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064|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11-18 15:38:2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文物·古迹[转帖]黄连铺遗韵

 [复制链接]
 ◇熊永志 唐璜

在离内江城区15公里的内安公路旁,有一座于1958年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双才镇”。之前,在同治十年(1871)的《内江县志》上记载,这个镇镇名为“便民场”,而在民间,至今仍有人习惯称之为“黄连铺”,对于这个地名,《内江县志》上并没有相关资料。日前,记者前往采访。
  黄连铺遗韵──东兴区双才镇老街见闻

 
  在既是内安公路主干道,也是东兴区双才镇的主街道上下车,眼前是一幢幢整齐的商店门面、住宅楼房,人来车往中,呈显出现代生活气息。这个小镇是上世纪80年代后才逐步兴建起来的。
  老街印象
  从街道左侧的一条小巷进去,沿青石铺就的并标明为黄连铺街、老街、惠民街、新街、油坊街、复兴街的街道一路采风,木板门、天井、阶沿上的木制老柜台、支撑房梁的木柱、土地庙、桓侯宫、五省会馆、茶馆……习习古风扑面而来。
  惠民街20号是彭志容老人的家,她家的外形与紧邻的一排民居相同,宽约4米的临街面有两扇对开木门,其余部分就是取走上面一排木板,就可对外经营的柜台建筑形式。走进拥挤而狭窄的室内参观,主人介绍说,这条街房屋的建筑结构基本相同,临街宽4米,纵深却有18米,这是她母亲在土改期间买的,已经住了三代人,至于房屋的原主人是谁?又建于什么时代?她一点也不清楚。
  惠民街51号是这条街的最后的一间民居。高约2.5米的木板门和木柱上虽然千疮百孔,但却显得干净。今年88岁的廖健明老人告诉记者,他几岁时,就随母亲在隔壁“惠民宫”(2008年已拆)戏台下租房做米粑生意。那时,从安岳、同福方向出来做生意的人,必经惠民宫进来,然后穿小镇而过再去内江,成天的驮马、挑夫牵线不断,母亲的米粑生意自然不错。解放后,惠民宫改为粮站,他进商店工作并买了紧邻的这幢房屋。现在,老人家中已是四世同堂。
  “新街”探幽
  其实,双才镇的“新街”并不新。在长约50米的这条街上,有较完好的“桓侯宫”(张飞庙),有高朗、宽敞的“五省会馆”大殿,还有 “文昌宫” 部分遗存。听喝茶的老人们说,所谓新街,是因为这条街最后建成,使“黄连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乡场而得此名。
  “五省会馆”大殿高约7米、木柱林立,左侧有一个水泥砌成的小戏台,其余空闲处摆放着22张方桌,几十位老人或喝茶聊天,或打川牌、麻将……
  在拍照时发现,房顶主梁上有较为清晰的一排墨笔字:“皇图巩固、帝道遐昌”。偏梁上写着:“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十月二十五日五省众姓弟子建”。
  今年68岁的黄德昌正与几位老人聊天,他们告诉记者,这座大殿原是五省会馆的后殿,殿前是一个青石大坝,正前方是戏楼,左右为厢楼,这是小镇上最“年轻”的一座庙宇。解放前,因这里是伪乡公所的办事处,在大殿后的麻雀山上修了一座碉堡,碉堡为两层楼、四方形,顶上盖茅草,土墙结构的墙体上掏了不少枪眼。上世纪70年代,乡上为了建一所小学,这座会馆除大殿幸存,其它建筑全部拆光。
  72岁的严仁根是同福乡月亮村的村民,这些年来,子女们全部出去打工、做生意,他的任务就是留守在家看守房屋。每天清晨,这位老人会翻过两座山,再坐一块钱的汽车,到“五省会馆”来喝早茶。他觉得,这里高朗、清静、古色古香,老年人都喜欢在这个环境中休闲娱乐。
  街头话今昔
  现年95岁的张问渠老人是小镇的 “学究”,他在解放前就当老师,以后也从事过教育工作,现在“五省会馆”墙上题写的毛笔大字“泰康”、“老者安之”、“长寿居”都是出自他的手。
  这位见证了“黄连铺”近一个世纪兴衰的老人说,小镇虽然规模不大,但有禹王宫、天后宫、南华宫(2007年拆)、惠民宫及现存于新街的五省会馆、桓侯宫、文昌宫,因此,这个镇的农贸和人气一直很旺,街面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商铺痕迹就是很好的证明。如今,这些老街仍然能保留下来,主要还是因为街道狭窄,汽车进不去等原因所致。
  在老街上采访,我们遇到了在川剧爱好者圈子内小有名气的“玩友”陈万明,这位现年66岁的老人指着街对面一座临街约4米宽、高约5米、名为“土地庙”的一幢古建筑介绍起来,他从小就听老人们说,黄连铺这个地方是先有此庙,随后才有了这个小镇。但这座庙以及这个小镇究竟已有多少年的历史?他说现在可能没人能够说得清楚。
  对于“便民场”这一名称,镇上许多老人都还记得,但为啥在民间仍有许多人沿用“黄连铺”,人们就说不出所以然了。对此,陈万明老人告诉记者,相传在很久以前,小镇是由黄、万两家大族出资兴建,黄家的资产雄厚,负责建主街道,万家财产稍弱,负责建后面一排街道……这“黄连铺”之名是不是因出资多而冠名?又是不是因名字特别好记而留传至今?又是不是与中药黄连有什么瓜葛?镇上的老人们仍然还是搞不清楚了。
◆ [b]点评[/b]
  双才有点古镇味
  内江上了书的古镇不多,资中的罗泉、铁佛,隆昌的云顶,区区三镇,如此而已。其实没有上书又古风犹存的小镇,何其多矣!今天刊登的双才镇可否就算上了?
  它的古,自然就是老街、小巷、青石板路,什么庙、什么宫、什么楼,还有什么康、雍、干年间啦,清代民国什么年号之类,这些东西在某些人眼里似乎已经或应该呜呼在猴年马月了。其实有些地方楼堂馆所、深宅民居,还在顽强地抵抗着风雨剥蚀和人为损害,显示着它的生存价值。双才镇留存下来这些不容易。
  其实它的古风还有一例──柜台。读过点鲁迅的人,大体知道《孔乙已》中那个当街的曲尺形的大柜台,也忘不了站在柜台前喝酒的短衣帮和在柜台前唯一“站着”的穿着“又脏又破”长衫的读书人孔乙已吧。在双才,这种鲁迅笔下的柜台是栉次鳞彼,只是没了喝酒人,但那种“乡村尽展酒旗风”之旧貌,是可与鲁镇当年的咸亨酒店一比的。古不古,去见了就知道了。
  出双才不远,还有一处“蓬瀛寨”(见11月2日《内江日报。·长江周刊》,如果到双才镇上逛逛,又去这个寨子走走,你会浸淫在一种从久违的氛围中,欣赏到生活的另一面:现代生活与古文化并存之美。
  双才镇,因剿匪牺牲的郭双才烈士而得名,这是一段不应忘记的历史。剿匪距今也近60年了,烈士陵园随着精神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提升,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之基地,在历史的进程中虽“古”实“新”。双才镇脱胎的黄连铺(便民场)残存的遗韵可否也应得到一些保护?让人们在祭扫之后,也可在当街的曲尺形柜台内坐下来慢慢地享三杯两盏?或者包括陵园(实已成景区)、蓬赢寨在内,干脆就是市民近郊旅游的一条短线。这可否成为一种建设思路?是否可以斟酌?
  双才,说它像古镇,真还有点像。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威远地名今昔趣谈 [转帖]北川男子震后心理障碍杀妻后自杀 相拥离世
2# 四姑娘山
 没事了吗 发表于: 2008-11-28 00:45:1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双才,说它像古镇,真还有点像”,其实它就是啊,为何仅是“有点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20:27,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