我们会看不见呢?

只能说它是一个事实,它是人从出生到现在,所有生活、行 为、信念的总和。它是由于对外界事物的认同,对于意识素材的联想,由自我出发的所有消极的、破坏性的情绪的发泄。由于它与真实不同质,所以你便无法再见到真实,我们只有突破了这个障碍,才有可能见到真实。所以人应该时常地反省。靠着反省,将破碎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看透之后,就有了突 破这个障碍的可能了。当我们把这障碍突破了,我们就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见到生命的真实,然后我们就能够得到生命真实的享受了。

生命之初享受的就是安详。安详的心态中有感觉的至美。一个人当他每一秒钟都能获得安详的时候,就没有妄想,没有矛盾,没有烦恼。这是一种永恒的美好,永恒的纯洁,永恒的自觉,永恒的安详。安详的心态中有感受的至美。有的人看到万事万物都阴森、都丑恶、都暗淡、都晦涩 ,这就是病态的心理。当他把自己的心态调和得非常安详的时候,他就会发现原来的一切都是这样美好。

安详的心态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我们以这样的心态活在这个世界里,当然是最高的生活艺术。我们能够如此地活着,生活对我们来说才充满了生之喜悦,才是生命的享受,生活也才不再是对生命的惩罚。

如果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恐惧、忧虑的心态过活人生,那生活对于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

进入心灵的调和、统一是很难的。也许思想的痛苦,包括怀疑,正是进入统一心态的一种方式。刚才不是说到人应当反省么,反省也是从怀疑的痛苦开始的。然而幸福便是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俯仰无愧,分分秒秒都感受到了真的、善的、美的,这才是人生最高幸福。人如果能生活在安详的心态里,就拥有了永不枯竭的幸福源泉,幸福就会永远地追随着你。

有人主张人生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然而人们往往以虚幻的功利来注释不朽。有些人追求物质的享乐,有的人追求功名的显赫,有些人则活在蝇营狗苟、莫名其妙的自我迷失中。这些人,不管他是为了不朽的功业, 还是为了人生的享乐,都处于矛盾纠缠的心态之下。只有摒弃私欲、功利,全心追求内心的安详,才是人生的正确理念。

获得安详的心态是因人而异的,也有起码的条件应该遵循。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努力地工作,追求优良的工作成果。但是都不必因为自己没有得到相对的报酬而失望。我们每个人追求的应该是奉献自我的机会,而不是自我标榜、自我功利。我们是抱着这种心态去工作的,我们在努力创造,但是并不是为了自己占有更多。当我们做了一件很完美的事情时,我们没有必要沾沾自喜。当我们做了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时,我们不应该有优越感。只要这样,人就活得无愧无悔、心安理得。

有许多的人,有了贡献而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就牢骚抱怨,有了学识才华而得不到重视就怨天尤人。这样一来,他们的内心平衡被破坏了,就感觉到有一种被遗忘,被冷落、被否定的落寞,就发生了生命感知的错误。活在顾影自怜状态里的人是很凄苦的,当他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毁灭自己了。

达到安祥,要防止私欲的扩张。我们每一个人的合理欲望都是人类进化的动力。如果我们的老祖宗都满足于山野穴居,茹毛饮血的生活的话,今天我们也还会那样地生活。因为人是有改善生活的欲望的,所以一代一代地提高了生活品质。合理的生活欲望不是罪恶,然而超出范围的私欲扩张,就是罪过了。

我们可以去阅读历史,一个朝代的崩溃,一个国家的灭亡,一个社会的腐烂,都是被无限扩张的私欲所毁灭。私欲不仅可以污染社会人群,腐蚀一个国家,而且当它扩张到极点时,便会毁灭整个人类。

所谓私欲,就是占有欲、支配欲、权力欲等等。怀有极度私欲的人不论他处在什么地位,其实都是懦夫,白天怕人,晚上怕鬼,这样地活着,难道不苦?

我们拥有感官并不是罪恶,感官只不过是我们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人生的附属。重要的是我们不要让它支配,不要让它牵制了我们才对。私欲,是无底的深渊。所谓权势、物质、虚荣,既不真实,也不永恒,它只能构成对你生命的污染、煎熬、惩罚,使你迷失,使你疯狂,所以你必须控制它,让自己活在合理的欲望中。也可以如是说,肚子饿了有东西吃,身上冷了有衣服穿,风雨来了有房子遮挡,这就足够了。进一步的倒应该是,如何才不虚度此生,不把这宝贵的生命浪费掉,如何净化自己,如何确确实实的认识自己,到达生命的圆满境地。有了这样的开始,才可能获得“安详之美”。

安详是由心态无愧得来的;安详是由求证宇宙人生的真实得来的;安详是由保持合理的欲望,不放纵私欲得来的,所以我们得到安详之后,就会活得踏实、活得潇洒、活得自在、活得无罪一身轻。

一个拥有安详的人,身体自然健康,正是所谓相好庄严,因为他们的生活中必然充满了慈爱、和谐,让人感到他们和蔼可亲,值得信赖。因此,他们的人生便非常通畅,障碍也自然减少了。他们合理的欲望都会实现,正确的努力都会成功,而且可以消千灾于无形,遏百难于未萌。

一个拥有安详的人,无时不在散发着他生命的光辉,构成他生命的磁场,当别的人同他接触的时候,也能够立刻感觉到安详。

人应该活在责任义务里,人应该担负起每个人自己的责任。不论你在哪个行业做事,不管你在哪个岗位上工作,如果想要活得不暗淡、不窝囊、不委屈、不晦涩,能够抬头挺胸,你就必须尽到应尽的责任。需知责任不是债务,不是你去满足了责任,而是责任满足了你人生的要求。人不能够为了放弃责任义务而使自己的良心产生一种亏欠,也不能为了省些精力而损害到自己的尊严。

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活在责任义务里,他才活得通畅、光明、坦然无愧。如果一个人不尽责任,不履行义务,又想活得很好,除了甘愿做最可耻、最低级的人之外,可能再没有其他的途径了。这样的人活着当然就是多余的了,对于他们自己来讲,这也无异于是对生命的一种煎熬。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活得快乐。

人间快乐皆为善存。作恶多端的人,从外表上就感到面目可憎。因为他的内心早已失去了做人的真诚,充满痛苦又万般地无奈,他们的外形会好看吗?

爱,是生命的责任,也是义务。然而爱不是私欲,是充满温馨的慈爱,充满智慧的仁爱,充满光明的博爱。

安详者的思想,他的心是统一的,他的心力是凝聚的,他的智慧是锋利的,因此他就具有最高的创造力。一个人到了心灵安详的境地,如果他产生了疑问,他就会不停地用安详的心态在思考,很快就会得到一个崭新的答案。正因为他的创造力所在,也由于他的责任义务之心,他对人们,对国家、对社会都能够提供卓越的贡献。

而他自身活在安详的境地里,没有嫉妒、没有牢骚、没有抱怨,没有恐惧,他也就活在了生命的满足之中,所以安详的人生也是安详者自我享受的人生。

在安详者来说,他的有生之年的活动半径中,所到之处都散播出灿烂的心光,所到之处都散播出安详、和谐的灵气。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散播安详,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祥和的社会;我们人人都散播安详,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富强康乐、自由博爱的世界。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1 8:13:31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罗松涛 发表于: 2004-8-19 11:28:29|只看该作者
与其这样,不如把孙老的弄到《精品》里面去。
18#
 安蓉 发表于: 2004-8-20 16:17:44|只看该作者
看得我眼眶都红了,为那些可怜的生灵和一生歉意的智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罗松涛 发表于: 2004-8-20 16:21:33|只看该作者
真实小心的女子!
20#
 孙建军 发表于: 2004-9-13 08:49:52|只看该作者
乡村叙事中的语言想象孙建军马平的《草房山》是一部成功的才华之作,基于文学以想象营造美的特质,我得出了这个判断。不论我们为文学赋予什么样的光环,崇高抑或神圣,然而从人类精神本源上看,它依然是“just a game”。正因为这一特质,它才不断地以想象力营造出新的空间,让更多的人一起“play”一起“happy”。在不断更换的想象力中,总有一小部分被我们肯定下来,重复使用,并被称之为经典。现实主义就是这种经典。然而经典在传承中,由于不断被重复使用,也会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创造的尴尬──结构和语言的程式化。将《草房山》放在这个前提下批评,也许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文本带来的意义。什么是小说?如果将其放在“Story”的定义中,便一定会得到“n”种答复。所以不如直面当下中青年作家处理现实主义题材的现状,其创作实验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努力方向:一类是以严谨的故事结构、曲折的情节来表现书中人物的命运特征,以象征手法重现生活,以此唤起道义、良知。坚持这一类手法的四川中青年作家很多,我们完全可以2004年初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农民》为例:书中主人公承载的故事,其实读者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由于作者以故事的方式将其凝聚化,从而引发了社会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发挥出了文学作品在实现社会正义中的承担作用。《农民》一书的核心是完成了对于中国农民的道德身份指认,而使“三农”问题向更深层次的文化层面延伸,使其由“潜学”成为了“显学”。随后,四川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草房山》,它恰恰是另一类创作努力的代表性作品。这种手法以主人公所承载的命运特质为精神出发点,并以此展开语言想象,以独创的语言氛围感染读者,进而引发对于人本存在的精神思考,唤醒人文关怀。笔者认为,《草房山》的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将富有才华的想象力和语言的独创性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营造了一个因生命的坚韧而又文学化了的乡村梦境,这个梦境让我们延伸了对于乡村经验的重新审视。二是作者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挑战精神。从书中我们也看到,作者曾受到过《百年孤独》等名著的影响,但作者却善于在借鉴中独创,开拓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冷峻且幽默的语言世界,它将故事中更为深层的哲学意味交融于独到的语言叙述中,从而解读出了几代农民命运存在的精神内核,凸现出来的是人性的光辉。之于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我们不能说哪种手法更为正宗,更不能仅仅从社会学的意义上判定谁是最为合格的现实主义。就艺术手法而言,如果文中提及的前者是实证化和批评化的,而后者即是哲学化和诗意化的,只要一部小说问世,而这个文本又值得更多的人与它一起“happy”,就值得我们为其喝彩,因为文学作品不是用来较量的武器,它仅仅是奥林匹克无尽传递中的一程火炬。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1:31,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