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3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7年读杨佴旻作品 解千年水墨画色彩之谜

 [复制链接]
  杨佴旻,中国曲阳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学博士。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校董,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文艺网总裁,河北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圣赛德艺术中心客座研究员。曾任名古屋艺术潮国际企划委员长等。
艺术家杨佴旻
  杨佴旻是当代中国画的重要画家,他长期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与开拓,对中国绘画的传统与未来发展具有深刻的思考,具有丰富的国际学术背景。长期以来,他坚韧不拔地探索东西方绘画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致力于水墨画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了不懈地多层次的深刻实践,发现并成熟了具有独特杨氏特色的新技法,影响广泛,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
杨佴旻《有荔枝的靜物》69×69 cm 1997 紙本設色
杨佴旻《厨房》121×182cm 1998作 纸本设色
  新浪按:水墨画始于何时,已无十分确切的年代可考,但至少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国唐代,就相当流行了。它的工具主要是毛笔,材料主要是能溶于水的墨、纸、绢。比水墨更早的画,都以浓丽的色彩为特色,水墨画则开辟了以黑白两色的变换为特质的绘画新样式,十世纪以来竟演为中国绘画的主流,至今千年不衰。
杨佴旻《未开的水仙和野菊花》63×55cm 1997年作 纸本设色
《安德鲁博士》46×34cm 1997年作 纸本设色
杨佴旻 远方 138×150cm 2000年作 纸本设色
  古代中国画论有句话“墨分五色”,意思是黑色分出浓淡以后,也像缤纷的五色那样丰富和耐看。
杨佴旻《果物与器皿》1998 86x70cm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但是,水墨画为什么不用色彩而是用水墨充当色彩呢。杨佴旻先生如是说:在中国,人们似乎对创造有一种天生的缺乏适应,一看,觉得跟过去的形式有距离了,就觉得这不是中国的了。错了!发展才有生命力,发展就是要和过去不同,它是中国的,但不是过去中国的了。在没有求真作为方向的时候,社会就会变的盲目,就容易无所适从,就容易反复,八九十年代谈创新,过了十年呢,又要回归。人类进程中用那么多的失败教训换来的经验不遵循,其实质就是不尊重规律,自己在原地转圈圈,成了走不出去的鬼打墙。
杨佴旻《红叶》69×68cm 2001年作 纸本设色
杨佴旻《山》43×35cm 2001年 纸本设色作
  中国画,狭义的讲一般是指写意水墨画和工笔重彩,中国画是西洋绘画进入中国之后才有的概念。唐之前的中国画不是单色,宋朝的院体绘画也是以色彩和线刻画为主,此外,宋朝还有另外一类画家,他们以士大夫文人为主导。这些人没有受过当时的正统绘画训练,但是他们有很好的书写能力,也因为他们是士大夫,社会地位高,他们的导向能在上层产生影响,进而广大,于是他们笔下似与不似的绘画逐渐成为主流。当时似与不似在他们手里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们没有对物象的刻画能力,也只能画出一个大概的感觉来。这样的绘画起初是没有名份的,属于文人士大夫的自娱自乐。文人画这个称谓和当代农民画的叫法近似,为何当时叫文人画呢,因为没有名字,就以创作者自身的身份叫开了,也是为了与当时正统的院体画家区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官本位的国度,士大夫们的趣味比较容易传扬开去,并且在他们的推动下不断发展,中国美术史在这里拐了弯,自娱自乐基本也就成了中国绘画的传统,官位成了画家创作价值的重要标志。原本正统的院体画家,在当时却成为了格调不高、匠气的代表,在主流的位置上也退去了好几百年。古代画论“随类赋彩”是针对固有色而言的,山是什么颜色,画家就给它着什么颜色的意思。在文人画里,因为画面基本是单色,是把墨色用水分出浓淡来充当色彩,这里的随类赋彩就成了在墨色的基础上罩染一层类似的淡色。在文人画里色彩是辅助,是对不及色彩的一种补充,这让我想起几十年前在黑白照片上着色。
杨佴旻《小芳》40×32.5cm 2002年作 纸本设色
杨佴旻《太行山》47×47cm 2003年作 纸本设色 巴黎当代艺术库藏
杨佴旻《假日》68x69cm 2004年作
  我开始在色彩上探索中国画,现在想想很偶然,因为一个自小就在单色里画画的人,其惯性往往使人忘记真正的色彩,甚至对色彩视而不见。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记的有一次我在教室画山水,我用赭石、花青在墨线皴擦出来的山势结构上染色,也就是古画论里的“随类赋彩”吧。我正画着,旁边看我画画的一个人就问我:“这么多颜色你为什么只用那两只,其它的颜色为什么不用?”当时我就愣住了,下意识的去数了数那一盒国画色,是十二支。是啊,这么多颜色干吗不用它呢!这个问题,画画的人往往不会注意,因为从小受的教育,习惯了,眼里只有墨色,对于真色彩已经看不见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上苍派来的使者,但我知道,他那句话对于我很重要,我想我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我有意无意的开始了在宣纸上真正的色彩探索。曾经有人问我青绿山水和我的水墨画的区别,青绿山水是用青、绿的单色进行刻画,和墨的单色意义差不多,是在同一个范畴里。
无尽太行 120×120cm 2008纸本设色
杨佴旻《中秋》101×68cm 2011年作 纸本设色
杨佴旻《远方》136x69cm 2014年 纸本设色
  中国画有那么多种颜色,为什么用一种墨色稀释了,分出浓淡之后去充当色彩呢?除了前面所说的,这里还有文化以及心理的诸多因素,很复杂,不是今天这样一个对谈能够说的清楚的问题。这种现象存在于中国艺术史,可谓源远流长。中国画家用墨色、用单色进行探索,原来和如今很多人都在做,也有人做得很好,这条路上积累的经验多,依据多,画家们走的时间长,取得的成就大,但我认为在中国画这条大路上,不能只是这一条路,一定要有一条色彩的路,不然那是很遗憾的。我在色彩水墨画这条路上探索了几十年,我的色彩写意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已经很成熟了。说到这里有必要谈一谈观念,换一个角度,我的新型水墨画怎么说它首先是观念的变化,从前人们一味地画单色,我认为是因为画家没有想过在这种材料上去用色彩,不是中国画家在色彩上无能,而是观念。今天,成熟的色彩水墨出现了,如果说人们在宣纸上有惧色心理的话,那么应该就解除了。如今还有一种思维定式,看到色彩就以为是西洋绘画,其实大错了,色彩不是西洋绘画所专属,色彩当然也属于东方,色彩是任何绘画的基础因素。
清水河畔 116×144cm 2012年
杨佴旻《春色》2016年 96.5x60cm 纸本设色
杨佴旻《太行春早》纸本设色 145x367cm 2016年
杨佴旻《五月的楼兰》纸本设色 145x367cm 2016年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真正艺术生大多4岁起就学艺 输在起跑线该怎么办 从网拍到代购:艺术品线上交易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1 08:18,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