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04|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人物·人事历代名人赞孟宗

 [复制链接]

历代名人赞孟宗

邓亚曾

清光绪《潼川府志·蓬溪县古迹》:“教孝台在县西南三十里(今宝梵镇冬笋沟),旧名孝义台。明《一统志》:(后蜀)孟昶广政元年(938),里人程崇以孝闻。隆冬母病思笋。崇号泣林中,俄生数笋,相传为‘孟宗’,盖程崇字也。今地名冬笋沟,更名教孝台,建亭其上。”

三百年来,名流学者咏赞程崇之诗文甚多。清康熙十一年拔贡、江苏吴树臣擢潼川直隶州知州,撰《冬笋沟》云:“姜诗双鲤跃冰泉,枯竹何由进笋鲜?血泪未干灵气应,此君劲节尚依然。”乾隆二十一年,江苏无锡举人朱云骏署四川隆昌知县,赋《教孝台》:“修竹植台旁,带露愈娟洁。慎勿触笋芽,孝子斑斑血。”乾隆四十八年任潼川知府的苏州进士张松荪《教孝台》:“至孝格天地,芳名留古今。往来游子泪,应有望云心。”张公偕蓬溪知县谢泰宸,共同捐俸重修孝义台,并改名为教孝台。谢令撰联“至孝昭青史;芳名垂赤城。”清·吴章祈联“各有天亲,泣竹独成奇孝;谁非人子,登台应念深恩。”阁台额署“教孝台”及“可以兴”。

清同治三年(1864),四川南充贡生涂卿云《蓬溪竹枝词》:“连宵趱绣踏青鞋,约伴同登教孝台。笑问儿家冬笋义,怕郎不解倩郎猜。”生动描述乡民到冬笋沟结队游春及褒孝怀仁之民俗盛况。清同治进士、光绪六年(1880)蓬溪知县、江西奉新人宋家蒸《孟宗故里行》:“教孝台边竹几竿,至情感格古称难。树风永抱孤儿痛,冬笋盈盈不忍餐。”

清末蓬溪增生何中权《拂碑思孝》:“荒台高耸白云巅,孝子能将孝格天。刺史蒿莪歌蓼蓼,野人鸡酒赛年年。断碑三尺魔秋雨,修竹千竿绕暮烟。极目慈乌栖止处,墙阴犹见笋根穿。”民国中期任三台、巴中县、知事、保定军校毕业的29军上校处长、什邡甘德龙,于1921年孟冬望日,过教孝台,入内观感赋诗:“孟宗哭竹冬生笋,感动苍天是孝心。我受慈恩未曾报,高台一过泪沾襟。”

忠孝是民族最高道德标准,并纳入教化和法制。朱德总司令事父母至孝,邓小平公终生奉养继母,处逆境而愈恭,刘伯承、聂荣臻、陈毅元帅青年时致父母问安书信,赫然陈列在各自的纪念馆中。而今中华各地、褒忠励孝,敬老爱幼、蔚然成风。蓬溪县教孝台早已恢复,广纳海内外游人。蓬溪正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忠孝文化。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慕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慕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慕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蓬溪一县四解元 杨兆龙捷足先登 先祖蒲心豫轶事
2# 四姑娘山
 楼主|慕陶 发表于: 2010-7-18 11:51:5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23:59,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