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327|回复: 21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蜀虎 发表于: 2004-2-26 04:14:5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名人卧龙闲谈:孙建军

 [复制链接]
孙建军/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雷康 摄
作家·孙建军发言
地点: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3-10-18 10:41:36

卧龙闲谈 卢泽明/文

  我和孙建军先生没有太多的交往。几次碰面不是麻将桌上,就是酒桌上。他的眼睛总是呈现出惺忪的酒意。顶着诗人的名号,实则是一个酒肉之徒。我是这样看他的,而且一直是这样。受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邀请,得以在十月一游卧龙,孙先生也在其中。这是我们在城市喧杂气氛之外的第一次相逢。
  简单的寒暄之后,一上车,他很快睡着了。我看着车窗外的景致,以为这一趟为期三天的旅途,如果不是坐在同一张酒桌上,我们的言谈大概也就限于寒暄。
  秋天的卧龙已经很冷了,尤其在早晚。没有充分准备的孙先生一下车,就冷得发抖,而他选择的房间,一没有热水,二没有电热毯。他扯着嗓子抱怨。嚷着早点回去。这更暴露出一个酒肉之徒的本色。我不免觉得孙先生有些可耻。事实上,孙先生仅止于抱怨,性格直率罢了。组织者为他找来一件防寒服,就基本上听不到他的抱怨声了。他的怨气很快被卧龙美丽的秋景所驱散。
  在主人召集的座谈会上,一阵客气的发言之后,我以为座谈会就此结束,孙先生却突然要求发言。
  孙先生早年当兵,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待了13年。伐木曾经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在大马锯下,一棵棵巨大的落叶松、樟松倒下。出于好奇,或者无其他事可干,士兵们数树的年轮,这些刚被锯倒的树的年轮一般在150年以上。孙先生还参与打过黑熊。熊被打死,但孙先生坚持认为他的枪射出的十余发子弹,打到了别处。那是一头母熊,遗留下3只幼熊被士兵们带回驻地,不到一个月,它们也死掉了。随着山区生活接近尾声,动物越来越少,在开山炮声中,许多动物在惊恐中逃到了苏联境内。而且一去不复返。孙先生还到过呼仑贝尔大草原,在伊敏河边扎寨。草原上有许多小湖,蒙语叫措尔。夏天,地表温度高达40多度,孙先生跳进措尔冰凉的水中,刚刚站定,既感到水中的身体被柔软的涌动的肉质所包围。顿感惊恐万分。他小心翼翼用手去试探,惊讶地发现那是鱼。
  孙先生讲述他青年时代的传奇生活。没有洋洋自得的意思。因为在东北原始森林的那些日子里,一想到150年以上的参天大树被自己伐倒,他的身体就发软,罪恶感油然而生。呼仑贝尔草原上的散落如珍珠般的措尔中,如今早已失去了鱼的踪影。从孙先生在水中捧起第一条近一斤重的鲫鱼开始,灾难即接踵而至。先是为满足改善伙食,而后是为做成鱼干带回老家,无所顾忌的捕捞终于导致鲫鱼绝种。在唏嘘之中,我看到孙先生的目光充满歉意。
  在卧龙接下来的观光过程,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我与孙先生总是走在一起。他对我说,当年伐树,为了方便下锯,结果留下的树桩都是一米多高啊!真是很坏、太坏。
  孙先生还给我讲了许多,“真是很坏、太坏”的感叹我听到多次。看似粗糙的孙先生其实有一棵敏感的心,虽然十分高傲,但面对自然时,它是卑微的,虔敬的。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孙先生是一个诗人,我却没有读过他的诗。更不曾同他深入的交谈。有限的几次碰面,即认定他不过是一个酒肉之徒,草率得很,惭愧得很。
  时代的剧变在自然中留下创伤,成熟的人或许不以为意,或许仅撷取其中一二充作趣闻。但总还有人(虽然极少),对之难以释怀,甚至充满悲伤。这是人性与自然获得和谐的希望,虽然显得寂静无声,却暗含不朽的力量。


合影/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雷康 摄
与会部分作家合影
地点: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3-10-18 11:02:56


孙建军和卢泽明与大熊猫合影/中华大熊猫园/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雷康 摄
作家·孙建军卢泽明大熊猫合影
地点:中华大熊猫园·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3-10-18 16:22:33


卢泽明、孙建军/中华大熊猫园/卧龙特别行政区/雷康 摄
卢泽明作家·孙建军
地点:“九妹酒家”小旅店·卧龙特别行政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时间2003-10-18 18:26:11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冬日登峨眉 念奴娇
2# 四姑娘山
 精灵 发表于: 2004-2-26 15:51:2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向孙建军老师敬礼~~~~~~~~~~~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cheelgo 发表于: 2004-2-28 21:35:43|只看该作者
孙老师不是很熟悉啊!
4# 金佛山
 leikang 发表于: 2004-4-11 00:06:32|只看该作者

  孙建军是四川省作协主席团成员、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作家文汇报》常务副主编、一级作家。

  本文作者是《成都晚报》副刊部主任卢泽明(笔名布芒)。

  一、文学创作著述丰厚,具有广泛影响作为一名专业文学工作者,孙建军常年笔耕不辍,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在《人民文学》、《诗刊》、《十月》、《上海文学》等十多家权威性刊物上发表了300余首有影响的诗作,成为了当时中国青年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为此,孙建军于1990年率队出席了第四届全国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表彰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此后,孙建军在创作上成果不断,发表的作品已超过300万字。出版了诗集4部,长篇小说5部,散文集1部和长篇历史人物评传1部。其间获得过国内影响较大的萌芽文学奖和第三届四川文学奖等十多项文学奖。

  二、编缉工作诚心敬业,不断推出佳作孙建军担任《星星》诗刊编辑和副编审期间,诚心敬业,具有创新能力,推出过后来获得过鲁迅文学奖的作者张新泉、朱增泉等7位诗人在本刊的首篇作品和重要作品。在负责该刊理论版面组稿中,能够不断策划出新栏目,对于当时纷纭繁杂的诗坛现象,既保持权威期刊的正确导向性,又拥有丰富多彩的可读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担任《作家文汇》常务副主编期间,能够将创作研究和出报策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组织评论家对于我省涌现出的新人新作予以及时评介,先后以专版形式率先评介阿来、裘山山、柳建伟、贺享雍、麦加等20多位作家的小说和散文新作,这些作品后来绝大多数都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四川省文学奖等文学大奖。《作家文汇》获得首届四川省优秀内部报刊称号的荣誉。

  三、理论研究刻苦钻研,取得可喜成就孙建军撰写并发表过文学评论文章60余篇,并出版过诗论专著1部。2002年,孙建军在与同室负责人共同主持乡土题材小说创作研究项目时,主编出版了《乡土耕耘者──贺享雍研究》一书,以理论的严谨性和广泛的指导意义获得好评,最终该书获得了四川省第三届文艺评论奖。

  综上所述,孙建军以其在文学创作、编缉出版、理论研究领域的成就,使自身业务素养达到了该领域一名专家的水准。1986年12月至1994年8月任四川省作家协会《星星》诗刊编辑;1994年9月至2001年5月任副编审,担任《星星》理论编室主任等职;2001年6月任一级文学创作,担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副主任、《作家文汇》常务副主编至今。文学创作著述丰厚,发表作品300万字,出版著作12部,获得过四川文学奖。编缉工作成绩显著,不断推出新人佳作,获得省首届优秀内部报刊荣誉。理论研究成果不断,出版诗论1部,主持项目并主编出版专著,获四川省文艺评论奖。


作品诗集《纯情的微风》 1989年5月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诗集《善良的孩子》 1990年9月 四川大学出版社
诗集《时间之岛》 1993年12月 四川文艺出版社
散文集《岁月的风声》 1996年1月 成都出版社
诗集《雾月水仙》 1997年6月 北京燕山出版社
长篇小说《疯人独语》 1998年8月 延边大学出版社
诗集《孙建军诗选》 1999年6月 中国文联出版社
长篇小说《非常朋友》 2001年4月 长征出版社
人物评传《武则天》 2001年9月 巴蜀书社
长篇小说《大命运》 2002年1月 长征出版社
长篇小说《欠债难逃》 2002年6月 新疆人民出版社
长篇小说《新阿Q正传》 2003年3月 中国盲文出版社

  评论集《忆巴金 论巴金》2003年10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担任编委)电视专题片《黄错忏悔录──纪念巴金百年华诞》成都电视台2003年10月制作、首播。

  第三届四川文学奖第三届四川文艺评论奖(项目主持人)《人民铁道报》首届“汽笛”奖(铁道部机关报承办)铁道部工程指挥部1987文艺创作二等奖
1992全国文学艺术创作佳作奖(山西省文联、作协承办)
1993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承办)
1994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山东省作家协会承办)
1994年萌芽文学奖(上海市作家协会承办)


最佳效果请看主站people/s/sunjianjun.htm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罗子兰 发表于: 2004-4-11 00:12:07|只看该作者

卧龙闲谈:孙建军

老人和大熊猫。很好的图片。
6# 青城山
 楼主|蜀虎 发表于: 2004-4-20 04:17:15|只看该作者

凤凰·神鸟笔会赋

凤凰·神鸟笔会赋孙建军/文

  2004年为香港凤凰卫视台建台8周年纪念,因其台标与成都金沙文化遗址出土之金箔神鸟图像无比神似而举办凤凰·神鸟笔会。笔会之上高朋满座,省市领导与凤凰台著名主持人欢笑论改革开放前景,实为蜀中文化之独一景观。以黄纯尧、田旭中邓代昆、孙友军为代表的当代著名书画家挥毫泼墨,以百鸟百凤之图以抒胸臆,为打造成都形象而壮行色。开笔之前,经四川省散文学会和成都画院荐举,由诗人孙建军先生讽诵《凤凰·神鸟笔会赋》而成趣,〖本站〗现发表此赋,以飨网友。

孙建军/宾馆餐厅/锦江区/雷康 摄
孙建军
地点:某宾馆餐厅·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4-04-16 13:03:56



凤凰·神鸟笔会赋
  浩浩苍穹一色春,朗朗干坤八万里。西蜀故事,历史风云际会;抚今追昔,文明源远流长。物华天宝,九天开出一成都;人杰地灵,千门万户入画图。固有三星堆文化,世人皆惊叹;金沙村遗址,神鸟奇出土。尔来四万八千岁,人文光焰之翘楚。
  如烟往事千年,改革花开满树。逢盛世,神鸟归;国运昌,凤凰来。大荒无语,演释成篇《山海经》,时代有言,全球直播“凤凰台”。
  夫凤凰台者,中华文化传播人;大成都者,西部开发排头兵。双双携手,两两振翅,籍锦城之神韵,写流动之音符。“凤凰”八年台庆,成都一笔风流;三千年形神牵手,一时间才情总汇。新天地,共九州。让媒体与都市携手,打造成都品牌;任神鸟并“凤凰”共舞,传播文明佳话。合民心,兴国运,古蜀文明得以远播,万众豪气倍受鼓舞。当赞笔会创意之奇巧,可圈可点,一如太阳神鸟,四方羽翅承朝日;可叹节目制作之标新,可歌可泣,更像香港“凤凰”,八面金风送征程。
  嗟夫,凤凰即神鸟,比翼神交非巧合,烈火永生洗铅华;神鸟即凤凰,众生关注为真情,春风点化作羽翎。设若蜀中酒仙太白在,定当为“神鸟” “凤凰”联袂而飘然,或把盏凌风,或荡胸诗魂:命九天之水为之洗尘,令环宇之声为之共鸣!
  神鸟复神鸟,成都巨变国之幸甚;“凤凰”舞凤凰,文明远播民之欢心。破缧绁,又当繁花锦里春,抒胸臆,正是挥毫泼墨时。当写神鸟复活,当画凤凰再生,为国分忧,为民造福,新世纪立誓成就富民强国梦,以大手笔,绘新画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蜀虎 发表于: 2004-4-24 22:36:42|只看该作者

法治政府呼唤公民意识

孙建军/文
  过去的这一周,阳光真好,融融暖意不断传送着春消息,国务院颁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就是其中一例。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它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人大修宪中体现出来的“宪政精神”越来越成为紧迫的时代诉求,而且也仅仅再是写在纸上的理想,它正以坚定的步伐向前迈进。《纲要》不仅提出了全面建设法制政府的目标,同时也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时间表,明确规定,用10年时间,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成依法行政的法治型政府。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政府就是政府,这种字面上的定语,看不出什么大的不同,甚至认为它与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有其深刻的文化思想根源的。《纲要》的实施,是要完成管理型政府向法治化政府的过渡,这绝不仅仅是一种字面上的表达,而是将过去那种“权力无限,管束无边”的政府建设成为“权力有限的政府,全面服务的政府,公开透明的政府和全面负责的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是理想的诉求,更是现实的必然。虽说依法治国的理念,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进程早就提出来了,中央也一直将其作为社会全面进步的系统工程来抓,然而在它20多年的实践中,却显现出了很大的差距,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不协调,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阻碍,而“法治精神”在官员与民众意识中的淡漠,恰恰证明了它是依法行政过程中诸多消极因素中隐蔽性最强,阻力最大的一环。
  在既有的观念中,人们往往认为,政府就是管事、管人的,而普通民众就是被管的对象,政府管民众,老百姓怕政府,仿佛天经地义。这种观念,带来的后果实际上是无论政府还是民众,都不在意对于法治的诉求,更不在意行政作为与司法结论中,程序的正义。比如,法政政府要求,当某个公民在被政府处罚的时候,绝不是执法者想罚就罚,更不是想怎么罚就怎么罚,他不仅应该有必要的知情权、抗辩权,重大事宜还应该有听证权。听证制度是社会运作中成本最高的程序,却也是最为正义的程序。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结果的公正,所以《纲要》的出台,首先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是管束标的一种转变,它的重点是治官、治权,而不是治民。作为公民有权利这样说:“只有国家首先爱公民,公民才能爱国家。”
  从中国近代史看,缘何当时西方列强以200余年时间富国强兵,后来居上,而泱泱大国的中华文明却在这个时段中停滞不前,写下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法理精神的缺损,不能不说其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就是对比东西方4000余年的历史,我们也会发现,这里边一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法理文化:彼方的文化中早就有“保护私产”的观念,而我们却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工业革命的背景诞生出“自由、平等、博爱”时,我们还仍然固执地念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伪道德经。中国历史上的法学家们一直信奉的是“法即是刑”,在他们那里,法就是治民的手段,哪里还谈得上“公平正义”。这是两种对于君权、民权,对于政府与人民关系迥异的法律文化理念,所以时至今日,中国的公民也很少能自觉地运用法定的权利来保护自己。
  在依法治国理念提出的当初,我们就一直在进行实普法教育,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普法教育就其核心内容来说,其标的指向还是以“治民”为本的,是以“你不能做什么,你不准做什么”等等为存在形式的,是“权利普法”。而建设法制政府却要求我们首先将“权利普法”转变为“义务普法”,这便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教育的确立。至少这种普法教育首先应当告知每个公民:“你有权做什么,如果你的权利受到了侵犯,你还有权对他如何、如何……”只有这样,具有普世价值的法理精神才能滋养民众,才能成为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文明的动力。
  《纲要》既以出台,用10年时间建成法治政府,这是一个十分美好的理想开始,但要得以实现,肯定会碰到不少困难,除了以《纲要》的条文去狠抓落实外,观念的转变,公民意识的确立迫在眉睫,而转变观念不仅在于组成政府的国家公务员,也在于广大人民群众。
  法治政府正在呼唤公民意识,而它的确立才真正是长治久安,社会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8#
 楼主|蜀虎 发表于: 2004-5-12 19:30:50|只看该作者

《文化人》第2期前言

孙建军/文
  文化是一程苦旅,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我们承受了无数次的艰难与创痛;文化更是一种奋进,在黑暗与光明的搏斗中,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
  推进改革,经济腾飞,早是天下苍生百姓之希望;富民强国,民族复兴,更为历代志士仁人之梦想。崇高使命使然,我们不仅热血奔涌,心潮澎湃;历史责任重大,我们更加思絮万缕,重负千钧。
  瞻前顾后,直面现状,我们不得不以文化人的名义振臂呼之──民族复兴,文化先行!
  文化何物?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总和。此文明总和即为人类存在之根本需要,因为它指明了人类所有生存、技术乃至科学全部努力的目的、意义和方向。
  设若问曰当下,何物最为匮乏?非金钱,非物品,非官位、非人众,而实实在在的是人文理想的缺损甚至缺席。
  毛泽东同志曾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推而广之,没有文化的物质建设必将如脱韁野马,失却方向而导致愚蠢。因为,一个人文理想缺失的社会,必将泛滥为无信仰、无信任、无信用、无信义的混乱局面。
  所以,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必须强调文化精神对于社会、经济、政治进步发展的支撑作用,以文化先行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以文化先行为深化改革提供思想准备;以文化先行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为此理想的达成,加入一支思想的登山队,正是当下文化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赤子之心,上下求索,我们呼唤独立的思想者;
  用道义良知,登高一呼,我们需要特行的文化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蜀虎 发表于: 2004-5-18 14:03:52|只看该作者

出版的进步与进步的阶梯

孙建军/文
  出版业在“放权”与“留权”之间,也许是管理层解决文化建设难题的权宜之计。然而,我们要说的是,当我们把“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自己的路来走的时候,我们的走向就一定有一个方向性的问题了。
  我们为什么要做时评?因为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而我们需要历史的借鉴,是我们需要从其中的得失里寻找明天的方向。
  过去的一周又发生了诸多的新闻事件,自然有振奋人心的。据中央电视台5月13日报道,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领域,中国出版行业将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目前国内的527家出版社,除人民出版社(含省级)保留为事业单位之外,全部转制为企业单位,这无疑是中国出版业的一次历史性的进步。
  其实早在此前,4月5日,国务院就已经批准,将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所属的事业单位中国出版集团改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全面进行企业化改造,这也是一次力图自上而下的榜样性举措。为了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经提出,国有新华书店年内必须完成股份制改造,同时给予民营资本进入图书流通领域提供更大的空间,扶持民营图书业参与市场竞争。山东的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独领风骚,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授予了“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和“全国性连锁经营许可权”。也许这些还不是高潮,今年的12月1日以后,中国还将对外资开放全国各地所有图书零售市场。这些旨在放权的举措,预示着中国的图书市场竞争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我们说这个事件是振奋人心的,不仅为“放权”,也为保留人民出版社为事业单位这样的“留权”。这说明我们的改革随着深化而走向了成熟,是以稳健的步伐在前进的。假如说过去的出版总是一条腿走路,而现在就放开为两条腿走路了。而我们想到了一条古国文明的话题:一个人将要进入天堂的时候,会面对一次拷问:“有一种动物,幼年他用四条腿走路,青年他用两条腿走路,老年他用三条腿走路。”为了走向明天的出版,我们就不得不为今天改革的“两条腿”而振奋了。因为在出版没有放权的过去,实实在在地相当于只有一条腿在走路,现在用两条腿走路,能不像青年一样朝气蓬勃吗?
  不过,我们也心存隐忧,如今的读书人都讲,书已经如山如海了,可是好书向何?我们敢于承担“书山如海勤为径”的责任,而我们怕的就是书山如海利为谋。圣哲有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们的出版业用全新方式走路的时候,我们实实在在地联想到了文化建设的问题。既往的事实总是在提醒我们:出好书难,不出好书也难,只出好书的出版社难上加难。“放权”与“留权”之间,也许正是管理层解决这一矛盾的权宜之计。然而,我们要说的是,当我们把“人类进步的阶梯”作为自己的路来走的时候,我们的走向就一定有一个方向性的问题了。
  设若问一下当下的生活现象,什么东西最为匮乏?我们认为,不是金钱,不是物质,不是官帽,不是人众,而实实在在的是“心不在焉”,是人文理想的缺损甚至缺席。好书不多的事实,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缺失,而由这种不经意的文化缺失联想到了人文精神、人文理想的缺失。
  毛泽东同志曾言:“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推而广之,没有文化的出版局面必将如脱缰的野马,失却方向而导致愚蠢。因为,一个人文理想缺失的社会,必将泛滥为无信仰、无信任、无信用、无信义的混乱局面。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然书籍也是人之眼睛最应当目睹的事物。圣人又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出版业关乎人心,也可以说每一本书都有一颗跳动着的心灵,其中要意,当为不管用哪种方式走路的出版家警觉。“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心灵”,心即是文化。
  文化何物?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总和。此总和即为人类存在之根本,是它在规范人类所有生存方式、行为道德、技术运用乃至科学探索的全部目的、意义和方向。所以,面对全新的出版业,我们必须强调文化精神对于社会、经济、政治进步发展的支撑作用,以文化先行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以文化先行为深化改革提供思想准备;以文化先行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实在希望改革大潮中的出版业在走出自身发展之路的同时,出让整个社会的良知道义上一个新的台阶。
10#
 楼主|蜀虎 发表于: 2004-7-19 15:50:29|只看该作者

孤独的思想者

孙建军/文
  孤独不会产生在喧嚣之中,孤独乃是寂静之水冲开的茶叶,只能由冲开这孤独之茶的人在更广大的寂静中品味。
  茶在春天的喧嚷中萌生,却又在反复的煎熬中浓缩,在彻底离开了喧嚣的时候,它就浓缩成了一种孤独。这就有些像火山留下的岩层,大树留下的化石,英雄留下的历史,圣人留下的书籍。许多的语言到了浓缩得无言的时候,就产生了孤独。
  那么,这就像茶一样,孤独是有价值的,那价值也许正是它不可言说的价值。也就如品茶一样,当孤独被品味的时候,由于有了品味者的不同品味,孤独也就有了千变万化的滋味。
  茶既然能解世间百毒;也就能够重现世间百毒,孤独也能化解人间百种丑态;当然,孤独又能重现人间百种丑态。
  孤独本来就是人的本性之一。因为人心也如茶一样,它浓缩在那里,以无言的外形包裹着各式各样的浮想联翩以及千变万化的语言。寂寞、寂静之水能煎开孤独之心的语言;喧嚣、热闹之水也能煎开孤独之心的语言。
  寂静之中对孤独的体味是一种享受;喧嚣之中对孤独的体味是一种发泄。
  低级人格品味的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也害怕寂静;他们当然也害怕孤独,他们讨厌孤独,千方百计地远离孤独。譬如他们会为一件外衣的色彩和款式满世界地去比对,生怕和别人的不一样。
  高级人格品味的人欣然地与寂寞结缘,欣然地走进孤独。他们会在孤独中冥想,寻找独立的人格方式,而这方式一旦被找到又表达的时候,创造就诞生了。
  孤独与茶一样。不会品味孤独的人是将茶一口地吞下去,目的是让它不再释放出来;学会品味孤独的人将孤独像茶一样慢慢地冲泡开来,并且细细地体味。
  无论怎样的人生,都不可逃避永恒的孤独。孤独是一杯永远也冲不淡的茶,因为人心本就是不竭的欲望浓缩成的茶。
  当人们害怕孤独时去追求繁华,但那繁华被饮用之后,就会即刻消逝,孤独却仍然在那里浓缩着。繁华也就只能是冲泡出孤独滋味来的一种形态。
  即使是将孤独浸泡在爱情的琼浆里,孤独也并没有消退它的苦涩。而且当人们毫无节制地狂饮这琼浆时,却反倒加快了面临孤独的速度。
  尘俗所有的一切欲望和被满足了的一切欲望之水,都不能够冲淡苦涩的孤独之茶。
  乖张孤僻也许是孤独的一种形式,然而在尘俗世界里,它常常令人无法忍受。尽管在某一个人身上,它也许是高质量的孤独。
  低质量的孤独其实是一种害怕孤独和远离孤独的变态,乖张孤僻的外貌也就成了一种故弄的玄虚。
  自傲孤高也常常是孤独者的外表,但它也常常不被尘世所接受。然而高质量的孤独者必然有一种不同凡响的傲气,可悲的是它往往又被更多的低质量的孤独者以自命的高傲弄得混淆了。
  因此,孤独才与茶一样,它只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释放自身。
  逢人便说自己孤独的人,说得越多,就越是远离了释放孤独的环境条件。逢人便说自己没有一点孤独的人,其实已经被孤独缠紧了身心;他是在用精神胜利的办法消除孤独,结果反倒越捆越紧。
  个体的孤独会汇集成集体的孤独,也会产生出集体的逃避孤独的心理。他们团结起来,试图打倒孤独,然而孤独依旧坚实地在那里存在着。因为孤独是不可能逃避的,所以他们集体制造出的这种氛围,虽然有时也表现出了关怀的外形,却因为没有理解孤独的本质,这类行为的后面,往往是让孤独更孤独了。
  孤独的奥妙就在于你只能直接地去品尝它的滋味,只有完全地进入了孤独,才可以消除所有变态的孤独的缠绕。
  “战胜孤独”这句话有着根本上的错误,它是弱者们害怕孤独的故意喧闹。等到喧闹的尘埃落定,那孤独仍然在远处威慑着他们。
  只有距离才能造出诱惑或者威慑的氛围。弱者面对孤独的难堪,是因为他们首先没有勇气接近这段距离。然而他们的懦弱都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也没有具备这种勇气的能力。所以进入孤独的勇气决不是世人认同的匹夫之勇。
  只有强者才能完全地进入孤独。然而他们领略到的境界,决不是什么“战胜孤独”,反而是让孤独充实了自身。强者之勇当然不是匹夫之勇,而是大智大勇。其实大智者本来就是大勇者,正所谓海纳百川、能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善于搞小机巧,耍小聪明的弱者永远地理解不了真正的强者。因为前者的行为往往是矫情的,做作的;而后者的行止全然是自然的,自觉的。所以,世间才有大智若愚之说,这便是强者在孤独中得到了充实的明证。
  有价值的财富被叫做有价之宝,无价值的财富被叫做无价之宝,孤独也正是人间无价之宝。无价之宝往往藏在最无价值的尘埃里。人的悲哀在于,他们往往把无价值的尘埃当作了无价之宝,因为它们既醒目,数量也多,当然就容易得手。当然,如果没有人去盲从和膜拜尘埃,无价之宝也将会永久地混淆于无价值的尘埃之中了。
  苦苦努力去追寻无价值的尘埃也好,苦苦努力去寻求无价之宝也罢,其结果是两者都能让人们获得某种价值上的满足。然而当种种努力之后,人们恍然发现所寻找的东西不能确定价值的时候,孤独就会表现出另一具面孔了,那是令人心悸的恐怖。对付这种境遇的最佳方式还是只能再度地进入孤独,在孤独中去认定那未显现的价值。
  真正的大智大勇者并非木讷,他们其实得不到安宁;他们甚至会有外表上的躁动,寻找的却是内心的安宁。
  拥挤的人潮人海也是一种尘埃,孤独就藏在那里面;起伏迭宕的世事也是一种尘埃,孤独也藏在那里面。然而,全然地进入了孤独的孤独者是沉默的;然而,全然地进入了孤独的孤独者也是豁达的;然而,全然地进入了孤独的孤独者的心灵,将由此而永远是安详的……

 思想有时是一程风帆,可以超渡你到达幸福的彼岸;思想有时也是无边苦海,可以陷落你于苦难的绝境。
  杰出的思想往往会远离人们,对于世俗的追求没有诱惑的能力,因为它没有华丽的装饰;拙劣的思想往往会被人追捧,它能够诱惑世俗的原因在于,它有着幻觉般的外衣。
  思想是思想与思想者之间心领神会的对白。这样的对白往往是无言的。如果有人逢人便讲,我来告诉你一种思想,或者有人逢人便说,我已经领受了一种思想,那么这思想无论是杰出的还是拙劣的,都已经是残缺的了。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追随各种思想,最终头脑中还是一片空白。他自以为已经到达幸福的彼岸了,其实还停留在那无边的苦海之中。因为这苦海之苦,正在于没有风浪,他做了一次浅薄而幸福的游客。
  有的人一生都在与各种思想搏斗,最后才为最杰出的思想折服,然后他全然地进入了这思想,和它一起闪着光。于是他便明白了,幸福的彼岸与无边的苦海之间其实并没有距离,因为思想早已包容了它们。思想也是孤独的。
  低品质的人苦苦寻找的是思想的外衣,因为他们既害怕孤独,更耐不住寂寞,这是他们通俗的性格。高品质的人苦苦寻找的是思想的内核,因为他们既能进入孤独,并且能享受寂寞,这是他们拥有的命运。
  思想是一种光,它照亮自身之后就不可抵挡地照亮了万物。思想是太阳,它的外观是壮丽,它所照亮的事物像月亮,它的外观是美丽。
  美是思想的光辉,所以在生活行止的细节中,在艺术品种的铺陈中,无不闪现着思想。然而思想的闪光并不是真理的本像,而有些闪光由于多次折射的背景,早已完全丧失了原本的思想。
  既然思想是高能量的热核释放,它可以映照万物,也可以焚毁万物。因为它的光辉太明亮,一样会使你迷茫,因为它的位置太高拔,一样会使你失去了重量。因此,杰出的思想者都是杰出的勇敢者。
  思想也是一面镜子。不过这镜子是变化无穷的魔镜。你在思想中看到的自身,并不是你客观的形象。拙劣的思想中,往往你会高大无比;而在杰出的思想中,往往你会矮小得可怜。这思想之镜中的形象,便是思想在你将要迈入思想之门的关口,给你出的第一道题。正确或错误的题解都在你手里,那就是你的思想。
  给出了正确题解的人是幸运的,他由此进入了思想之门,享有了壮丽和美丽的无限光辉;给出了错误的题解的人是不幸的,他由此而被拒之于思想的门外,因为他只能久久地看着思想之镜中的那个人,他只是具肉体的躯壳,而没有思想的灵魂。
  越是浅薄浮华的人,越是自我感觉良好,因为他一辈子所能炫耀的事,只有那因顾影自怜而自高自大起来的自己。
  在思想之镜中被映照得矮小了的人不是真正的矮小,因为杰出的思想已经包容了全部的高大与矮小。思想不需要顾影自怜,也不会自卖自夸,思想是万种光彩综合的惟一,思想就是思想。
  在思想之门前幸运与不幸的人都不能将这际遇归结到思想上去,思想不对人们的际遇负责。拙劣的思想与杰出的思想不是黑白分明地在那里并列着的。有时它们扭结成一团乱麻,有时它们万里之遥般地相距着,留下一大片的空白地带。因此,最杰出的思想和最拙劣的思想都是稀有的,是不会被轻易地找到的。所以更多的人将久久地停留在那大片的空白地带,他们希望寻找思想,却又好像迷途的羔羊。
  因为有了迷途的羔羊,才会有人试图捡拾些思想的碎片来装扮自己。也许他们周身都华丽无比,当这样的人出现的时候,迷茫中的人们应该警惕,他并不是指点迷津的摩西。
  思想也有如一江春水,有的人可以从中汲取甘霖,有的人却只能在那里捞出淤泥。这也不是思想的过错,因为思想只属于崇高和勇敢而拒绝浮华与浅薄。
  思想的生命在语言之中。人们用语言协作生活的时候,也在用语言交流着思想。寻找杰出思想的人依靠语言寻找自己的浅薄;而寻找拙劣思想的人却靠语言寻找别人的过错。正如一位诗人所说,“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伟大的思想早就告诫过人们,卑鄙者终将受到惩罚,而这惩罚就是让他永远也找不到高尚的思想,永远只能在卑鄙的苦海中飘荡。
  在语言通往思想的途径中,知识是通达真理的桥梁。一生都不寻求知识的人一生也找不到伟大的思想。因为知识是一种力量,无知之徒都是懦夫,他们当然不能成为思想的勇士。
  从纯粹的生物学的角度来观察,无知者应该是幸福的,他们不需要背负“高尚”、“勇敢”这些累人的信念。正如世间有“心宽体胖”的语言一样,他们将心灵的空白视为一种幸运,因为有了这空白,反倒可以填充更多的物质享受。
  寻求思想必须从寻求知识开始,然而寻求知识却是痛苦的历程。但是这痛苦的付出不是为了累积成知识的财富,而是为了到达光明的思想。如果仅仅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卖弄,就像吃了饭就变成饭粒,喝了水就变成了水珠一样的荒唐。
  也许付出了终生的痛苦也未能真正到达光明思想的彼岸,然而你依然是幸福的。因为你没有停靠在碌碌无为的空白地带,你已经踏勘过一片人生之途上的新领地,高尚和勇敢的荣誉,照样属于你。
  知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真理却是一种简单的表达。寻找知识不是不加筛选地相加。如果知识越多就越有思想,那么废品仓库里的思想就可能是最多的了。
  最复杂的知识表述的其实是最简单的思想;最简单的思想包容了最复杂的知识。正是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者,“人法道,道法天,天法自然”。
  寻找思想的道路只能从复杂的求知开始,没有捷径可以投机。因为思想不是你一口就可以吃得下去的一枚果子,只有当一切复杂充盈了你的心灵之后,你才能够与简洁的思想融为一体。那样的境界是,你就是思想。
  伟大的思想总是要呈现这样的特征的,有时你感到它已经完全是你了,有时又感到它完全地不是你。或者说,也许它少年时是你,青年时又不是你,中年的时候又是你,到了老年的时候,它又再一次地不是你了。这就是思想的魅力所在。
  所以思想有着童话一般的天真,也有着寓言一般的深刻。所有的生命形式必将归入死亡,只有生命中的不断地思想才能进入永生。
  思想家的最大不幸是将早已有了的思想当作了自己的发现。重要的是他能重新思想,正视这不幸的命运。失败的勇士得到的不是悲哀,而是悲壮。
  怀疑是寻找思想必备的素质,而假说则是怀疑的产儿。浑浑噩噩的人的最大特征在于他们一生当中几乎没有过怀疑。如果没有污泥,莲荷就开不出它的花朵;如果没有苦难,诗人便唱不出他们的诗歌。

注:本文作为《巴蜀网》合办杂志《文化人》2期的文章,首先在此发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2:14,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