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6年杨耀《明式家具研究》:差一点就看不到这本著作

 [复制链接]
⊙作者:陈盛娥

推荐书目
  明式家具研究
  杨耀(1902-1978年)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6年出版,2002年再版
明式家具研究

推荐理由
  杨耀《明式家具研究》收录了他生前发表论文四篇,以及《漫谈建筑线脚》一文第三部分节录。另附有40余幅精美的明式家具测绘图和20余幅实物照片,是明式家具研究人员学习应用很好的基础参考。
  上世纪30年代,中国还处于动荡时期,中国著名建筑学者杨耀先生就开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这中间当然有受到艾克的启发,但更多的是他把明代家具当成古代物质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去把它重新加以研究和总结。
杨耀先生(1902-1978年)

学生陈增弼为杨耀“正名”
  杨耀1902年出生于北京,关于他的生平,目前能掌握的资料十分有限。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仅从个人履历知道他是国内著名的建筑专家、学者。但从他的行事风格上看,他博学、严谨,为人相当低调,并不想贪图所谓的功名利禄,毕生只想用尽全力研究、保护中国传统家具文化。比如,当他面对两份好工作时,毫不犹豫选择调回建工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只因为当时院里共分五个室,有家具、灯具、建筑五金、室内装修设计与陶瓷等,刚好给他提供了一些条件。诸如此类的生活细节太多了,我们不难看出他心中的信念、抱负与理想。
  杨耀把明代家具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与艾克共同编著《Chinese Gometic Furniture》,艾克虽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很大,然而,也让明式家具大量的流出海外。加上当时国内关于古代家具研究的资料极度缺乏,他一下子就意识到保护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性。在上世纪60年代,他便拟主持将《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翻译成中文出版,委托中国建筑科学院工程师薛吟女士着手翻译,并已成稿。不料经历十年浩劫,受到批判、抄家,被关进“牛棚”,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想出版一本书,谈何容易。好在他收了好徒弟──陈增弼先生,将他遗散的研究文稿追回并整理成册,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杨耀版《明式家具研究》,此时杨耀已逝世了8年。并于1991年把薛吟女士的翻译稿、该书的全部底片及大部分印出的玻璃珂罗版整理并出版了《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陈增弼先生在编辑这本书时,写了一篇序言,他把杨耀的一生大致做了总结,以及阐述出版此书的意义。此外,他将论文题目有所改动,往“明式”二字上靠,具体原因并不得知,或者当时“明式家具”的地位决定的。如果杨耀先生自己编著此书,想必会有所不同。但试想如果没有陈增弼先生的“正名心切”,我们有可能就很难看到这本专著。
杨耀实测的方几

与王世襄先生的著作不可相比
  杨耀一生的著述并不算多,但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书中主要内容是4篇论文,即《我国家具发展简况》《中国明代室内装饰和家具》《中国家具的艺术地位和风格问题》《我国民间的家具艺术》。每一篇文章分别概括了相关重点,道尽古代建筑与明式家具之美。阅读书中的每一字,仿佛都能感受他那炙热的情感。特别是那句铿锵有力的话,“现代化的东西,不一定都是舶来品”,弘扬了古代家具的工艺技法和造型艺术之精华。“明代家具留传到今日者,已然经过数百年的使用,设若不遭焚毁,虽再经数百年,仍可供人使用”,每当读起来,都能为之感动。
  书中还编入了杨耀亲自绘制的40余幅明式家具实测图和20余幅实物照片,且大部分未收录于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人们只要依据这些线描图,就可以对家具的方方面面了解一二。我们知道,杨耀是国内著名的建筑学者,具有专业的制图经验。艾克曾称赞他是“天才制图人”。加上他总是亲自下作坊,请教木匠师傅,得以弥补我国学术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杨耀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与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同名,王先生的书收录了数百例传世的明式家具实物、数百幅线图,以及一千余条明式家具专业术语,倘若非要比较则属于环肥燕瘦。而杨耀的优势似乎只是成书和出版的时间较早,没有彩色图片。
  不过,我们不能因此否认杨耀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的价值,作者精于文献又不局限于文献,写来不见一点马虎。之所以略显单薄,乃是受制于作者过早逝世。如果论意义则高于王先生的书,不仅仅是4篇论文,也不仅仅是那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测绘图纸,而在于两点。
  首先,他实际上是国内第一位研究中国家具的学者,除了艾克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其后包括安思远1971年出版的《中国家具》在内,关于中国家具的书籍都是由国外收藏家、商人和学者们撰写。其次,他启发国内更多的学者去保护我们祖宗流传下来的古代家具珍品。比如挚友王世襄、受业弟子陈增弼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杨耀行薪火相传、存亡继绝之道,对前人与后世可谓是功莫大焉。
  如果说杨耀《明式家具研究》是我国近代明式家具研究的“开山之作”,那么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就是它的续写。但换个角度来说,杨耀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与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并没有什么可比较之处。他们都是中国古代家具研究的功不可没之人,不存在前后或高低。
源自:《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乔子龙《匠说构造》:家具成器前的“匠作心法” “陶然自德”──当代陶瓷艺术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1:2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