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6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7-3-29 14:45: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邓章应:发展中的中国民族文字研究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 邓章应
  随着与异文化的接触,人们认识到不同的语言文字体现了重要的文化间差异。《礼记·王制》:“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由于各地言语不同,当时已出现专职翻译人员,最早可能是口译。自汉代起不断有中国僧人西行求取佛经,还把梵文佛经翻译成汉文。他们的西行见闻记述中有对西域各国语言文字的描述,如东晋法显过鄯善国时,“国国胡话不同,然同家人皆习天竺书、天竺语”。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介绍了西域各国的文字情况:“(阿耆尼)文字取则印度,微有增损。”“(屈支国)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跋禄迦国)文字法则,同屈支国,语言少异。”“(佉沙国)而其文字,取则印度。虽有删讹,颇存体势。”“(朅盘陀国)文字语言大同佉沙国。”“(乌鎩国)文字语言少同佉沙国。”“(瞿萨旦那国)文字宪章,聿遵印度。微改体势,粗有沿革。语异诸国。”“(斫句迦国)文字同瞿萨旦那国,言语有异。”宋代有了对北方民族文字西夏、女真、契丹文的了解。
  由元入明的陶宗仪写作《书史会要》时介绍并临摹了少量民族文字样本,这部书的主体部分是元代以前书家小传,但在卷九附带介绍了前代几种少数民族文字,并摹有少量文字样品。他注意到标音文字的特点,如天竺字“其音律交合而成字,载音以导意,百若华文有六义也”;“(畏吾儿)字虽有二十余母,除重名之外,止有一十五音”;“(回回)其字母凡二十有九”;“(日本国)字母仅四十有七,能通识之便,可解其音义”;“(真腊国)其字母音声正与蒙古音声相类”。明清时期专门编纂了各种《华夷译语》。
  国内学者对少数民族文字研究的关注,是在国外传教士或探险家对中国民族地区的研究之后展开的,随着抗战爆发,包括中研院史语所和一些著名高等学府内迁,而开展了众多关于民族文化的研究。刘大白《文字学概论》中提到“中华民族,是合汉满蒙回藏五族而成。这五族都有文字,那末,中华民国底国文,共计有五种;国文底名称,不应该由汉族所用的文字来独占”。说明当时就有人认识到汉字以外的民族文字的地位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民族识别和给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制文字,展开了大规模的民族语言文字调查,这些都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材料。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编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简表》,介绍了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傣族、朝鲜族、哈萨克族、卡瓦族、满族、么些族、水家族、傈僳族、倮黑族、山头族、俄罗斯族的文字。
  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于1980年8月成立,1982年起编辑刊印相关系列丛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86年决定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和文字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项目,出版了大量成果,介绍了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柯尔克孜文、锡伯文、西双版纳傣文、德宏傣文、金平傣文、傣绷文、四川规范彝文、传统彝文、老傈僳文、新傈僳文、景颇文、载瓦文、拉祜文、壮文、布依文、黔东苗文、湘西苗文、川黔滇苗文、滇东北苗文、滇东北老苗文、侗文、土文、佤文、哈尼文、纳西文。
  随后,国内陆续出版了多部民族文字概述的著作,各省区还编纂了分省性的民族语言文字志或现状丛书,如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8)《云南省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志》、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指导工作委员会(2001)《云南民族语言文字现状调查研究》等。之前对少数民族文字文献进行概论性介绍的专著往往也包含有民族文字的介绍,而20世纪90年代陆续有学者对研究史进行总结,如黄行(1996)《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和孙宏开(1998)《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涉及民族文字研究的情况,戴庆厦(1998)《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第五章专述《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朝克、李云兵(2013)《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论》按语族介绍了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的研究情况。

@ 联系方式
  西南大学文献研究所)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文化遗产与文明交流互鉴座谈会强调 不同文明应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厦门发布楼市调控通知:社保需连缴3年 认房认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02:36,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