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12325|回复: 21
[名人

卧龙闲谈:孙建军

 [复制链接1熊猫
21#
 孙建军 发表于: 2005-7-15 16:24:30|只看该作者
国内首部韩剧风格言情电视连续剧作品
《东方夏娃》:我省女作家曹蓉倾情书写成都故事本报讯:近日,我省青年女作家、巴金文学院创作员曹蓉根据自己同名小说改编完成了28集都市情感电视连续剧《东方夏娃》。目前,成都一家影视公司正在筹拍之中。这是一部反映当代成都女性爱情和婚姻生活的电视剧,它通过剧中人物的情感纠葛和婚姻冲突,讲述他们在失落的伊甸园寻找失落的爱情过程。本剧围绕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紧扣时代变革和前进的脉搏,展开爱情和婚姻的激烈碰撞,表述了深刻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故事告诉人们,从东方的文明到西方的《圣经》,体现了爱是至高无上的。爱不仅是婚姻的根基,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根基。爱是人生永恒的目的地,爱是婚姻的精神道路。追求爱情的美好和永恒,以及人性的真善美是这部电视剧的灵魂。故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成都是一座发生爱情的城市,一座供爱情栖居的天堂,一座充满故事的浪漫之都。作者从去年10月开始《东方夏娃》小说创作,今年2月完稿,近30万字。曾经出品《倾城之恋》的制片人余明福先生看了《东方夏娃》小说稿后,极感兴趣,他希望曹蓉将小说改编成剧本。这样作者开始了她的第一次 “触电”,从今年3月开始改编,到6月剧本完稿,75万字仅历时3个月。重庆著名导演金洪先生看到剧本后激动地称,这是一部中国版、具有韩剧风格、偶像型电视剧,具有唯美、精致、细腻感人的艺术风格,具有高品位的审美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魅力,将会给国内情感电视剧带来一股清新之风。省作协影视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建军看了剧本后说,今年年初国家广电部的全国电视剧选题规划会上,有关领导就明确提出国内电视剧应向韩剧学习,而《东方夏娃》称得上是开风气之先的剧本,不仅表现了四川作家的实力,而且具有成都地域文化背景,反映了新世纪成都女性及成都人的精神风貌,对于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构建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卓 迅)
22#
 孙建军 发表于: 2005-7-15 16:25:3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感动“一米阳光”──序刘志学新诗集《落叶是风中的鸟》孙建军1这个夏天,川中射洪诗人刘志学的一部诗集校样送到了我手上,读完之后,意念中闪出这样的意象──“一米阳光”!这是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却也是一行回味不尽的诗,于是循着诗人的新作,产生了许多断想。“射洪”与“诗人”,自然让我想到一位远古的伟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不是每位诗人都用一样的表达方式,能像陈子昂那般吞吐纳宇宙固然惊天动地,而能像刘志学这般感念一草一木也照样动人心魄,因为他们的孤独都是与生俱来的──“风 轻轻一摇/黄叶便纷纷落地/树 没有说冷/仍原地不动地站着/似乎在等待什么//如果你是一棵树/会那样站着吗”(《站着》)。2目下的中国诗人,由于青年时代生长的背景不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念一草一木。传统的一类便使劲地叫嚷今不如昔,以自己的作文大大地不受社会重视而捶胸顿足;前卫的一类便拼命地以形式来张扬个性,以为这样就可以突出重围。而我却想说,是什么在悄悄地来临,我们还将用心去找寻,有一支牧笛吹开远方的花朵,是岁月的歌谣,季节的爱情;是命运的歌谣,时间的倩影──“连生长也身不由己/身不由己 就站成了/一排排喧嚣的日子//落脚城市的树/额头 长满乡愁、像在外打工下错车的人/想家 却无法回去”(《城里的树》)。3也有敏感的理论家说了,这样是不对的。这是将诗人故意地“神圣化”抑或“妖魔化”了。我认为他们说得很有道理。上述的现象,简直就是一场自我心理纠缠的神魔大战,看上去真是让人感到累人,而且累得哭笑不得。但是,理论家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要不是有了改革开放的二十余年,要不是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作家们还不知道要将自己“神”到哪里去呢。所以我又想说说,活在民间是一种幸运──“根扎进普普通通的日子/就把生死看淡了”(《小草》)4刘志学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乡村干部,草根上的知识分子,大自然离他近,民间生活离他也近,这正是他诗作独到的基础,民间百姓,乃是他的衣食父母。所以他不仅拼命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业余时间的文学创作也非常勤奋,通过这一点来证明自己的创造能力,来张显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于是我想对作者说,不要长大,让我们记住这句短消息,别问我是不是太傻,别对我事事牵挂,别看我有没有白发,爱是一座山,我们慢慢地爬,只要有你也有我,这个世界没变化,别以为这是童话,这是一个美丽的想法──“一杯清茶 几朵涟漪/有春的芽尖 有秋的苦枝/不有我们/疲惫跋涉的影子……”(《茶水里的风景》)。5每一个诗人,其实都是平凡的人,他们本就应该活在民间的。但他们又不会简单地活在民间。他们因了形象思维的作怪,一般又比较敏感,看到民间的喜怒哀乐,或贫富不均等等,忍不住的时候,就要站出来说说,要为天下苍生登高一呼,于是发乎词章,这才被称之为文人了。比一切执著的是命运,在眺望与等待之间,所有的道路都铺展着,当我们贫穷得只剩下金钱,富有得只炫耀肉体,应该选择物欲还是重新关怀灵魂?最亲切的还是远方,最临近的还是眼睛,季节不会随风飘走,太阳在等待我们──“但我不知道/树要长到什么高度/才能把走失的鸟群/喊 回 家”(《在故乡植树》)。6而好的诗歌作品,也正成为了百姓更好地认识生活的一个渠道,诗人和民间就有了共鸣,也多少让诗人们受到了世人的尊敬与爱戴。然而这并不是作家可以将自己“神圣化”或者“妖魔化”的理由。因此,我想以了另一个老生常谈,“深入生活”:多情的花有开有谢,你是一个坚强的名字,让惊雷落满全身,在岁月的火里,石榴依然洒落英雄的血滴,子粒中孕育着泥土的儿女,这时我们要告知太阳,开放是每一朵花的权利──“我听到故乡的土地/有许多故事正悄然生长/是谁的扁舟/泊在我多情的梦乡”(《龙洞峡之约》)。7也许,这是一个有人大加赞赏,而又有人不屑一顾的命题。然而我认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它至少可以告诉我们,“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而且作家信并不是悬浮于老百姓之上的神。就像刘志学这部诗集中的许多小品一样,司空见惯的民间世相,然而因为有了他诗人心灵的提炼成章,就好像有了中医师手中那小小银针的功用一般,让人从喜怒哀乐中得到启发,自然也就起到了对于真善美的褒扬作用了。果实的重量,使大地轻盈,一朵向着明天的花,是苍凉厚土的嘱托,把黄金、爱情和幸福交给你们,黄金有价,爱情珍贵,我们已无法守住永恒,那么,请把我的血肉拿去,请把我的骨骼也命去,让尘世所有的布施,都能抵达心灵──“是谁 走着走着/在霞光中 喊出我的名字/喊我的人没有看我/……让我猜谜 却不亮/谜底”(《喊我的人》)。8热爱总是注定的,就像我们的花朵和爱情,土地依然耕耘着,以收获的方式与远方对话,为了今天,我们一直守望着,看稻穗怎样扬花,棉蕾怎样坐果,阳光怎样在向日葵上轻轻转动,幸福也总是注定的,尽管在秋的面容上,写满了幸福的疼痛──“血写的言辞/与生命有关//我听到泪水/就听见汨罗江水的涛声”(《屈原》)。9我听到钟声对岁月说,你就倾诉吧,这个季节是我们的,生命像歌唱的星星,我们安顿好了四季,用高贵的语言捂住伤痕,风雨还会来临,请你珍惜今生的夙愿,等待第一滴春雨湿透岁月,让爱情重新萌生,让真理挂满尘世的笑容。让我们一起言说和倾听,这就是我在刘志学的“一米阳光”中体验到的难得的幸运与美好──“太阳走了/像喝醉了酒的姑娘/在那里躺下/梦中相吻有伊人/是不是依然/在水一方”(《落日》)2005年7月7日于听风堂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23:5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