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7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7-3-29 14:45: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从“浙学”品牌到中国气派

 [复制链接]
源自:光明日报  : 张焱
  “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文化研究成果文库总序》结尾的深情展望,在12年后正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这个由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设立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围绕“今、古、人、文”四个方面,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从一个海岬潟湖,到世界名湖,西湖由一代代人胼手胝足的操劳而来,也留下了诸多文化名人的烙印。无论是白居易将自己的俸禄留作疏浚西湖的固定基金,嗣后沿袭成为持续50年的制度,还是苏东坡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成为杭州的标志“三潭印月”;无论是“水光潋滟晴方好”,还是“湖上春来似图画”,十几个世纪以来,西湖是普通民众心向往之的人间天堂,也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家园。这还只是一个西湖,清悠婉丽的越剧,巧夺天工的龙泉青瓷,鱼米之乡的江南古镇以及灿若星辰的文化名人……悠久深厚、意蕴丰富的浙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衍生、演进并趋于繁盛的一大重镇,在中华思想文明史上大放异彩。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从浙江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着手,着力厘清浙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推出了一大批有水平、有厚重历史感的研究成果,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为我们深入地认识浙江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浙江同样是传承革命文化的重镇。90多年前,南湖红船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由此产生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核心内涵的“红船精神”。而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中,“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历史的永恒──浙江革命遗志集锦”“红船扬帆远航──中国共产党90年纪事”等一批具有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和学术厚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贡献了浙江元素,同时也为当代浙江文化自信确立了精神内核和红色基因。
  浙江改革开放的实践印证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人迈出了外出务工的第一步。温州的修鞋匠、理发师,东阳、诸暨的建筑工,永康的五金匠,几十万浙江务工推销大军,破除观念的束缚,不畏艰辛,走向了全国,实现了创业资本的原始积累。浙江经济因浙江人敢为天下先而迅速崛起。当下的浙江,正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潮头,正奔跑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跑道上,正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上。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紧紧围绕浙江改革发展的实践,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导向,集中反映浙江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为文化自信注入了时代强音。
  无论是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启动12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梳理浙江历史文脉、弘扬浙江精神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从“浙学”品牌到中国气派,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深入实施,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又一个“浙江范本”。中国幅员辽阔、文化精深,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独特又隶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文化。树立“浙学”品牌是建设“文化强国”大战略的重要分解,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点,也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而文化本来就是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浙江对自己文化的梳理和总结也是对浙江发展经验的深化与呈现,其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区域性发展的样本。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应该有更多“浙学”这样的地域文化研究样本涌现,以政府牵头、学界支撑、社会参与的立体化研究方式,梳理优秀文化传统、提炼区域发展经验、滋养社会文化实践、建造共同的精神家园,由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价值引导力和文化推动力。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在解码草书文献中触摸西夏经济脉搏 文化遗产与文明交流互鉴座谈会强调 不同文明应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01:29,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