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2|回复: 0

[2017年百年木刻楞搭建起的中俄情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新闻网
春雪中的木刻楞 韩金龙 摄
⊙作者:张玮 韩金龙 呼斯乐

  “我们住木刻楞习惯了,这里冬暖夏凉,住着舒服,也方便拆卸。”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的俄罗斯族老人曲德禄说,“俄罗斯民族(华俄后裔)在额尔古纳地区生活已有百余年历史,这木刻楞也随着我们在中国有百年了。”
  22日是俄罗斯族最隆重的节日“巴斯克节”的最后一天,额尔古纳境内的俄罗斯族民们奔走欢聚,在木刻楞里打列巴、喝果酒、舞踢踏……
  在这座中俄边境小城中,随处可见俄式建筑和“排排站”的木刻楞,见证并续写着一段百余年的“中俄情”。
  额尔古纳地处中俄边境,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是中国华俄后裔最大的聚居地,有华俄后裔7800余人,也是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恩和)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约十七世纪末时,华俄间联姻便已悄然开始。清末民初,俄罗斯人来中国进行采金等生产活动,并在额尔古纳河边建设起木刻楞安家落户,后经多次扩建和政府指导性建设,这一片村庄存续了下来。
  “木刻楞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木楔加固,每两根木头中间垫苔藓是冬暖夏凉的‘秘方’。”曲德禄是当地为数不多的俄式手艺人之一,他说,“从老一辈俄罗斯族开始,我们的住房就一直以木刻楞为主,现在游客也都愿意住木刻楞。”
与额尔古纳隔河相望的俄罗斯小镇──奥洛契 韩金龙 摄
  前来参加“巴斯克节”的北京游客张鑫感慨不已:“住在木刻楞里,闻着木香入睡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夏天还要再来一次,鸟语花香的小院儿会更惬意。”
  木刻楞是俄罗斯族农村传统风格的独门独院式住宅,建筑工艺独特。额尔古纳市文体广电局局长鹿永海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当地政府对木刻楞保护和传承力度不断加大,人们对木刻楞房屋、木刻楞制作技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目前,额尔古纳市现有传统木刻楞54户,其中百年木刻楞13户。
  2013年,额尔古纳市的俄罗斯族木刻楞制作技艺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俄罗斯族是中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之一,”鹿永海说,“百余年生活在额尔古纳河畔的他们仍然保留有典型的俄罗斯传统建筑和文化。”
  时至今日,中国1.5万余俄罗斯族人口中,额尔古纳境内约占一半,他们居住俄式木刻楞房屋,饮食中西双重性明显,酷爱清洁、花卉和歌舞,既过中国传统节日,也按俄族时令过本民族的节日……
  额尔古纳市政府副市长周丽荣表示,近年来,额尔古纳市坚持开展与俄罗斯政府间互访、民间互动等活动,促进与俄方在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科技、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同时,保护和传承当地华俄后裔的特有文化。
  据额尔古纳政府官方数据显示,恩和俄罗斯民族乡接待中外游客人数从2007年的1.8万人次,激增到2015年的约100万人次。2016年,额尔古纳市接待中外游客483.6万人次。 ●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花花大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花花大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花花大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花花大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花花大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花花大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突然破产,王思聪的熊猫直播是怎么黄的? 孔雀公主杨丽萍:最大的舞台在心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 14:08,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