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81|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09-3-28 19:21:1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原创]詹姆斯·比约肯

 [复制链接]
1、詹姆斯·比约肯J.D.Bjorken是当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特别强调实验数据对高能物理学发展所起的作用,并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过若干影响深远的重要贡献。1956年比约肯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理学学士,1959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理学博士,1962年至1979年在SLAC先后任副教授和教授,1979年至1989年担任费米实验室理论部副主任。1998年至今为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2004年荣获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颁发的狄拉克奖章。

1)比约肯曾运用流代数研究过中微子散射。当SLAC-MIT实验得到反常结果时──如果把电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和电子-质子弹性散射以及电子-电子弹性散射分别进行比较,就会发现随着散射角增,电子-质子弹性散射截面急剧下降,而深度非弹性散射截面与电子-电子弹性散射截面之比却变化不大。这一事实表明,电子以极大的能量深入到质子内部时,遭遇到的不是“软”的质子靶,而是和电子类似的点状“硬”核。然而,当时实验物理学家们并没有领悟到这一点。作为SLAC理论组成员的比约肯,转而研究电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运用流代数求和规则对实验结果作了分析,并提出标度无关性(scaling),对实验结果作出了解释。流代数是很抽象的数学方法,比约肯的工作一直未能得到人们的理解。

219688月,正当人们对标度无关性的物理意义疑惑不解之时,费曼来到SLAC实验小组,人们向他展示深度非弹性的反常结果,并告诉他比约肯用标度无关性作出的解释。费曼很感兴趣,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费曼是把质子看成是部分子的复合体,把电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看成是电子与部分子发生弹性散射。经过计算,证明比约肯的标度无关函数正是部分子的动量与质子动量之比。就这样,费曼从深度非弹性散射和标度无关性找到了部分子模型的重要证据。而早在60年代初,费曼就曾用直观图像来描述高能强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交换强子内部的组成部分来完成的,他把这些组成部分称为部分子。

3)事情清楚──1968年费曼根据电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和比约肯的标度无关性,提出高能碰撞中的强子结构模型,认为强子是由许多点粒子构成,这些点粒子就叫部分子。部分子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有关轻子对核子的深度非弹性散射、电子对湮灭、强子以及高能强子散射等高能过程,并在说明这些过程中逐步丰富了强子结构的物理图像。费曼的部分子模型和盖尔曼的夸克模型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达到了相同结论。人们很快就明白了,原来部分子和夸克是一回事。另外,电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还表明,盖尔曼1962年提出的电中性粒子“胶子”有可能存在。1971年,韦斯柯夫和库提提出,正是这种胶子在夸克间传递强相互作用才使夸克组成强子。1979年丁肇中小组首先找到了支持胶子存在的证据。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影话同声]伍须翡翆落谷间 [原创]从比约肯到量子化学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09-3-28 19:24:4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量子信息与健康上海论坛解读(2)

平角(四川绵阳)

【摘要】本篇是通往大尺度结构部分子无标度性实在之路50周年纪念文章之一。从风筝飘起来联想到水中氧基部分子衰变,设想存在一种量子色动化学,说明在常温和弱力的作用下水中氧基部分子衰变为碳和氢基,使水能燃烧的争议,实情也许是用理论滞后的解释保密水中氧基部分子衰变的技术不被扩散。

【关键词】氧基 无标度性 部分子 衰变 

一、风筝飘起来与氧基部分子衰变

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这两门已分开的学科分而又合,那么联系普通化学与核化学这两门已分开的学科,有没有再联系的可能呢?例如假设有没有一门量子化学,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和不可取代的部分子、流夸克无标度性衰变的核方法──与放射化学和量子化学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不仅蕴含着大量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又能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而且与其他学科交叉,能产生许多新的学科生长点,而具有生命力的一门实在前沿科学呢?

2009年1月4日下午和晚间,在量子信息与健康上海论坛的会上,原国防科工委新能源试验开发基地副总工程师、上海恒变新能源研究所所长许驭先生,讲述了他与王洪成的“水变油” 技术研究联系的亲身经历。2009年3月7日下午和晚上,原国家物资部燃料司副司长严谷良高工从绵阳到盐亭县玉龙镇考察,在原玉龙镇农机站站长马成金工程师家,严谷良先生也讲述了他与王洪成的“水变油” 技术研究联系的亲身经历。他们共同讲述了一个事实:20年前这即使在我国著名核物理学中也有“争议”,例如1998年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曾说过:关于王洪成发明的水基燃料,我看过三次实验;有一次还乘王洪成用水基燃料行车十多公里;希望尽快查明事实真相作出决断。而早在1995年著名物理学家何祚庥院士等就要求,对王洪成“水变油”骗局立案调查;其主要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水中没有碳原子,怎么可能用催化剂将它变成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的燃油呢?20年来这类视线把我们引向比约肯,引向到了通往大尺度结构部分子无标度性实在之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04:33,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