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5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张世光 发表于: 2010-9-20 20:09:3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老成都的京剧舞台

 [复制链接]
抗战胜利后,不少外来艺人纷纷还乡,成都京剧舞台专业的演出减少,票友演出却日益增多,有的票友名噪一时,如女须生熊德辉、男旦钢声君、武生刘钟灵等。上世纪40年代中期,程砚秋的私淑弟子赵荣琛由渝来蓉,在春熙舞台演了几晚程派名剧,许多票友参与。1947年,京昆两栖的名小生俞振飞偕夫人黄曼云在华瀛舞台演出《贩马记》《断桥》《群英会》。前两折由俞振飞夫妇联袂主演,后一出大戏则与众多票友合作。

40年代后期,以刘荣升和花想容为主,王砚如、筱虎辰和重庆归来的徐荣良等加盟,从布后街迁到棉花街原永乐大戏院旧址惨淡经营。演出少量传统剧目,更多的是新编戏《血滴子》《济公传》等。刘荣升主演《济公传》不乏老观众,但当年风采已消退,令人有“明珠暗投”之叹。解放后这家戏班更名为群众京剧团,邀来青年武旦演员赵健贞,演过《夺太仓》《白蛇传》。赵的“打出手”十分精彩,舞台上刀枪凌空、险象迭出。群众京剧团于1958年调赴贵州,成立遵义市京剧团,老观众依依不舍。

1949年初,京剧武生演员筱樊春楼从宝鸡来成都登台于华瀛,同行的还有以翻跟斗著名的牛万顺、戴万武。他的武生戏《界山口》《驱车战将》《螺丝峪》既有北派的传统风范,又有南派的改良特征。当时成都的京剧爱好者如云,且见多识广,筱樊春楼的戏路和表演受到欢迎。接着,一家从陕西来的京剧班到成都,公演于昌福馆内昌宜大戏院,与棉花街京剧班形成对峙。它的演员队伍不庞大,但行当齐全,以质取胜。青衣兼工花衫的董玉苓、须生郭少衡、花脸朱玉良都是科班出身,技艺出众。保留剧目有全本《红娘》,董玉苓主演红娘。她台风稳重,水袖干净大方,除青衣花衫戏之外,间或反串老旦,一段《二黄原板》“叫张义,我的儿……”博得全场掌声。郭少衡、朱玉良的《捉放曹》《打鼓骂曹》,冯玉增的《三盗九龙杯》等,都是观众久违的过瘾戏。1950年,郭少衡、朱玉良、冯玉增等回北京,董玉苓与演员参加川西军区文工团京剧队。

40年代末,胡宗南下属36军的京剧队从西安来到成都。演员有老生筱月亭、坤旦段丽君、女须生王素砚、武生孙雁鹏等。解放后这支京剧队留在成都,又吸收王少泉、筱樊春楼、张燕华等,于1953年成立国营成都市京剧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房屋开发商 图案花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6 06:57, Processed in 1.513202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