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814|回复: 1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人物·人事三苏四川无后人的说法或将改写 川东北发现苏东坡后裔

 [复制链接]
  苏东坡(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由于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写诗讽刺朝廷,一生被贬无数,飘若惊鸿,大部分时间在做地方官。但是他每到一处,都留下无数政绩和佳话,受到人们的爱戴,而且地因人传,名气更大。苏东坡曾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先后两次到杭州,做了三年通判和两年知州,所以他有“居杭积五岁,自忆本杭人”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歌颂西湖的名句。苏离开杭州后,曾出守颍州,贬到惠州,这两处都有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东坡到处有西湖,杨万里对这种巧合曾作诗曰:“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唐汝颍及罗浮。东坡原是西湖长,不到罗浮那得休!”
  东坡一生足及天下,全国有近百个东坡遗迹,连李白,杜甫,曹雪芹等大家都不及他,东坡有一首诗总结他的一生: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嶦州。东坡故乡眉山三苏祠有对联曰: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东坡一生有三个重要女性:王弗是原配,然而三十岁前就去世,她赢得一曲《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王闰之是继室,是王弗的堂妹,她照顾东坡25年,于46岁去世。王朝云是伺妾,12岁时在杭州被东坡收留,伺候先生23年,忠心耿耿,死于惠州西湖。东坡按照自己的理想,把朝云塑造成他心里的“巫山神女”,常把自己比作楚襄王,有一联曰: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有趣的是,东坡三个夫人都姓王,一生去过三个西湖,一家三父子名“三苏”。苏东坡的一生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说得清楚的,他的诗词中大多感叹“人生如寄”,“人生如梦”。下面以两首诗来缅怀东坡的一生: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

千古风流苏东坡!  JQJsEDVs.jpg  保存到相册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建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建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建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南充MM [讨论][转帖]星期二参考消息上的。(不必那么急迫)
15#
 丢不下 发表于: 2018-3-1 08:54:00|只看该作者

三苏四川无后人的说法或将改写 川东北发现苏东坡后裔

源自:成都商报
揭匾与祭祖仪式
已复原的古匾
  春节期间,四川西充县鸣龙镇“苏氏宗祠”修缮工程竣工,根据重修的苏氏《族谱》发现,当地苏姓是“唐宋八大家”中“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其中苏轼,即苏东坡)一支后裔。
  2月27日,著名“苏学”专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教授舒大刚称,通过对祠堂相关资料和图片进行鉴别后认为,西充发现的苏氏祠堂牌匾与“三苏”故里眉山市发掘文物《苏符行状》中,记载苏轼嫡孙苏符晚年归蜀,形成了历史连贯并提供了佐证。“从牌匾记录来看,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当地就有苏氏族人定居并迁徙他乡。苏符后裔所题写的祖籍牌匾表明,当地苏姓为苏轼后裔的真实性极高。”

修缮祠堂:发现堂屋脊梁藏族谱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该苏氏宗祠位于西充县鸣龙镇宫子山村,该祠房屋脊梁上有“大清光绪六年庚辰”文字记载,表明该宗祠建成于清光绪6年(1880年)。
  祠堂呈三合院结构形式,保存有堂屋一间和左右耳房、左右偏房、左右侧房各一间共七间房屋;其所属清代铭匾幸存,匾正面为“眉山一脈”四个大字,“脈”字虽已大部丢失但铭文完整。其记载“我祖三苏,昔居成都眉州,自宋由元及明,迁居川北白马铺鹁鹄嘴李桑坝;远祖凤山公后裔嘉祯子仕英孙正还偕胞弟正权、正元、正林,自圣朝康熙二十二年卜居於西乡万张沟,至今传十一世矣,而合族建祠于兹。恐代远年湮,数典忘祖,特竖匾额,以溯其本源云”。
  西充县鸣龙镇苏氏后裔、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苏克和介绍,该祠修缮前,堂屋外有镂空雕垂花柱装饰和房梁上有“总领。文生。苏以霖,督工。长秀、长庚、如全、绍富、长庆、长兴、大发、国佐、泽远、星荣、毓政、毓芮、全盈、全盛、荣华、全易、泽林、凤仪、毓连、长福、星富,文生。秉钧偕姪玉森。沐手敬书”文字,记载内容显示其为苏氏家族祠堂。
  2017年6月,苏氏后裔在对祠堂进行修缮过程中,发现堂屋内脊梁有“大清光绪六年庚辰孟冬月廿九日榖旦四房共建宗祠世代荣顯科第緜長者矣謹題”和托梁上存有家族分为四房共计166人的姓名、族人分居地和迁居地等文字记载,从而更加确定该建筑是苏氏家族祠堂的地位。
  苏克和称,为传承“三苏”家族历史文化,鸣龙镇苏氏家族开展了宗族祠堂维修工作,民间自筹18万余元将残破不堪的古苏氏祠堂主体按“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了初步修缮,对发现的房梁文字原样保留,祠堂内按古法恢复了布局、摆设、陈列和祭祀场所,悬挂了相关牌匾、完善了“家规家训”等,以缅怀先祖、敦亲睦族、倡导孝道文化、激励后人“弘扬祖志。

苏学专家:
牌匾非旁人所立

  著名“苏学”专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教授舒大刚,对祠堂相关资料和图片进行鉴别后认为,西充发现的苏氏祠堂牌匾与“三苏”故里眉山市发掘文物《苏符行状》中记载苏轼嫡孙苏符晚年归蜀,形成了历史连贯并提供了佐证。
  “从牌匾记录来看,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当地就有苏氏族人定居并迁徙他乡。苏符后裔所题写的祖籍牌匾表明,当地苏姓为苏轼后裔的真实度极高。”舒大刚表示,对这块清代牌匾分析,其题写内容为自书传世体例,基本可判定非旁人所立。
  原西充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何凡认为,苏氏宗祠毁损严重但牌匾保存较好,上面记载有苏轼后裔迁居当地的历史,是“三苏”后裔自南宋即已迁居于此很好的历史实物佐证。
  舒大刚认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父子闻名天下,成为不少历史学家长期研究的对象,之前历史界一直有“三苏”四川无后人的说法,但前些年眉山市发掘的文物《苏符行状》等让此说法得以改变,西充县鸣龙镇“苏氏宗祠”为进一步证实“三苏”后裔归蜀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文献资料。
⊙记者:蒋麟 苏克和供图
14#
 碾铁路 发表于: 2017-11-17 08:53:00|只看该作者

苏东坡在法国获评千年英雄 评选者下周眉山揭秘原委

源自:华西都市报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四川省迅速启动“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在“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中,苏轼被确定为首批十位四川历史名人之一。
  不仅受我们四川人追捧,从眉山出发的苏东坡,更是全国人心中的“全能偶像”,他在杭州留下了苏堤,在黄州留下了《赤壁赋》《寒食帖》……
  而即使在国际上,苏东坡依然是鼎鼎大名。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出千年英雄(1001年~2000年),全球共有12位,苏东坡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世界报》认为,苏东坡的从政生涯同他的诗文书画一样,都属于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作者以极其赞赏的笔调这样称呼苏轼:“一个不可救药的文人”。
  而在下周即将举办的第八届(眉山)东坡文化节暨首届四川音乐周期间,眉山将举行东坡文化国际学术高峰论坛。应邀参加本次论坛的国内外苏学专家90余人,将共同探讨东坡文化的当代价值。特别是来自法国《世界报》的让-皮埃尔·朗日里耶先生,正是他将苏东坡列为该报专栏连载的12位“千年英雄”之一。
  本次高峰论坛将采取主旨演讲+分组研讨的方式进行,除23日上午的主旨演讲外,还将于下午在仁寿黑龙滩长岛酒店设3个分会场,举办分组研讨。让-皮埃尔·朗日里耶也将发表现场主旨演讲,揭秘17年前苏东坡当选千年英雄背后的故事。
  据介绍,本次参会嘉宾几乎囊括了国内外苏学研究的顶尖学者和权威专家,包括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纪录片《苏东坡》总撰稿祝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衣若芬教授,韩国檀国大学中国语系主任安熙珍教授等。
  就在几天前,国家一级编剧、长篇历史小说《苏东坡》作者徐棻刚刚在眉山三苏祠,举办了该小说首发式。本次文化节,她也将应邀出席。
  “我是写剧本的,作为苏东坡的‘粉丝’,现在斗胆写小说,完全是跨界了。”徐棻说,“东坡文化是宝贵的精神宝库,值得我们好好传承和发扬。通过各种形式研究、推广东坡文化,就是因为我有个梦想,希望让大文豪苏东坡更广泛地走向民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庆
  
13#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4-9-23 17:04:41|只看该作者
苏辙在文学上的成就,虽不及父兄,但能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他发展了韩愈“气盛宜言”的观点,提出了著名的“文气说”,强调生活体验对创作的重要性。苏轼的文章“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苏轼说苏辙文章“有一唱三叹之声”。
上 枢 密 韩 太 尉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述,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乡,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六 国 论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2#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4-9-23 17:04:02|只看该作者
苏洵作品 苏洵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其文古朴简劲,博辩宏伟,纵厉雄奇,言词锋利,历代公认具有纵横的雄辩之风,曾子固称他的文章“烦而不乱,誓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苏洵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 忆 山 送 人 少年喜奇迹, 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 爱此宇宙宽。山川看不厌, 浩然逐难忘。涡峨最先见, 晴光压西川。远望未及上, 但爱青若鬟。大雪冬没径, 夏秋多蛇蚖。乘真乃敢去, 匍匐攀孱岩。有路不容足, 左右号鹿猿。阴崖如雪石, 迫暖成高澜。经日到绝顶, 目眩手足颤。自恐不得下, 抚膺忽长叹。坐定聊四顾, 风色非人寰。仰面嗫云霞, 垂手抚百山。临风弄襟袖, 飘若风中仙。
六 国 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被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 ,大则得城,较秦之大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候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候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而终继五国之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劫之,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舞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艮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取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候,其势弱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1#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4-9-23 17:02:49|只看该作者
苏轼的文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和欧阳修一起,建立了一种成熟而稳定的散文风格:平易自然,流畅婉转。他的散文体裁有:一、政论和史论;二、记和叙;三、随笔。现存苏轼散文4000多篇。 前 赤 壁 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放 鹤 亭 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扇。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十二,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亻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0#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4-9-23 17:00:37|只看该作者
苏轼的词体创作,在中国词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他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的词,一是对词的题材内容的扩大,“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二是对词境词风的创新,他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三是对词的音律的突破,“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现存苏轼词340多首。
水 调 歌 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因作此词,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9#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4-9-23 16:57:56|只看该作者

苏东坡诗,词,文与君共赏!~

苏轼诗歌富有个性,同时也具备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显著风格。他的诗自然奔放、挥洒自如,诗中多典故,多铺衍,多比喻,以至博喻迭出,有议论世事的癖好。现存苏轼诗作2700多首。 饮湖 上 初 晴 后 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西 岭 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荔枝 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 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 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 风叶新枝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 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 无人举觥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 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 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苏东坡诗,词,文与君共赏!~  EqxSEEiX.gif  保存到相册
苏东坡诗,词,文与君共赏!~  8k77c15M.jpg  保存到相册
8#
 楼主|张建 发表于: 2004-9-21 10:06:53|只看该作者

苏东坡一生喜《易》与佛

  苏轼(公元1037~1101),号东坡居士,字子瞻。北宋著名诗人,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豪迈奔放,其著名作品有《大江东去》、《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等。几百年来他的诗作深入民间脍炙人口,至今传诵不绝。苏东坡出生于大文墨之家,历史上号称三苏(苏洵、苏辙、苏轼 )三大文豪皆出于其家族中,人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他在哲宗时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作为一代文豪,在他的一生中,也历经波折,曾被捕入狱,遭受三次贬官到黄州(湖北)、惠州(广东)、琼州(海南)。但也能深悟众连成一片,关心民间疾苦,进行各项兴利除弊的改革创新事业,颇有政绩。
  他喜研《易经》,尤其处处以《易》理思维融入诗篇中。如《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便是例证。他以自然界阴消阳长、月圆月缺与人生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思维。这是《易》变的本义。此外,他也是很喜爱佛学,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提到佛教。苏东坡还深研过与《易经》相关的星相学。据史书记载,苏东坡对星命之学颇为内行,此有一事可以说明。苏东坡根据韩愈的《三星行》发表意见道:“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韩退之相似。吾命在间,而退之身宫在焉。今谤吾者或云死,或云仙。退之之言,良非虚也。乃知退之磨羯为身宫,仆以磨羯为命宫。平生多得谤誉,殆同病也。”他认为自己所以平生遭人语诽谤无数,是由于自己出生时辰的星象与韩愈(退之)相似,而平生遭人诽谤方面亦极为相似。于是苏轼感叹韩愈《三星行》之言实在不是虚言。
  苏东坡的易学著作有《东坡易传》,他的《易》学主要继承王弼的学说,以说义理为主,多兼老子、庄子之学,儒道共宗,并杂以禅学。在易学史上该书亦有一定的影响。又据史书记载苏东坡不仅对《易经》与佛经深有研究,著有多种学说,且对《易经》的术数也极有研究,清代袁树珊在《命谱》一书中有详细记载:

(附苏东坡研习《易经》术数的记载)

东坡亦读相人书
  东坡诗,坐阅诸公半廊庙,时看黄色起天庭,注不甚详,按王朴太清神鉴,黄色吉凶歌云,黄色天中列土分,圆光重大拜公卿,坡盖用太清神鉴语耳。
  [笔者注]这段文字是苏东坡研究学习《易经》术数的历史记述:根据古人相术书,认为“头为君,额为臣”,因而额上具有:“分一面之贵贱,辨三辅之荣辱”的特征。“明君离不开贤臣的辅佐”因此干庭的大臣如果额上的天庭位置(天庭在额上天中的下面,两眉之间的印堂之上)出现黄色光泽时,有机会为卿为相。

东坡赠相者程杰诗
  东坡自谪海南归,人有问迁谪之苦者,坡云,上是骨相所招。少时入京师,相者云,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异日文章显,当知名,然有迁谪不测之祸,坡又赠善相者程杰诗云,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亦似相其不寿。
  而欲以早休当之,故又曰,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然坡公生平居官,起而复踬,未得遂急流通退之愿,而卒于毗陵,年仅六十有六,未尝一日享林下之乐,相者之言悉验(坚瓠八集)
  [笔者注]上段文字记述的是苏东坡年青初入京城时,善〈易经〉术数的人,曾经给他作人生预测,论定他一定会文章显名,因为,他眼神中有学者的气质,但头上有充军贬职的印迹,因此一定要遭流放边地之祸。当时苏东坡认为自己可以提前退休,免遭贬职之苦,即是文中说的急流勇退。但苏东坡最后还是遭三次贬谪。并在任内的常州去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18:07,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