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66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铭水坊 发表于: 2009-9-18 16:59:5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旺苍人苦干加巧干 大茅坡上谱就新篇

 [复制链接]
  上世纪90年代,“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创业精神闻名全国。如今“苦干加巧干”的大茅坡人用勤劳和智慧把大茅坡装扮成了靓丽富裕的示范新村──

大茅坡上唱新歌
  侯东彭洋广元新闻网记者赵文
  三月观桃花,六月尝脆桃,九月烧板栗,平时来游山垂钓,品高阳贡茶,到农家乐吃农家土鸡、酸水豆花、现摘蔬菜……如今的旺苍县高阳镇鹿渡村大茅坡,处处新风景,随处都能听见村民欢快的笑声。
  大茅坡位于旺苍县高阳镇鹿渡村,全村幅员面积13.8平方公里,人均基本农田仅0.5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826元,属典型的贫困村。
  9月7日,记者再次踏上这片上世纪九十年代闻名全国的大茅坡精神的发源地。脚下这十多个平方的乱石草坪就是当年大茅坡的活标本。身边的石碑记载下当时的丰功伟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英雄的大茅坡人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夏战三伏,冬战三九,在荒石坡上高质量地造出了“千车万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夺高产”的奇迹和“大茅坡精神”,在全国树起了一面旗帜。
  然而改土工程只是让这块贫瘠的土地增添了层层梯地,道道石墙,仅仅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百姓带来了耕作的便捷,村民们依旧贫穷。村民杨少林告诉记者:“过去,种粮靠天,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一半多村民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多是老弱病残,青壮年留不住,女的一心嫁出山沟谋幸福,鹿渡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村民们世世代代被贫穷的帽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为了让大茅坡重新焕发青春活力,2006年大茅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再举旗帜,再创辉煌,该县将大茅坡纳入以工代赈示范新村建设项目,全村总投资500多万元,其中以工代赈投入140多万元,财政配套资金108.1万元,群众投资投劳350多万元,新植了300亩茶叶,新修社道1公里,完成10公里村道公路片石铺垫,开挖排水沟10公里,新修渠堰2公里,新建防旱池18口,沼气池16口。在以工代赈新村建设中,该县立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茶叶,力争将大茅坡打造成无公害茶叶基地,把鹿渡村打造成集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新农村典范。
  平整的水泥路面,漂亮的农家小院……踏入村民李少根的家,一股清爽的气息扑面而来。他说:“轿车都能开进农家院坝了,自来水安到厨房灶上了,厕所都成水冲式了,城里人来我们村度假了,靠着茶园就能发家致富了。说句心里话,确实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我们原来以为只要把土改好了,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现在看来那种想法太简单了。”村民张志高介绍,这几年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民们积极发展茶叶致富。如今到这里来玩的城里人多了,大家在这里喝茶,走时还要买茶,加上平时卖茶,一年光茶叶一项卖上千块钱不成问题。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铭水坊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铭水坊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铭水坊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铭水坊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铭水坊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铭水坊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中石化计划近期实施元坝气田天然气试采工程 广元市精心安排国庆期间群众文化活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2 11:57, Processed in 0.0468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