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32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节日京镗笔下的成都七夕

 [复制链接]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jpg  保存到相册

七夕节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历史悠久。宋代名臣京镗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期间,写有几首词,专门描绘成都人过七夕的风俗民情。七夕那天,官方要在大慈寺设晚宴、观夜市。妇女要穿七孔针,铺设几案,摆放笔墨针线、酒菜瓜果,于庭院中乞巧。富贵之家还要于院中结彩楼,称为“乞巧楼”。

京镗(1138—1200年)字仲远,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宋宁宗时担任左丞相,封翼国公。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京镗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到任后,京镗大力抚民,强化治安,使蜀地大治。在成都任上,京镗顺应民俗,与民同乐。美好的巴蜀大地和优美的巴蜀风情,十分滋润他,让他佳作频现。

四年中,他分别写下《好事近》《定风波》《念奴娇》《满江红》四首词作,歌咏成都的七夕风俗。其《满江红·壬子年成都七夕》云:“雨洗新秋,遣凉意、驱除残暑。还又是、天孙河鼓,一番相遇。银汉桥成乌鹊喜,金奁丝巧蜘蛛吐。见几多、结彩拜楼前,穿针女。舟楫具,将归去。尊俎胜,休匆遽。被西川七夕,四回留住。此地关心能几辈,他年会面知何处。更倚阑、豪饮莫辞频,歌金缕。”

据记载,七夕节至迟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人们有感于牛郎织女的凄婉爱情传说,把七夕办成了寄托爱情理想的浪漫节日。唐宋时,成都作为经济、文化发达的大都会,同全国各地一样,达官贵人、市民百姓,十分热衷于举办七夕节。

京镗此词直接描写成都的民俗风情。一开头,写当时刚刚进入新秋,一场秋雨,驱除了残存酷暑,带来舒适、凉爽。词的三四句“还又是、天孙河鼓,一番相遇。”据《史记·天官书》言:“织女,天孙也”。“河鼓”是古人对牵牛星的称呼。接下来“银汉桥成乌鹊喜”,写天上情景。连搭造天河(银汉)渡桥的喜鹊都欢喜连天,暗暗衬托出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喜悦之情。

下面“金奁丝巧蜘蛛吐。见几多、结彩拜楼前,穿针女”。写的是人间的民俗风情。古人认为天仙织女能造出云彩般精巧的织锦,人间的妇女若能在她喜悦时,向她乞求一点精巧技艺,那一定终生受用。这就是所谓的“乞巧”。《荆楚岁时记》记载:七夕时,妇人要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黄铜)制作的针,铺陈几案,摆设筵酒、肉脯、瓜果,于庭院中乞巧。有蟢子(一种小蜘蛛)附于瓜上,则以为天地相应了。另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时,宫中七夕要以锦绣结成楼殿,高百丈,可容数十人,陈花果酒肴,设坐具以祝牛女二星。嫔妃们要各执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就以为“得巧”了。又以蜘蛛装入小金盒子中,至晓开视,以蛛丝稀密为“得巧”之多少。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条记载:七月初七晚,很多富贵之家都要结彩楼于庭院,叫乞巧楼。人们在楼上铺陈佛教神话中天龙八部的大蟒神“摩睺乐”的土偶,用金珠玉翠装束得十分漂亮,供在碧纱橱里;再供奉些花果酒菜、笔墨针线等。妇女们祭拜织女后,要望着月亮穿针;或以小蜘蛛装入盒子,次日查看,若蛛网圆正,就谓之“得巧”。小户人家或妓馆,搭设不起彩楼,就往往只有把香案摆设在自己家门口。

从京镗词上阕看来,宋代成都的七夕风俗,同全国各地一样。专记成都民俗的《岁华纪丽谱》就记载:七月七日,官方要“晚宴大慈寺设厅,暮登寺门楼观锦江夜市,乞巧之物备焉。”从田况的《七月六日晚登大慈寺阁观夜市》和陆游的《七月八日马上作》等诗看,成都的七夕节更是连搞三天,豪华游赏,胜过他地。以至于宋徽宗听说后,也觉得“僭奢无度”,于政和六年(1116年)五月下诏,取消成都官府的七夕登楼宴饮。但古人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京镗词看,75年后的成都地方官府,仍然游赏不误。

下阕转折,写到“舟楫具,将归去”。京镗即将任满离开,但此地友人们的“尊俎胜,休匆遽”,还一时走不了。回顾在成都已经“被西川七夕,四回留住。”写出了他对成都七夕的留恋之情。故乡的七夕又会怎样呢?人在官场,漂泊不定。关心者、坐中友“他年会面”又“知何处”呢?一番感慨,干脆“更倚阑、豪饮莫辞频”,以豪放而歌“金缕曲”,来结束七夕节的美好夜晚。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实践论分类学全球启动(摘要) 龙泉天落石 汉唐巴蜀古道上的佛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06:05,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