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0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YI~锌 发表于: 2011-3-16 10:46:4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信阳民歌”精彩亮相央视荧屏 优秀传统文化再现恒久艺术魅力

 [复制链接]

全国“两会”期间,“信阳民歌”专题节目连续三日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隆重播映,节目通过原生演绎、新民歌演唱、民间舞蹈表演等形式,再现了这一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艺术魅力。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信阳民歌”的极大关注和高度重视。


  信阳市地处河南南部,与鄂、皖交界,信阳民歌音乐语言上具有刚柔并溶的风格,是中原文化中罕见的融“豫风楚韵”于一体的艺术瑰宝,在汉民歌发展长卷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信阳民歌大致可分为情歌、民歌、新民歌、号子、山歌、田歌、水歌、灯歌、叫卖、小调、儿歌、时政歌、仪式歌、叙事歌及革命民歌等十余种。它们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信阳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反映了信阳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社会实践,是信阳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经千锤百炼却还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其中唱遍全国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便是由信阳著名民歌《八段锦小小鲤鱼压红腮》改编而来。
  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民歌民舞保护、抢救、传承、发展,建立起覆盖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扎实开展抢救保护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推介、展演,在连年举办的“锦绣茶乡”系列活动和“映山红民歌大赛”中,不断推出新的保护成果,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信阳民歌民舞的魅力。
  “信阳民歌”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恒久的艺术魅力,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高度关注。2010年6月,应央视文艺部邀请,70余位信阳民歌手、48个节目赴京圆满完成了CCTV《民歌·中国》“魅力信阳”节目录制。此次播出的民歌《螃蟹歌》、《茶妹子》、《火绫子》、《打六望》、《皇声头》、《编双草鞋送红军》以及民间舞蹈《游春》、《固始花挑》等都是原汁原味的信阳民歌民舞精品。节目选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精彩亮相,意义非凡,不仅充分展示了山水人文信阳独特厚重的文化底蕴,也为进一步提升信阳“歌舞之乡”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平台。
  千古传唱,留存的是永恒经典;传承发扬,散发的是无穷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深入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信阳民歌”这朵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奇葩必将开放得更加持久、绚丽、芬芳。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YI~锌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YI~锌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YI~锌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焦虎三: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拯救人类自身 城市摄影--观音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10:29, Processed in 0.3120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