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37|回复: 2

[纪实·新闻美女教授颜宁落选中科院院士 大热门落选的还有谁

 [复制链接]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将赴普林斯顿的颜宁在列
源自:澎湃新闻
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澎湃新闻从中国科学院网站获悉,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选出初步候选人157名。
  值得一提的是,39岁的清华大学教授颜宁也在此次公布的157名候选人名单中,以膜蛋白结构生物学专业分属生命科学和医院部。颜宁也是157名候选人名单中最年轻的一位。
  2007年,年仅30岁的颜宁完成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后的工作,回本科母校清华大学任教,成为当时清华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今年五一前后,颜宁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一事引发巨大关注。
  在此番公布的157名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数学物理学部23人、化学部25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2人、地学部27人、信息技术科学部20人、技术科学部30人。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选人产生后,还将对初步候选人材料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为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公示时间为1个月。公示结束后,将经过会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和终选候选人建议人选。最后将终选投票选举院士。
  参考前几届两院院士增选公布的时间,预计2017年当选院士名单将在12月揭晓。中科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
  201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于今年1月1日开始启动,根据2017年年初中科院学部主席团的决定,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基数为60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11名。2017年院士增选应重点关注的新兴和交叉学科为:数理与信息安全、化学生物学、药物科学、环境科学、信息与数学、能源科学。经中科院学部主席团讨论研究决定给予上述6个新兴和交叉学科各一个增选名额的支持。在院士增选过程中,若各常委会推荐的新兴和交叉学科候选人未进入初步候选人或正式候选人,则在相应环节后取消所支持的名额。
  此外,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附初步候选人名单: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谁说的等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谁说的等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谁说的等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谁说的等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谁说的等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郭明池:LG 2018年供货苹果OLED屏幕 商务部长:金砖国家应加强经贸合作 反对形式保护主义
2# 四姑娘山
 楼主|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7-8-9 07:4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当今中国最年轻院士盘点:比颜宁还开挂的科研人生

源自: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公众号

  2017年8月1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
  已经结束
  共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
  年仅39岁的清华大学膜蛋白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在列
  成为此次年龄最小的候选人

颜宁在普林斯顿大学实验室里

  在今年的初步候选人中
  年龄最大的为72岁
  年龄最小的为39岁

  近些年院士年轻化趋势不断加强
  中国当代科研创新的新生力量
  在不停的崛起

  今天KK给大家盘点一下
  45岁以下的中国两院院士
  不要问我为什么跪在电脑前
  大神们太强
  我的膝盖已经跪穿

一:今年最年轻院士候选人:颜宁

颜宁教授

  女神,中科院院士候选人。这两个极具分量的词汇让颜宁,这位研究成果在世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物学家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这位清华女神有多牛?看看她所获得的荣誉就知道了。
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2年获“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4年12月入选选教育部“长江 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5年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
2016年6月因观察到了蛋白质在原子层面如何工作,并对细胞膜上嵌入蛋白质的结构展开了深入研究,入选Nature杂志评选的“中国科学之星”(Science stars of China);
2016年12月基于“肌肉兴奋-收缩偶联的分子机理探索”项目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17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自2007年回清华独立领导实验室以来,颜宁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近二十篇以她本人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期刊上,其成果两次入选《科学》评选的年度十大进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
  2014年6月5日,英国《自然》杂志揭开了这个源自生命内部的奥秘:由37岁的中国科学家、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率领的80后、90后年轻团队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这一次,中国科学家打败了数十年来全世界为之苦苦鏖战的顶尖科学家。而在这场历经百年的科研比拼中,创造奇迹的,正是颜宁带领的一支主干力量完全“本土化”的年轻团队。

  越早跌跟头,内心越强大。

──颜宁


二:38岁最年轻院士:卢柯

卢柯院士

  2003年,38岁的卢柯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改革开放后当选年龄最小的院士,这个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在常人眼里,今年51岁的卢柯一直在“惊悚地成长”──16岁上大学,30岁当博导,32岁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6岁出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38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0岁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41岁成为美国《科学》杂志的首位中国评审编辑,48岁成为中国“万人计划”的首批杰出人才6位人选之一。
  卢柯的人生就像安了加速器,每一步都走得比同龄人更快更受瞩目。
  就在今年的3月24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卢柯的一项全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通过适当合金元素的晶界偏聚可以提高晶界稳定性,从而可以大幅度调控纳米金属的强度。这一发现揭示了纳米材料中软化和硬化行为本质,澄清了过去三十多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

  卢柯在科研领域可谓成果颇丰,仅在最顶尖的学术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就发表11篇论文,而且这些论文引用量惊人。

  科研就是自己跟自己斗。
──卢柯


三:40岁院士:邓中翰

邓中翰院士

  前不久,一个中国人在国外演讲的视频在网络上刷屏。演讲从中国的共享单车谈到创新发展,谈到中国正在为应对全球重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又谈到目前全球面临着14项重大挑战,呼唤世界各国携起手来,立即行动,践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就是7月19日,在美国华盛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集团董事局主席邓中翰。
  认识邓中翰的都知道,这也绝对是一个学术大神。他仅用5年时间就在伯克利拿下物理学和经济学硕士、电子工程学博士,是伯克利建校100多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三个学科的人。
  当时伯克利校长田长霖说“你这个中国留学生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网站上,他被这样描述—“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第八届中国科协副主席、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最年轻的工程院院士邓中翰:“他的企业,成功占领了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以上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小编要偷偷爆个料,邓中翰的夫人,可能是少有的夫人比科学家丈夫更出名的例子,毕竟她是wuli谭晶。女神谭晶应该是被学术大神的魅力俘获了,吼吼吼~


  工程师能够通过技术与模式创新改变这个世界。
──邓中翰


四:41岁院士:曹雪涛

曹雪涛院士

  他26岁时硕士论文太优秀被破格授予博士学位,28岁破格晋升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医学教授。32岁晋升为博士生导师,33岁担任全军免疫与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35岁并申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于41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指导的12位博士生入选全国优博,被称为“全国最牛博士生导师”。
  此外,他还是当时我国最年轻的将军。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样一位顶尖的科学家却没有国外的学习经历,是个纯正中国本土培养的顶尖科学家。
  他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曹雪涛
  在天然免疫的识别与调控机制的研究上,曹雪涛院士多年来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截止到2016年9月,曹雪涛院士共发表论文430多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30多篇,包括在国际一流学术杂志Cell(1篇)、Science(1篇)、Nature(1篇)、Nature Immunology(18篇)、Nature Communications(5篇)、Blood(17篇)、Cancer Research(6篇)、Journal of Immunology(38篇)、Immunity(2篇)等发表论文,论文总引用也超过了1.1万次。

图:曹雪涛院士历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篇数

  近日,曹雪涛团队用在Cell期刊上发表了最新成果:放大抗病毒“信号”的蛋白分子。
  史无前例!国内四篇Cell齐发:中国生命科学正阔步前进!

  心猿意马,没有在一个领域深潜下去,难出重大成果。
──曹雪涛


五:43岁院士:邵峰

  1973年生,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1999年获得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2005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后回国,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实验室,开始独立研究生涯。201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43岁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研究员邵峰成为最年轻的“新科院士”,也是现有1600多名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科研成果就是这样“宅”出来的。邵峰说,05年回的国,10年才第一次回母校北大。足不出户的埋头苦干,终于有了回报。除了43岁当选院士这样的荣耀时刻,邵峰还带领团队,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顶尖期刊上,频频亮相,从07年发表第一篇开始,此后差不多每年一篇,几乎在病原菌入侵和人体防御机制的研究方面,领跑全球。
  邵峰曾借韩春雨基因研究遭质疑的热点,第一时间在网上发文,提出这样的团队模式更利于原创性科研成果的发现,试图为推动科研体制改革建言献策。
  只不过是,网络世界的“套路”太深。
  “很多人误解我当初是要挺韩春雨,实际上我只是把他作为一个话题,一个引子而已。我心里是希望他的成果是可重复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科学如果要发展,真正成为世界科学强国,你应该让普通的科学家也有机会绽放,那么这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才会算是真正强大。”
  作为七零后的“海归”科学家,他是为中国“原创性”科研添砖加瓦的拓荒者;作为年轻的院士,他是为中国科研体制改革献计献策的建言者。爱国的坐标,也无外乎于此。

  学问外的一切都只是副产品。
──邵峰


■ 结束语
  中国新生代的科学力量
  正在不断崛起!
  文末KK送上施一公先生
  报告的部分内容
  希望越来越多的“鲜肉”们
  能扛起中国科研领军的大旗

饶毅(前左)、施一公(前右)在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工作会议上
  纵观世界科教历史,年轻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几乎所有学科,许多重要的原创性工作都是由年轻人做出。支持年轻人,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年轻人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年轻的科学技术人才将决定我国能否在一、二十年内真正在科技领域全面与世界领先水平接轨,这是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
  青年学者的成长离不开高年资学者的支持。我们应该多与青年学者交流,激励他们勇于突破,追求国际上的卓越。掌握一定范围和资源者应该积极提供给青年做学问的天地,在评审中公正和客观。我们对年轻人不能求全,而主要是看学术能力,宽容一些无关原则的方面。比如特别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容易有脾气、甚至顶撞行政上级,这种情况在科学史上屡见不鲜,理应宽容对待。
  建立支持年轻人的体制也是改变中国学术风气的关键举措之一。当年轻人能够以学术实力获得支持,就无需再花时间拉关系,从而改良风气、净化学术环境。
  坚持长期支持年轻人
  定会出现令人惊喜的结果。
  年轻人是中国科学的希望;
  支持年轻人就是构建中国科学的未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一眼 发表于: 2017-11-28 23:08:00|只看该作者

美女教授颜宁落选中科院院士 大热门落选的还有谁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美女教授颜宁落选中科院院士 大热门落选的还有哪些人?|政解

  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今年选举产生61名中科院院士和16名中科院外籍院士。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俊)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今年选举产生61名中科院院士和16名中科院外籍院士。
  今年中科院院士初选名单共157人,最终选出61名,此前备受关注的“美女教授”颜宁落选。记者注意到,除颜宁外,往届院士选举中也有不少热门人选最终落选院士。
资料图: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宁获得影响世界的华人大奖。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袁隆平曾三次落选中科院院士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三次落选中科院院士。据报道,袁隆平1994年以前曾经三次申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均落选,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后,湖南省第四次推荐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最终当选。
  今年伊始,两年一届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增补院士评选工作启动,接连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屠呦呦曾被视为一个热门。
  2016年12月中科院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中表示,对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而出生于1930年的屠呦呦,今年已87岁高龄。据报道,屠呦呦本人今年并无参选意愿。
  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2011年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文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屠呦呦抱不平。直指该检讨、改进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

施一公落选后时隔两年当选
  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2013年增选为中科院院士。此前2011年,施一公曾落选了中科院院士的评选,引起广泛关注。
  施一公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创下建系以来最年轻终身教授纪录,2008年回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
  2013年4月施一公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和美国科学院院士。当年12月,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据报道,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后曾表示:“我觉得一个学者如果把当院士作为终极目标,未免太狭隘了。”2013年当选院士后,施一公表示,“院士是最高学术称号,要提醒自己看看在相应科学领域有没有达到国际水平?如果没有、且有较大差距怎么办?这才是更应该关注的。”
  也是在2011年,与施一公一样,现任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时任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也在院士评选路上折戟。2011年8月,未出现在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紧接着饶毅发表公开声明,称今后不再参选院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7 16:02, Processed in 4.882809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