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6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6-11-18 10: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走出思想误区正确认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 鲁文文  陈荟
  众所周知,在我国,以云贵高原为中心的西南地区所拥有的少数民族种类数量最多。在民族地区中,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模式,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因此,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国家为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也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政策: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4-2020>》通知中强调,基础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奠基工程,着力巩固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当前,关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研究众多,但不少研究者多是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义务教育,聚焦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较少针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概念进行论述。实际上,这样的划分没有切实结合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特殊性,提出的建议也就缺乏相应的可行性。因此,有必要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概念进行进一步说明,以期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认识误区
  
  目前关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范围的认识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误区:
  第一,将基础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认为发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就是发展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教育大辞典》指出,基础教育“一般指小学教育,有的包括初中教育,学习年限为5~6年至9年”。除此之外,不少学者在研究有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方面问题的时候,也多是将关注点放在该地区学校教育中现存问题及归因分析上,较少从广义的教育视野来研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可见,虽然范围的划分和学习年限的界定还未有统一确定的标准,但官方机构和研究少数民族教育的学者,多数都将基础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政策建议也都是针对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将基础教育限定为个体在“学校”这一固定场所接受的教育,认为接受了学校教育就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实际上,基础教育是指为人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从这个角度而言,基础教育就不只是单独的学校教育,还应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民族地区则要把民族传统教育纳入其范畴。
  第二,将基础教育等同于义务教育。一些学者和教育著作将基础教育界定为个体一定时间段内所接受的教育。在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成了基础教育的代名词,在年龄段上规定6-15周岁或7-15周岁的儿童为适龄儿童,只要儿童在规定的年龄段进入学校学习就算接受了基础教育。在民族地区,随着“两基”任务(即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普及,不少家长认为只要把已满6周岁的孩子送入学校,孩子就算接受了基础教育。其实不然,首先,将基础教育限定在6-15岁或7-15岁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才能接受的教育。这一规定未充分考虑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例如,在民族地区,由于宗教信仰或风俗习惯的影响,各个家庭送儿童入学的年龄也有差别。除此之外,一刀切的年龄划分,将会使那些因某些原因而超出年龄的儿童,失去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影响教育公平。
  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把基础教育片面的理解为规定场所、规定时间段所接受的教育,这一看法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实施,也影响了基础教育在人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在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因此,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基础教育是为人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它影响人的一生,在民族地区,如果仅仅将基础教育的责任完全交给学校,而家庭、社会对其不管不顾,这也不是真正的基础教育。现在,学校多以汉语为主要教学语言、以汉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这对于母语不是汉语,且生活背景也并非汉文化的少数民族儿童而言,学习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学习有效性也会有所影响,难以满足少数民族儿童的多样性需要。因此,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应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上,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其范畴,应该立足于各民族地区特定的文化资源。可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笔者在民族杂居区的木里藏族自治县考察中发现,该民族地区的绝大多数中小学都未开设民族课程,少数学校开设的双语课程中,也只是以当地主体民族的语言为主,且小学未有双语课,只有初一、初二每周有两节。有小学老师提到,由于老师多是以汉语进行教学,不少刚入学的少数民族小学生对此不适应,致使成绩偏低,交流略困难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已接触的本民族的文化与学校教学内容不同,学校没有在他们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有些家长也不会本族语言,这就有可能导致该学生完全脱离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不会讲本民族语言。伴随着民族语言的消失,甚至也可能失去那些只存在于口头的珍贵的文献资料。除了语言的传承,文化习俗的传承也是民族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数民族本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只要稍微加强引导,便会事半功倍、大放异彩。而实际情况却是,由于缺少专业的艺术教师,该类民族教育内容就被搁置了,不少儿童对于本民族节日的历史、计算方式及文化内涵也不太熟悉。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教教分离”的影响,学校并不能完全担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因此,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本民族专属的生活环境,在家多用民族语言进行交流,给儿童介绍本民族的历史及文化传统;社会可以进行多民族文化交流,制作民族性的电视节目等,各民族在本民族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应与学校、社会、家庭建立有效链接,并把民族传统教育纳入其范畴,切实为儿童的一生打好基础,真正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其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也绝不应该规定年龄段内的教育。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民族地区多是经济水平低于城市的贫困地区。因此,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任务就应根据其实际情况而定,在经济水平发展较好的民族地区,可以将基础教育延伸至高中阶段;而对于经济水平略微落后的民族地区,要保证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准确实施。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入学年龄也可适当放宽,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入学前先过语言关,即优先对少数民族儿童进行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基础教学,这就要求适当推迟入学年龄。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降低儿童进入小学后的学习难度,另一方面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较早的学习语言有利于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着与学校教育并存的寺庙教育等教育体制,有的学生在接受寺庙教育后,或因为某些其他原因导致超过规定的入学年龄。如果将基础教育限定为某一年龄段内接受的教育,那上述少数民族儿童便永远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成为教育不公平的体现。因此,根据各少数民族儿童的实际情况而非年龄对其进行应有的基础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教育、基础教育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认识上的偏差,不仅会带来理论上的缺失,也会带来实践上的困境。因此,正确认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于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绝不仅仅是指在学校这一固定空间上的教育,也不仅仅是局限于在时间上规定年龄阶段的教育,而是融入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且不囿于一定年龄阶段的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教育。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民族杂居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XmZ0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廉毅敏任山西省委统战部部长(图/简历) 王清宪任山西省委宣传部长(图/简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15:38,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