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08|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川大96岁老教授图书馆阅读照网络走红

 [复制链接]
源自:成都商报
周应德教授
  他是谁
  刑侦学泰斗
  在干啥
  查方志编诗文集
  网友说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厚重的蓝壳书本沉沉地压在案上,爬满皱纹的手沉稳有力,一只手捏住书页,一只手搭在书沿,老者笔挺地坐着,垂着头,灯光下的棕漆桌案亮如镜面,清晰地映出他一头苍苍白发与满脸专注的神情。7月14日,这样一张照片被四川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中心微博分享,众多网友为老者坚持每日在古籍阅览室阅读的精神所触动,纷纷点赞留言:“这才是暑假的正确打开方式。”评论栏中,还有不少川大校友表示,自己曾在图书馆与这位老人相遇。
  这位满头银发的阅读者究竟是谁?他有怎样鲜为人知的求学故事?为何在炎炎夏日依然按时到图书馆全神贯注学习?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照片中的阅读者今年已96岁高龄,他就是中国第一位刑侦学教授、现代刑事侦查学创始人之一──周应德老先生。
  如松风骨
  网络走红
  他却说“勿以我为榜样”
  7月19日,四川大学文理图书馆古籍阅览室。阅览室中除了工作人员,只剩下一名满头白发的阅读者。他把拐杖挂在椅背,摘下眼镜放在一旁,一边查阅着手里的《南川县志》,一边用钢笔沙沙有声地做读书笔记。他便是周应德老教授。
  “周老先生基本上每天都来图书馆读书,老人岁数大了,约了一个三轮车师傅每天按时接送他往返于家和图案馆之间。”图书馆安保人员提起老先生时赞不绝口,神色肃然。
  “96岁的老爷爷都在努力读书,大家在放暑假的时候,不要玩得太high忘记学习了哦!”“这才是暑假正确的打开方式。”照片被分享到微博时配了这样一行文字,引得网友连连点赞。
  当得知自己在图书馆被抓拍的照片在网上走红这一消息时,周应德老教授却连连摆手,说:“大家请勿以我为榜样,我并非图书馆的常客。”
  老人介绍,近年来,每日到古籍阅览室,是为正在撰写的诗文集收集资料。“大家都说人活百年,我今年96岁,还有四年就一百了,这四年我希望能将我的诗文集撰写完成。”老先生解释道:“在西南政法大学和四川大学执教期间,我一心钻研刑侦学,文学书籍则放置一边,让步于职业。现在退休了,我希望用生命的最后一点时间,纯粹凭志趣做点东西。”
  周老先生表示,过去90余载的悠长岁月,自己除了少年时参加过读书会这样与兴趣相关的活动外,工作后一直在专业中反复精耕打磨,始终无暇悠闲地阅读文学书籍。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猴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猴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猴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猴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猴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猴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大牛合火锅被曝多店关门 充值2000元用不了 成都熊猫奥运家族第五对龙凤胎诞生
2# 四姑娘山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7-7-21 08:2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后辈点赞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江安图书馆”在微博中纷纷转发:“活到老学到老,向老先生致敬!”大批网友为之动容,网友“如是起心”称赞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致敬!”
  还有不少自称曾在图书馆与老人相遇的网友,纷纷对老先生表达了敬意:网友“维以不永伤”感到十分惊讶:“哇,原来我这段时间看到的老人是他,每次从古籍阅览室经过都在想,这位老人发如银丝,精神状态极佳,我老了肯定没这么精神,还泡图书馆。”
  网友“后长同学”揭秘:“(老人)貌似看的是《南川县志》,阅览室老师服务周到,还经常给老人倒水,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网名为“天泽圣司”的同学说:“上学期期末最后那几天,看到法学院90多岁的周应德老先生天天來古籍阅览室看书,真心被震撼到了。”
  有网名为“爱杨大宝的文小宝”的网友写道:“大二时有幸到他家对他进行采访,去的时候老先生笔挺地站在门口迎接,走的时候送到了小区门口,目送我们离开。全程与我们侃侃而谈,回顾他的求学、教学生涯。他是当之无愧的学者、老师。对学生的亲切和慈爱至今都印象深刻!”
  一位川大的青年教师感叹道:“我觉得一个96岁的老爷爷都还在图书馆写诗,大家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还有网友点赞说:“扛过枪,破过案,教过书,96岁的老教授还泡在川大图书馆奋斗,写诗搜集资料。”
  如歌人生
  书生意气
  “教刑侦学是为了保家卫国”
  是怎样的阅历,铸就了周老先生如松柏般的风骨?
  周应德老先生出生于1921年,1942~1946年,就读于朝阳大学法律系,他对法律的研究,伴随着20世纪中国法学方面相关条例的逐步完善而不断深入。老先生先后任永川县法院首席检察官、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审判员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投身于新中国法学教育事业,1953年在西南政法学院任教,先后编写和审定《刑事侦查学》《痕迹学》等十余部刑侦系列教材,约三百万字,奠定了大学刑侦专业教材体系的基础。
  96载悠悠岁月,周应德老先生从炮火纷飞的动荡年代,一步步走到岁月静好的安稳现世。从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到沉稳睿智的革命者,再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周老先生扮演的角色,随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不断变换,然而有一个身份从未改变,也未被他忘记──自己是一个读书人。
  周教授出身于书香世家,早早地接受了新式教育,青年时期的他,热爱文学,在抗日战争时期加入了抗战建国青年团,经常组织读书会活动,渴望用文字的力量参与到爱国救亡的革命运动中。1939年,高中二年级的周应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就读于当时法学方面堪称业界翘楚的朝阳大学法学院,在紧迫的时局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周应德暂时放弃了文学方面的兴趣爱好,全身心地将法学专业本领运用到了革命事业中,他放弃了在报社当记者的机会,开始了为期十年的艰苦的地下党工作。“教书是我的职业,教刑侦学是为了保家卫国。”新中国成立后,周应德教授分别在半工半读的妇女识字班、江北中学等任职,1953年至1985年在西南政法学院任教,1985年至1992年,任四川大学教授兼法学研究所所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7-7-21 08:22:00|只看该作者
  著作等身
  曾创作《西南政法大学校歌》
  周应德先生是我国刑事侦查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撰写的著作,被用于全国各大高校的法律教材中,成就斐然、著作等身,家中藏书数万册。然而他对自己人生的评价却是:“很简单的一生。”为师者,最骄傲地就是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白发苍苍的周应德提及自己曾教过的学生,流露出慈爱的笑容,96岁的他早已桃李满天下,门下弟子遍及全国公检法系统。
  他曾在写给西南政法大学的校歌中写道:“博学笃行,育时代之英才;静思睿智,穷学术之浩瀚”简单两句话,却是老先生奉行一生的准则。
  这也是不少老政法人均能哼唱出的熟悉且昂扬的旋律。至今,国内不少法律界人士,仍常常会在微博上转载由周应德老先生作词的《西南政法大学校歌》,想起关于西政的记忆。
  人物 简|历
  1921年
  周应德先生出生
  1939年
  高中二年级的周应德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1946年
  就读于朝阳大学法律系
  1953年~1985年
  在西南政法学院任教
  1985年~1992年
  任四川大学教授兼法学研究所所长
  寄语后学“为国宣劳”
  记者了解到,周老先生家族文化底蕴深厚,在清代文坛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清朝,周氏家族出了进士3个,举人8个。”眼下,老先生正通过《南川县志》查询先祖留下的诗文,预备将其编入正在撰写的诗文集中。
  周老先生饱读经书,先秦诸子百家、唐宋诗词歌赋,均有涉猎。才情横溢的他,在面对天府之国的无限风情时,喜爱之情油然而生,挥毫写下对成都的礼赞:“天府成都,绿野平原,岷江纵贯,渠道迥旋。星分鬼井,地属西川。东邻巴渝,北倚秦关。盖太古之沧海,而今日之桑田。群峰环而盆地阔,雪山峻而秦岭巉。巫峡萧森,杜甫咏夔门之险;百步九折,李白赋蜀道之难……”
  除了精通文律,周老先生尤其擅长行草书法,曾撰书“薛涛像赞”“薛涛墓表”,刻石建碑存于成都望江公园,书法佳作收录于《周应德书法集(行草)》,2007年由四川出版社出版。谈及书法传承,他语重心长说道:“重在创新。师承不是照猫画虎,传承不能泥古。”
  采访最后,周老先生欣然应邀在纸上写下对后辈的寄语:“为国宣劳”,并解释字句含义:“读书人,要把从书中学到知识转化为能力,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
  语毕,老先生收拾好齐整的书本,步履稳健地走出去。馆外,每天在图书馆与周老师家两点一线间接送老先生的三轮车师傅早已恭候多时。“不好意思,久等了。”周老先生向三轮师傅客气地道谢,然后拐杖朝地轻轻一点,腿微微一抬,利索地上了车。
  他笔挺地坐在三轮车上,在清脆的铃铛声中,透过遮阳棚,同来访者挥手道别,消失在校园深处。远方,是一片辉煌灿烂的夕阳。
⊙记者:梁梁 实习记者:沈兴超 实习生:任淼琳摄影记者 王红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13:57,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