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57|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DNA之父沃森空降成都 推动DNA前沿领域研究项目落地成都

 [复制链接]
源自: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寇敏芳 ◎摄影:向宇)4月1日,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到访成都,此行他将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合作,推动“沃森生命科学研究院”生根,该研究院主要研究生命科学最前沿的领域,即生命基因组和生命健康大数据的癌症精准医疗。
  沃森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也因此获得了1962年的获得诺贝尔奖,被誉为“生命科学界的爱因斯坦”和“DNA之父”。除了在科学上的贡献,沃森博士也是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和旗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首任主任。在近70年的职业生涯中推动了生物学向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的发展,并先后把哈佛大学和纽约冷泉港实验室打造成了该领域的全球重镇。

谈四川:熊猫吸引我来成都看看
  此次是沃森第四次来到中国,也是第一次访问成都,来成都之前,他已经访问了北京,谈及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他表示要在中国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沃森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该研究中心将形成产业园、高端孵化器、博士后站等教育和培训基地,不断孵化、引入前沿项目,引入和培养高端人才,形成产、学、研、投资的良性互动,创造一个生命科技产业生态系统。
  当记者问到为何将四川作为考察的目的地时,沃森的夫人伊丽莎白沃森在一旁兴奋地挥舞熊猫玩偶,沃森会心一笑,“没错,因为有熊猫,熊猫吸引我来看看。”他还补充到,成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实力也是吸引他成行的重要原因。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dejiao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dejiao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dejiao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dejiao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dejiao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dejiao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市长罗强:成都范围内自贸试验区的房价不会暴涨 清明假成都汽车尾号不限行 高速公路进出口交通压力大
2# 四姑娘山
 楼主|dejiao 发表于: 2017-4-2 09:2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看前沿:大脑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下一场革命
  “DNA双螺旋发现”和“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被认为是人类生物技术的两次革命。“沃森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将致力于生命科学最前沿领域的研究,沃森预测,生命科学领域的下一场革命将出现在对大脑的研究上,因为目前对大脑的研究非常有限,“尤其是基因与大脑关系方面的研究。”沃森举例,一些大脑疾病与基因有什么关联,基因如何控制大脑发育等等,都有可能成为热门研究领域。
  虽然“沃森生命科学研究中心”重点研究生命基因组和生命健康大数据的癌症精准医疗,但沃森也认为,治愈癌症根本上还需要医药的发展,而不是解密DNA,“因为人类已经知道很多DNA的秘密”,今后要治愈癌症还是要靠药物发展,需要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医院。

说养生:我不让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沃森今年已经是89岁的高龄,但身体一直都很好,虽然经历了长途非常,看上去有些疲惫,但走下飞机到贵宾室接受采访的路上,仍然步履轻盈。见到记者还亲切地打招呼问好。他透露,自己目前还能慢跑,还能快速地跑步上楼梯。
  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大咖”,他有自己的养生“宝典”。他介绍,要保持长寿健康,首先要坚持锻炼身体,另外还有两个小秘诀,一是“每天早上吃两片阿司匹林”;二是坚持防晒,“我不会让皮肤直接暴露在太阳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0:55, Processed in 7.051212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