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罗子兰|查看: 5645|回复: 37
[自然-气象

五月,我们去草原

 [复制链接]
31#
 楼主|罗子兰 发表于: 2004-12-5 12:38:54|只看该作者
建生 先生,就是篷婆,我查了好几本不同版本的此诗,都是这两个字,可能是当地的发音吧。
32#
 楼主|罗子兰 发表于: 2004-12-5 12:40:2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萧萧,我还在继续写,多鼓励我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3#
 楼主|罗子兰 发表于: 2004-12-7 00:38:28|只看该作者
七 木头?摩托? 到了河对岸,脚下是坚实而有弹性的大地。走上一块被冲刷成浪形的沙坎,心胸一下灿烂起起来,草地真是宽阔啊!我站在那里,象一粒沙样的渺小,却又极感生命如此蓬勃的清晰着。极目望去,远山阴柔的线条在蓝天的大背景下象是用笔勾勒出来的,形状不同的山麓象庞大的宫殿阙楼,微呈黛蓝,漂浮在乳白的云间,让人心旷神怡,遐生出许多幻觉,似有轻盈的仙女出走,又似有长髯的白发老者飘然而来。 两藏族青年一动不动的坐在一堆空心砖前,藏袍把身子裹的严严实实,蓬乱的长发,就象缺水的干草。我很疑惑,他们在这里做什么呢?是在看对面的游人?还是要把这堆砖运过河去,修个什么,去挣旅游的钱?我问老船工:他们在这里做什么?他说他们在看木头!我到处看,这里没有一根木头呀。好奇心让我问了几次,回答的还是“木头”。我不想再追究下去,邀他俩给我作伴,他们黢黑的脸上荡漾开羞涩的笑容,我问他们的年龄和姓名,一个叫才合.多尔其,二十一岁,一噶叫南比,二十三岁。我一手牵着一个,那样子很象是带了自己的孩子在旅游。才合.多尔其,梳着一条辫子,缠了红稠,盘在头上,左边戴着一只很大的圆型银耳环,黑黑的脸庞有着特别明显的“高原红”,很有大侠武士风度,想起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知道他以后会为自己这样的装束感到难为情吗?但愿他能认识到只要保持了他现在的一切,才能给他带来希望和财富。他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他藏袍的长袖卷上去牵着我的手。 看见远处沙浪的绿色很诱人,不象这里稀疏的草让人难受,就向那遍绿色走去。然而走近时,还是稀疏的青草,那不过是因为它们在远处看起来显得茂密些吧了。 我们找了一处比较干燥的地方坐下,他俩好奇的打量着我,用不熟悉的汉话问我一些问题,多数是南比在问。 南比的脸瘦瘦的,剪着短发,穿着一条破烂的牛仔裤和一件说不上来的什么衣服,因为那样式和颜色我已经分不出澈,只看的出是短装。强紫外线的抚摩,让他的脸很难看到皮肤的本色,倔强地划上很多竖纹,那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被气候和生活的艰辛残忍敲碎的结果。 “ 你说,我们这里好吗?” 看着他那若有所失的眼睛,我竟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么简单的问话才好。 “好,还好吧。”我看着远远以变成沙丘的一毛不生的一个山包,十年前,那还是牛羊撒欢的地方。南比扫着我的视线,我看见他的眼里藏族人独有的忧伤和孤独,象那黄河的水在流淌。不知道他也在担心自己的家园?  南比告诉我,白河,他们的藏语叫玛其,黄河叫嘎其。那些在土洞里进进出出的叫查娃。我跑过去看,灰色的浅毛,只有耗子那么大,非常可爱。这不就是常看到报道的草原鼠害的小耗子吗?南比却着急的告诉我这不是耗子,见我不懂他的话,就用手在他屁股后面比画──我恍然大悟 ,他的意思是那动物没有尾巴,耗子才有尾巴,是兔子!想起这和我在金川县看到的崖兔是一样的。他滑稽的动作让我大笑起来,才合.多尔其不太会汉话,看我这么高兴,也和南比向我展示着一口雪白的牙,也快乐的笑着。原来,我们只是语言、地域、生活的不同,人的心灵都是相通的。他们的质朴,墩厚就象袒露的草原,那么彻底,那么纯粹。 沙坎上,还有一种动物大概有家兔大,支立着后退,两个前爪缩在前胸,小脑袋灵活的向四周张望着,我问南比那是什么?他说是塔拉。我想可能是雪猪一类的小动物。也很珍贵的。州内的人都说那雪猪油擦在手背上,可以渗透到手心,是去风湿好东西。我也搽过,好象没有渗透手心,别人说那是土猪油,不是雪猪油。 呆坐在潮湿的地上,望着岸边一只白色的鸟,在寒冷中孤独的等待觅食的机会。看远山近水,竟忘了身在何地,今夕何年何时。远处响起了马达的声音,一个穿红色藏袍的人,骑着摩托,眨眼就来到我们身边。宽阔的原野上,我不知道他是怎么一下就冒出来的。他们交谈着我听不懂的民族语言。才合.多尔其,接过他的摩托,炫耀的骑了上去。没有路,起伏着的草原就是任他们驰骋的天堂。 看老船工还在岸边等我,我想时间也不早了。我刚过河不久,就看到另一船有四、五人过了河,他们只是呆了十多分钟,大概太冷,很快就打回身了。才合.多尔其,骑着摩托来到我的身边,指着摩托说:“ 摩托,你骑?” 原来,老船工给我说的“木头”是“摩托”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7 17:45:43编辑过]

u8mZkhSq.jpg

L5StXnqN.jpg
34#
 韦建生 发表于: 2004-12-7 01:50:28|只看该作者
呆呆的看,傻傻的笑,呵呵。也许稍微夸张了,但罗老师的文字的确吸引了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5#
 韦建生 发表于: 2004-12-7 02:06:17|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罗子兰在2004-12-5 12:38:54的发言: 建生 先生,就是篷婆,我查了好几本不同版本的此诗,都是这两个字,可能是当地的发音吧。
罗老师,我的意思是说,杜甫写的“篷婆”,是否就是现在的“磅礴”呢?
36#
 楼主|罗子兰 发表于: 2004-12-7 17:42:54|只看该作者
不是,那完全是两个概念。它是少数民族语言,和同音的误译没有关系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7#
 韦建生 发表于: 2004-12-8 23:54:04|只看该作者
是少数民族语言?谢谢指教。
38#
 楼主|罗子兰 发表于: 2005-7-18 14:37:34|只看该作者
(八) 白塔.经筒.老阿妈 离开黄河,在返回的路上,我看到了传说中的瓦切白塔.那不是一个塔,是上百个塔.像一对卫士,庄严地伫立在草原,排了十多公里长,非常壮观。在辽阔的背景下,让人想到埃及的金字塔。每个塔的高低大小都差不多.方座上是椭圆形的上大下小的塔身,顶端的塔尖很长,直刺蓝天.雪白的塔身,在雪光和太阳的光照下,白得耀眼."宗教色彩"应该是一种意识,但它确实是有色彩的.这么多的白塔,给我们昭示着什么呢? 在一家餐馆,我们吃了鲜美的黄河鱼.其实这是一种没有鳞甲的高原冷水鱼。这季节正是鱼产卵的时节,禁止捕捞,可是在这个精神文明倒退的时代,如何禁得了?我想不吃吧,定会被看成异类而让人讨厌,只好闷头而嗜,阿──门! 饭后,我们去了"民族风情园". 荆棘栅栏,粗造的木门,很有原始风味.一个藏族汉子,收了每个人五元入园费,一个高挑的藏族姑娘走来给我们做导游.从姑娘的谈话中,知道这里是他哥哥承包了的,她帮她哥哥在这里做导游的. 我们走近那些白塔和刻了藏文字母的"嘛哩"堆上的石头,不用要去探究它的秘密,活着的人需要这一个个神秘的符号,来守护精神的一偶.我看见一个老阿妈,在这么冷的天气中,却裸露着右臂和上身,松弛的肌肉像一段苍老的树干,全是深深纹路,乳房像一张失去水份的树叶耷在上面。她低着头,从这个转经房出来,又到下一个转经房,去拨转那桶形的经筒.岁月的痕迹,大难的沧桑,都被辉映在虔诚的转经上,我久久地看着她每一个重复的动作,让我去想像她少女时的美丽和快乐.......感动,像弥漫的雾,轻淌,想流泪. (九) 班禅住过的小屋 走到一幢小屋旁,藏族姑娘停了下来,含笑地看着我们每个人,她告诉我们,这是一九八六年十世班禅视察藏区时住过的屋子.班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领袖人物,无量光佛的化身。那次视察,轰动了包括四川在内的整个藏族区域.他为几万人的群众摸顶,手臂都抬肿.作为有很高宗教修养的大活佛,进行各种宗教仪式、祈祷活动,为祖国繁荣昌盛,百姓的幸福生活祝福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为人模顶,他认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在里面住了三天三夜才走出来".听了姑娘的诉说,我有一种冲动,情不自禁地对着那扇彩绘的木门磕了个长头.这把同行的人吓了一跳.我想这也算是我对这位不平凡的班禅钦佩与敬仰所致,另外也有点入乡随俗的感觉. 姑娘开了门,屋中央的供台和靠墙三方,几百盏酥油灯层层堆砌,火苗飘飘忽忽.中有额尔尼.确吉坚赞的一张绣像.他面带微笑,从容而慈祥,和我们以往在电视上,报纸上见到的没有两样. 1959年3月,那时西藏和平解放不久,上层部分集团发动武装叛乱。一时间,西藏问题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焦点,班禅也成了国内外关心的重要人物。在这关键时刻,处在复杂尖锐境遇中的班禅大师,坚定地维护祖国的统一.为增强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60年代初,他的<七万言书>,就显示了他光明磊落,直言不讳的耿直性格.那是他去青海等地视察工作时,根据青海等地出现的问题,联系到西藏的情况,于1962年5月在北京给国务院写了一份题为《关于西藏总的情况和具体情况以及西藏为主的藏族各地区的甘苦和今后希望要求的报告》,此报告有七万字之多。后来在批判他的这份报告时就简称为<七万言书>报告中,他系统地、直言不讳地提出了对西藏及其他藏区工作的批评和建议.就是在今天看来,他的这份报告多数仍然是正确的.两年后,他却因为这份报告挨整受批,“文化大革命”中更是受到残酷的折磨.复出后,对一些人利用宗教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行为深恶痛绝。并坦言发誓, 要为此奋斗不息,这世不成,转世再来。他说“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清净我心,庄严国土”是佛教教义的核心。因此,利用宗教搞分裂国家的事情,“不仅为国家法律所不允许,也违背了宗教的教义”。“我爱自己的祖国,也爱自己的民族。不爱自己的民族的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大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89年1月28日晚20时16分,班禅大师因操劳过度,突发心脏病,在日喀则新宫德庆格桑颇章宫的“夏珠培杰林”净室内圆寂,其时只有五十一岁.又一个"英年早逝"。.今天走进他住过的屋子,瞻仰朝拜这位爱国大师也算是有幸。额尔尼.确吉坚赞班禅的真身供在日喀则灵塔祀殿.据说他的真身和活着时一样,满面红光,肉身不腐,前几年毛发.指甲都还在继续生长.如果是真的,那科学界又多了一个难解之谜. 走出小屋,回身望着那一屋璀璨的酥油灯,屋内的自然光线很暗,大师在灯火中影影卓卓,越发显得奥秘无穷。 (十) 月亮湾,没有创意的名字 白河发源于红原县南边丘原山中,由南向北,经过弯弯曲曲的400公里流程,在唐可的索格藏寺的对面,成直角注入黄河。白河就是才合.多尔其给我说过的"玛其"。"玛其"是藏语,意为弯曲的圣洁河。所经之地,地势平坦,各处雪融涓流,向低洼处汇集,这就形成了自然神工──湖泊星罗棋布,江渚河洲,形状各异,上面满生着红柳,毛良,绣线菊等高原特有的耐寒植物。月亮湾是白河的一段,是红原县非常美丽的一个景点,离县城又很近,开车十分钟就到了。我们驱车前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旅游管理处一个彩色的帐篷,路边牵了很多同样是彩色的印了经文的小旗,一看就知道是刻意布置的。不是用心灵去做的事情,显得做作没有灵气。爬到一个高坡,有许多人在这里观看。这个高坡是观察月亮湾的最佳之处。远处的县城看得清清楚楚。河道弯曲若新月,"月亮湾"对它只能算是一种俗称,那摄人心魄的美,没有文字可以尽诉。此时的白河,舒缓而恬静的流淌着,落日的霞光,把她侵染成橘红色,不时有鱼跃出水面,荡起无数涟漪彼此起伏,磷磷银光,闪烁成奇丽的火花,天上人间实难分别。可是许多外来游人,却把她前面的那个大草坪,当成了检验车速的场地.他们在草坪转几个圈后,一轰油门就加速冲上缓坡,再上公路。草地被车轮眼碾成了一片烂泥,多数人却麻木地欣赏着这不要钱的汽车表演赛.我对旅游处一个胖胖的男管理员建议,应该坚决制止这种野蛮的个人行径,他连连点头称是,却又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上面没有人要求他这样做过! (十一) 挥手,带不走一片云彩 回来时,几个老人怕鹧鸪山的险峻,不愿意从原路回来。经过各方打听商议,可以从我们来时相反的方向,再从松潘川主寺出来,过茂汶返回成都。虽然这条线同样要翻山,为了老人 ,小简等孝顺的年轻人还是决定走这条并不乐观的线路。途经瓦切,问了当地开餐馆的外来人,指明是向右边那条路问清楚后稍做休息和调整,我们赶紧钻进车里,草原和湿地奔去.外面真冷啊,别看万里晴空中那一轮太阳红红的,但还是冷得很。重新上路,再一次感受到草原是如此的宽阔.四辆车,拉开距离,在平坦宽阔的柏油里上风驰电闪的飙开了车.看得见几前面几千米远的打头的车,小卢在后面紧追不舍.此刻,这种开快车的体验,他肯定是第一次,别看他不说一句话,那心里不知道有多爽! 这里的草地更宽更广,可惜大片的湿地,被挖了引水的沟,草地蓄水的能力已减弱到极限。这里是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最艰苦的一段路.那时沼泽遍布,每行一步都暗含着危机,沼泽,成了长征路上最后一块屏障.而现在的草原和湿地,绚丽的风光,自然的人文景观成了世界各地游客和摄影家的天堂.谁能想到50年前那支伟大的军队,用信念和生命,趟过连野兽也不敢过的沼泽,让一个受尽屈辱的大国,一点点撑起在世界的东方.看着不断离我们远去的那一遍红色的原野心里着实难以平静──<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生病的小红军,担架上的周恩来,披着破棉袄的毛委员长......不管现在和将来,历史怎样去评说它曾经发生的事情,都不碍我对这段史诗般的壮举和那些人物的崇敬. 在我浮想联篇的时候,汽车拐了几个弯,汽车开始下山.进入有森林的峡谷地带. 草原离我们远去了,仿佛是一场梦,我又回到了现实的人间。挥挥手,带不走一片云彩,只留下梦幻般的记忆在脑海里。一想到那有牛粪和酥油气息的帐篷,奇丽的土地和黑脸庞的藏族同胞,以及那灵魂最后归属的天葬台,我就彻夜不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04:08,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